為(wei) 政之要,惟在得人
——《詩經》中的為(wei) 君之道(三)
作者:郭代傑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十一月十一日壬寅
耶穌2020年12月25日
與(yu) 君主自身修養(yang) 相關(guan) 聯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就是用人問題,識人用人是政權存廢的生命線。子曰:“其人存,則其政舉(ju) ;其人亡,則其政息。”國家興(xing) 衰成敗,關(guan) 鍵在於(yu) 是否“人盡其才,悉用其力”。《詩經》有言:“樂(le) 隻君子,邦家之基。”良臣輔佐,則“經始勿亟,庶民子來”,其國必興(xing) ;奸臣當道,則“謀臧不從(cong) ,不臧覆用”,其國必衰。
第一,知人善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朝疆域遼闊,作為(wei) 最高統治的君主,不可能事事都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因此需要取人有道,用人有法。《周頌·烈文》言:“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就是在教導後世要“用賢”“尊賢”。《小雅·無將大車》規勸君主要慧眼識人,不要與(yu) 小人相處。因為(wei) 小人一旦上位,極易傾(qing) 害賢人,造成的後果不可挽回,荀子就曾說道:“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詩》曰:‘無將大車,維塵冥冥’言無與(yu) 小人處也。”
當然,能臣在位對於(yu) 君主的治國理政會(hui)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武王滅商後去世,成王年幼,周公輔政,他排內(nei) 憂、解外患,為(wei) 成王執政掃除了障礙。《論語·顏淵篇》說:“舜有天下,選於(yu) 眾(zhong) ,舉(ju) 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yu) 眾(zhong) ,舉(ju) 伊尹,不仁者遠矣。”舜、湯有了皋陶、伊尹,不僅(jin) 壞人難以存在,且會(hui) 實現“舉(ju) 直措諸枉,則民服”的效果。
第二,禮賢下士。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賢者是國家前進的推動力,國君隻有樂(le) 於(yu) 招納賢士並尊重之,賢能之士才會(hui) 竭盡全力地為(wei) 國家效力,“賢良之士眾(zhong) ,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在《周南·卷耳》中,就以“崔嵬”“馬病”等事描繪了人君為(wei) 求得賢才,長途跋涉,不辭辛勞,躬親(qin) 訪求的情景。《毛詩序》雲(yun) :“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nei) 有進賢之誌,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於(yu) 憂勤也。”
《小雅》首篇《鹿鳴》也描繪了一番國君以盛宴款待嘉賓、其樂(le) 融融的景象,希望有誌之士能心悅誠服地為(wei) 國效力。《毛詩序》雲(yun) :“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孔子詩論》評價(jia) 這首詩為(wei) :“《鹿鳴》以樂(le) 始而會(hui) ,以道交,見善而效,終乎不厭人。”以《鹿鳴》為(wei) 樂(le) 添酒開宴,君臣以道義(yi) 相交,“見賢思齊”,樂(le) 而忘返。逐鹿天下的曹操也曾在《短歌行》中引用《鹿鳴》,以抒發自己求賢若渴的殷切情懷,表達了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氣魄。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