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12-09 01:59:16
標簽:不預則廢、預則立
房偉

作者簡介:房偉(wei) ,男,西元1984年生,山東(dong) 曲阜人,曆史學博士,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著有《孔子祭祀》《文廟釋奠禮儀(yi) 研究》《孔府文化研究》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作者:房偉(wei) (中國孔子研究院青年學者)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十月廿四日乙酉

          耶穌2020年12月8日

 

【光明論壇·溫故】

 

2020年8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hui) 領域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聽取專(zhuan) 家代表就“十四五”規劃編製等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第一個(ge) 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men) 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典出《禮記·中庸》。魯哀公請教孔子為(wei) 政之道,孔子提出為(wei) 政的根本在於(yu) 選賢任能,修身以仁。他為(wei) 魯哀公廣說修身治天下之道,闡發“五達道”與(yu) “三達德”。在講明行“九經”之法後,孔子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豫”同“預”,二者均有預先計劃、準備之義(yi) ,此言旨在強調完善的規劃對於(yu) 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yi) 。在孔子看來,做任何事情,預先有規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穩紮穩打,最終取得成功,反之則會(hui) 一事無成。比如,講話前有所準備就能言之有據,不然就會(hui) 理屈詞窮站不住腳;做事前有所準備就能水到渠成,不然就會(hui) 陷入困境;行動前有所準備就能及時化解風險,不然就會(hui) 追悔莫及。同樣,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隻有對自身的長期發展有所規劃,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無往而不勝。

 

《周易·係辭傳(chuan) 》有言:“生生之謂易”,世間萬(wan) 物總是處於(yu) 發展變化之中,這種變動不居、大化流行的“生生之道”正是凡事應有謀劃的邏輯起點。麵對天道運行不止所帶來的未知性,處在天地間的人就要效法天道,循理而動,謀於(yu) 未然之前。《周易·象傳(chuan) 》言“既濟”卦為(wei)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正是此義(yi) 。孔子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應該計深慮遠,防患於(yu) 未然。荀子也講:“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在禍患發生之前就要有應對之策,做到有備無患。雖然時空環境不同,但先哲們(men) 所講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啟發意義(yi) 。在瞬息萬(wan) 變的當今時代,要想掌握推動全麵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未雨綢繆。對於(yu) “十四五”期間的發展來講,更是如此。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麵臨(lin) 新機遇、新挑戰,唯有以深謀遠慮的洞察,形成完善的設計與(yu) 規劃,才能準確把握未來的發展態勢,從(cong) 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站穩腳跟、求得先機。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講:“豫,素定也”“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誠”;在《朱子語類》中又說:“‘素定’,是指先立乎誠可知”。在他看來,“豫”有預先確定的意思,而這一動機產(chan) 生的根源則在於(yu) 內(nei) 心之“誠”。朱熹以“真實無妄”釋“誠”,也就是說,“誠”是一種真實可靠,毫不荒謬,表裏如一的品質。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根本宗旨,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黨(dang)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出於(yu) 這種執政為(wei) 民的誠心,從(cong) 1953年開始,我國先後編製實施了13個(ge) 五年規劃(計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奇跡。《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wei) 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前賢之論實非虛言!

 

事業(ye) 不僅(jin) 在於(yu) 謀劃,更要實幹。“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wei) 不成。”可以說,“行”是“預”與(yu) “立”之間必不可少的環節。中華民族曆來強調知行合一、經世致用。孔子說:“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在他看來,成就仁德,離不開勉力而行。孔子弟子子路同樣重視踐行,《論語》記載:“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他總是將自己所學盡快付諸實踐,可謂雷厲風行,幹淨利落。我們(men) 所需要的不隻是可預見性,更重要的是在規劃的指導下真抓實幹,讓規劃變成現實。曆史經驗一再表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yi) 都沒有。”我們(men) 即將踏上“十四五”的新征程,改革發展的任務越艱巨、前景越廣闊,就越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