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全】儒學與世界展望——從孔子像重回天安門廣場說起

欄目: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
發布時間:2011-02-24 08:00:00
標簽:




儒學與(yu) 世界展望——從(cong) 孔子像重回天安門廣場說起
作者:李瑞全(台灣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曾任台灣鵝湖月刊社社長)
來源:作者賜稿




儒家郵報編輯先生大鑒:
 
    本人是台灣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亦曾為(wei) 台灣鵝湖月刊社社長,承貴報自創刊以來一直惠寄,獲益良多,非常感謝。
 
    對於(yu) 近期在貴報上所討論的幾個(ge) 議題,心有慼慼。近日為(wei) 鵝湖月刊社論(2011年2月號)寫(xie) 了一篇有關(guan) 天安門前立孔子像的相關(guan) 評論意見,不知能否借貴刊與(yu) 廣大讀者朋友們(men) 作一意見交流.謹附上該文電子檔,請參酌為(wei) 感。 
  
                             李瑞全  敬上



〔正文)


    新一年開始,一月士一日天安門東(dong) 側(ce) 的國家博物館矗立了9.5公尺的孔子像。這是一個(ge) 值得銘記的日子。唐師君毅先生生前曾說,把國外的人像掛在天安門廣場上,成為(wei) 中華文化之主,是最不能忍受的。他期望也相信總有一天這些人像會(hui) 去掉,中國回歸中華文化。之前改懸毛像,對唐先生可能已比較好接受一些。但我們(men) 相信唐先生最欣慰的當是回歸到中華文化的主流去。近三十年,中國大陸在開放改革之中,確也是步步回歸到中華文化的主體(ti) 去。不但官方開了綠燈,且動用資源去支持有關(guan) 的活動,如全球廣設孔子書(shu) 院,各大學廣設儒家研究中心,且經費非常充裕,全力支持各種研究孔子與(yu) 儒學的學術活動。在政治上,官方對儒學也采取了相當容忍的態度,不但支持學界的研究,甚至對較為(wei) 極端的活動,如蔣慶先生之創設儒教,主張以儒學為(wei) 國教,有取代馬克斯主義(yi) 的意態,當權者都能容忍,等等,證明大陸官方有重新回歸中華文化主體(ti) 性的行動表現。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民間的發展,大陸近年的孔子熱與(yu) 論語之研讀廣受歡迎,書(shu) 刊大賣等,顯示民間對孔子與(yu) 儒學,或說儒學的精神都有一回歸與(yu) 支持的表現。在共產(chan) 主義(yi) 式的統治之下,曾如此受官方大力批判和壓迫的人物與(yu) 思想,民間敢於(yu) 自發出頭,實是不可思議之事。蔣慶先生之高舉(ju) 儒學與(yu) 儒教,儼(yan) 然是一不大不小的異類流派,仍然活躍和不斷發展,大陸風向可說一葉知秋。今天孔子像矗立在具有明顯政治意義(yi) 的天安門廣場,顯然是中國政治與(yu) 思想在二十一世紀尋求出路上的一重要的裏程碑。當然,由於(yu) 大陸軍(jun) 政體(ti) 製的複雜性與(yu) 可變性,及難以預測之意識形態的固執性,雖可審傎樂(le) 觀,後續的發展尚有待觀察。


    從(cong) 當代新儒家的角度來說,雖然自鴉片戰爭(zheng) 開始,西方列強以軍(jun) 事霸權入侵中國,繼而有經濟與(yu) 宗教文化的強壓,儒家在清末已步步喪(sang) 失原有的文化、社會(hui) 、政治的主導地位,從(cong) 希冀師夷長技以製夷,到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以迄革命式的民主建國,到五四運動之打倒孔家店,儒家在政治與(yu) 言論之主導權已讓位給主張和崇尚西方文化的西化派與(yu) 共產(chan) 主義(yi) 。但是,儒者心中仍然堅信中華文化仍生存在中國人民的生活與(yu) 價(jia) 值之中,文化的根並未中斷。當代新儒學在海外港台的發展興(xing) 盛,是這一點信念的表現。依儒家之本義(yi) ,自孔子以來儒家所主張的乃是人性人情之常的常情常理常道,個(ge) 人則修身立命,理想落實在每個(ge) 人生命生活之中,是使人能安身立命的日常道理。曆代帝王所以表麵尊崇儒家,並非儒門中人之力,實是普及民間社會(hui) 的價(jia) 值與(yu) 製度的客觀基礎。隻要看看曆代大儒,從(cong) 來在生時都得不到真正的禮遇與(yu) 任信,如朱子死時不準公祭,甚致被誣為(wei) 假道學;王陽明屢立大功也屢受朝中忌嫉,基本上是外放以終。帝王隻利用儒學來籠絡士人與(yu) 統治百姓,隻放手文化教養(yang) ,碰到政體(ti) 則莫不強力鎮壓。朱元璋當年即曾嚴(yan) 批孟子,把所有具有民主意味的章節都要刪除,若孟子生在當世,恐怕不免十族之株。事實上,孔、孟、荀當年盛名天下,但各國諸侯都敬而遠之,屢受排擠。孔子之文教影響主要在民間,經曆春秋到西漢,數代儒者之教育工作成果已使儒家思想不可動搖,儒學已成民間文化與(yu) 價(jia) 值之主流,深入民心,已非任何帝王所能摌除得了。秦始皇即以暴力進行了一次焚書(shu) 坑儒之舉(ju) ,但絕對不成功。到漢初儒學已成政治上的主流,史記列孔子為(wei) 世家,漢人尊孔子為(wei) 素王,喜言孔子為(wei) 漢立法,甚至到西漢末王莾尚能假禪讓奪權,等等。凡此可見儒家在秦漢之社會(hui) 力量,並非儒者之虛矯之言。法家隻能成為(wei) 中國文化中帝權的暗流。漢武帝之獨尊儒術,實如漢高祖之因見商山四皓扶持太子,知道民心所向,不敢也不能撤換,也為(wei) 了王朝之發展與(yu) 開拓,尊崇儒學隻是順勢而行而已。


    在封建王朝之下,大皇帝軍(jun) 政大權在握,儒者既無實質的社會(hui) 政經力量之支持,且缺具組織之群體(ti) ,隻能以個(ge) 人對上進行道德勸說,以仁政王道來虛籠王權,政治上實難有真正儒家之公天下的理想可言。政治儒學是被王權所扭曲的附庸。王莾假借禪讓政治而行篡奪之實,隻成為(wei) 後世梟雄奪權的借口。漢光武之後,禪讓已成王朝禁忌,是殺頭滅族之事。但儒者仍掌握了教化的責任,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對社會(hui) 與(yu) 百姓起了屏障作用,多少保住治權的開放,開科取士,減低帝王國戚與(yu) 酷吏對人民的殘害,也讓民間社會(hui) 的人文價(jia) 值,人力地力得到發展。中華文化與(yu) 社會(hui) 在西方民主科學興(xing) 盛之前,實是世界最前沿的發展,到十八世紀的歐洲思想家如萊布尼茲(zi) 等,仍尊崇中華文化與(yu) 儒學。故中國傳(chuan) 統知識分子不免以天朝上國自居,直到鴉片戰爭(zheng) 才見出閉關(guan) 鎖國之落後。經曆一百五十多年之輾轉發展,中華文化重新站上世界舞台,儒家式文化對人類亦當有更進一步的貢獻可期。


    儒家重人文化成之理想對當代全球社會(hui) 來說,可以有的貢獻良多。在政治上,儒者向來都以天下蒼生為(wei) 念,不在一家一姓,以至一族一國。各民族建立現代的民族國家固然有其必要性,也應是人類客觀社會(hui) 所不能或缺的部份。但若限於(yu) 以民族國家之自主自利為(wei) 終極,則絕非儒家所接受的價(jia) 值。在民族國家之上,實應有一跨國族界限的天下一家的理想存在。人類自是一體(ti) 不可分割的存在,人類甚至與(yu) 天地萬(wan) 物都有不可割斷的關(guan) 係。猶如家族與(yu) 鄉(xiang) 鎮既不可廢,但亦不可自謂為(wei) 與(yu) 其他家族鄉(xiang) 鎮不相幹,各自為(wei) 利即可。國與(yu) 國之間亦如是。民族國家之間如今隻成自然狀態式的並存,最後不免以森林法則來解決(jue) 國際間大事。大國常藉國家利益而行霸權之暴力。此實非儒者所理想之天下太平的境界。跨國之民主共和是人類必須成功的大道,否則必以鄰為(wei) 壑,以侵淩戰伐來解決(jue) 紛爭(zheng) ,最終不免如二次大戰或今日全體(ti) 人類所遭遇的全球暖化所發生的危機。


    牟師宗三先生生前認為(wei) 中國當代的政治經濟問題,主要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顛三倒四,盲目崇洋與(yu) 自毀長城,隨意識形態起舞,造成百年的觀念災害。牟先生承認傳(chuan) 統文化須融入民主與(yu) 科學,但經濟問題實隻須當權者放開讓開,讓人民自由自力開發,解放生產(chan) 力,自然能創造生活所需,經濟生產(chan) 即源源不絕。至於(yu) 中國文化中之重家庭倫(lun) 理道德、勤儉(jian) 節約、敬祖畏天,追求與(yu) 天地自然合一之情操,是穩定家庭與(yu) 個(ge) 體(ti) 生命團結和諧共存的核心價(jia) 值與(yu) 實踐,也是救治當今世界,特別是西方哲學界,所表現出「無體(ti) 、無理、無力」之軟疲放肆弊病之重要療藥。


    經過新世紀的第一個(ge) 十年,我們(men) 期待中華文化在二十一世紀有更蓬勃的發展,讓全人類能在和而不同,互助互愛,憂戚與(yu) 共之下,達成天下太平的大同世界。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