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斌】鵝湖書院與“白菜碑”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道場係列、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20-10-10 23:25:59
標簽:白菜碑、鵝湖書院

鵝湖書(shu) 院與(yu) “白菜碑”

作者:王立斌(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副會(hui) 長,江西省上饒市鵝湖書(shu) 院管委會(hui) 研究員)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八月十六日戊寅

          耶穌2020年10月2日

 

“山對東(dong) 南極,溪領閩贛分”,地處贛閩交通要道上的鵝湖,曆來是道、釋興(xing) 盛之地,三國赤烏(wu) 元年(238年)葛玄,飄然六合,雲(yun) 遊至此,於(yu) 鵝湖修道布醫,惠及鄉(xiang) 裏。

 

(一)

 

東(dong) 晉建武年間,龔氏居山畜鵝數百,羽翮成乃去,故將荷湖,更名鵝湖。唐大曆四年(769年),馬祖道一高僧弟子大義(yi) 禪師來到鵝湖,創建鵝湖峰頂禪院,先後兩(liang) 次被朝廷賜名“慈濟”並請為(wei) 順宗、憲宗兩(liang) 代帝皇召見講法。貞元進士李翱,史館修撰,旁聽太義(yi) 講法,深受感召,此後出京官至山南東(dong) 道節度使時,接受大義(yi) 禪師之邀,在虎山下開辟“鵝湖精舍”講授儒家學說,發揮《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思想,主張“性善情惡”之說,並完成了著名的《複性書(shu) 》的創作,達到了鵝湖一山三教融洽交流的大道之功。200年後,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禦筆親(qin) 書(shu) ,“慈濟禪院”,簡稱“鵝湖寺”。

 

(二)

 

儒學義(yi) 理為(wei) 宗是心性,以“天理”“天道”詮釋“天命”,達到理高於(yu) 勢,道高於(yu) 治統的理念,是中華哲學思想的一次飛躍。理學形成於(yu) 北宋,道傳(chuan) 於(yu) 南宋,並產(chan) 生了兩(liang) 位巨擘:陸九淵、朱熹。

 

因此,演繹了淳熙二年(1175年)由信州太守詹儀(yi) 之資助,呂祖謙主持、陸九淵兄弟二人與(yu) 朱熹為(wei) 主的三方四賢的學術論辯,會(hui) 在信州鵝湖寺拉開了序幕,以陸氏兄弟二首詩為(wei) 題,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思想史、哲學史上的大講會(hui) ,簡稱“鵝湖之會(hui) ”。

 

三年後,朱陸再會(hui) 觀音寺,朱熹虔心景佩賦詩回應:“德義(yi) 風流夙所欽,別離三載更關(guan) 心。偶扶藜杖出寒穀,又枉籃輿度遠岑。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yang) 轉深沉。卻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後輩學人對鵝湖之會(hui) 亦多有崇奉,吟詠無數。明代宰相費宏慨歎:“仰止鵝湖敢弗欽,來遊因悟聖賢心。一源活水通寒穀,幾片閑雲(yun) 度遠岑。能向天機求動靜,肯於(yu) 世路較升沉。誠明兩(liang) 字難偏廢,古訓留傳(chuan) 直至今。”

 

鵝湖的哲學爭(zheng) 鳴,無疑為(wei) 南宋理學傳(chuan) 播布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wei) 書(shu) 院的仁、孝、慈、義(yi) 的講學吹進了一股學術新風,創造了一個(ge) 開明包容的国际1946伟德環境,因此而形成了東(dong) 南三賢朱子閩學,呂祖謙浙學,張栻湖湘學及江西陸子心學的南宋四大門派與(yu) 鵝湖書(shu) 院的淵源關(guan) 係。

 

春去秋來、寒冬暑往,鵝湖書(shu) 院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培養(yang) 輸送了一批批優(you) 秀的安邦治國人才。如宋以來就有的狀元11人,進士70人直接為(wei) 鵝湖書(shu) 院增光添彩,近代史上更有著名學者程兆雄、唐君毅、牟宗三、錢穆、徐複觀、熊十力等,他們(men) 從(cong) 這裏走向全國各地,並將“四書(shu) ”“五經”的儒學思想融入心性哲學體(ti) 係的現實社會(hui) 與(yu) 實踐中。

 

(三)

 

明代萬(wan) 曆四十四年(1616年)出任鉛山縣令的笪繼良,江蘇句容人,到鉛山任職的第三天,就簡從(cong) 輕車,來到鵝湖書(shu) 院,向朱、呂二陸四賢行跪拜大禮,並以《論語》中的“義(yi) 、利”向書(shu) 院學子講了一堂生動的忠孝、廉節、清正為(wei) 民的講座。他說,國家之太平,社會(hui) 之安定,老百姓的溫飽,為(wei) 官者的責任都體(ti) 現在忠、孝、廉、節四個(ge) 大字上,希望廣大學子在書(shu) 院一定要好好讀書(shu) ,“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並為(wei) 書(shu) 院講學著有《鵝湖讀易》講稿刊行。

 

笪縣令回到縣衙,親(qin) 自製定了一塊長四尺五寸,寬二尺的青石板,並丹青繪製一株七杆闊葉的大白菜,並題書(shu) 名“為(wei) 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wei) 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此碑刻好後立於(yu) 縣衙內(nei) 公堂之左側(ce) ,時刻警示自己為(wei) 官的責任。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老百姓能吃飽穿暖,決(jue) 不能讓他們(men) 缺衣少食,麵帶菜色,這就是檢驗父母官的試金石。

 

後來這塊石碑被遷到朱熹手書(shu) 的“報本坊”內(nei) 。朱熹書(shu) “忠孝廉節”是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當時在嶽麓書(shu) 院所題。紹熙四年(1193年),朱熹以荊湖南路轉運使知潭州,將嶽麓書(shu) 院遷建到現在的位置,書(shu) 碑上石。據現存史料,能查到的最早石刻為(wei) 明代天啟刻本,當時碑石立於(yu) 尊經閣。至於(yu) 明代天啟刻本後來如何毀掉,現無史料可考。現在書(shu) 院的這四字大碑始於(yu)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廣信知府周錞光重立,凡是到過嶽麓書(shu) 院與(yu) 鵝湖書(shu) 院的人,對“忠孝廉節”碑都有深刻的印象,因為(wei) 他的字體(ti) 之大、嵌立位置之顯赫都是罕見的。

 

笪縣令是朱學的傳(chuan) 承者,又是陸王心學的崇敬者,他把廉政愛民與(yu) 忠孝廉節巧妙地運用到治縣上,可以說是知行合一的實踐者。鵝湖書(shu) 院的白菜碑,蘊含了豐(feng) 富的廉潔文化精髓,積澱了千年曆史文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給人以深刻啟迪,具有較高的史料價(jia) 值和較強的教育意義(yi) 。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