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道場係列丨【焦麗萍】鬆林書院:育才興邦 服務天下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道場係列、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20-07-24 17:13:45
標簽: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道場係列

鬆林書(shu) 院:育才興(xing) 邦 服務天下

作者:焦麗(li) 萍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六月初四日戊辰

          耶穌2020年7月24日

 

在東(dong) 夷文化發祥地,古九州之一的山東(dong) 青州,有一座始建於(yu) 北宋的書(shu) 院——鬆林書(shu) 院。書(shu) 院現為(wei) 青州市第一中學所在地,院內(nei) 青瓦鬥簷,古柏挺秀,陣陣鬆濤與(yu) 少年學子的讀書(shu) 聲相和,墨香一縷,千年不絕。

 

歲月悠悠 文脈延綿

 

鬆林書(shu) 院的曆史可追溯至宋代“矮鬆園”。宋初名相王曾,青州人,真宗朝狀元,官至宰相,封沂國公。在其所作《矮鬆園賦並序》中記載:“齊城西南隅矮鬆園,自昔之閑館,此邦之勝概。二鬆對植,卑枝四出,高不倍尋,周且百尺……真造化奇詭之絕品也。”園因奇詭二鬆得名,內(nei) 有一處書(shu) 塾,王曾青少年時就讀於(yu) 此。宋代的青州府轄8州38縣,有“海岱名都”之稱。

 

明憲宗成化五年,青州知府李昂將府治儀(yi) 門之左的“名宦祠”遷建於(yu) 矮鬆園,改稱“名賢祠”,以祭祀宋代德政顯赫的13位青州知府,其中包括眾(zhong) 人熟知的寇準、富弼、範仲淹、歐陽修等政要文人。祠前建“思齊”“仰止”二齋,取“見賢思齊”“高山仰止”之意。延請四方名師,選拔好學子弟,在此開壇講學,授習(xi) 經史。彼時院內(nei) 廣植鬆柏,長風過處,千虯舞動,有“巨浪噴壑”之勢,題曰“鬆林書(shu) 院”。

 

清乾隆以後,書(shu) 院被正式列為(wei) 府辦官學,經費由各屬縣籌集,府署統籌,與(yu) 早期書(shu) 院的私學性質已有區別。光緒二十八年,在清廷宣布廢科舉(ju) 、興(xing) 學堂的第二年,青州知府曹允源將鬆林書(shu) 院改設為(wei) 青州府官立中學堂。1914年改名山東(dong) 省立第十中學,時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親(qin) 題“勤樸公勇”牌匾作為(wei) 校訓。新中國成立後,再改名山東(dong) 省立青州中學,此後數易其名。1986年,正式定名青州市第一中學,為(wei) 山東(dong) 省重點中學。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陳從(cong) 周教授1986年到青州考察時慨歎道,鬆林書(shu) 院是為(wei) 數不多幸存下來的書(shu) 院,要好好保護。

 

見賢思齊 文星璀璨

 

鬆林書(shu) 院的山長(院長)皆為(wei) 四方有學行之士,如清乾隆時期的山長楊峒,被稱為(wei) 一代“通儒”。書(shu) 院以教授儒家經典為(wei) 主,也涉及律曆、算術、天文、地理,強調知行合一。學生以名賢為(wei) 榜樣,以天下為(wei) 己任,進德修身,澄心治學,塑造崇高的人格操守。在這樣的辦學思想指導下,曾在書(shu) 院就讀的學子中,曆朝曆代都湧現出一大批博學多才且品性良直的名士碩儒。

 

“三元宰相”王曾,字孝先,宋真宗鹹平五年壬寅科狀元,且發解試、省試、殿試皆為(wei) 頭名,是我國科舉(ju) 史上少有的“連中三元”的考生,著有《王文正公筆錄》傳(chuan) 世。他一生為(wei) 官清廉,剛正不阿。宋真宗欲大興(xing) 土木建玉清昭應宮,滿朝文武無敢諫阻者,獨王曾進言,直陳弊害。任相後,他大力提拔範仲淹、包拯等能員,歐陽修讚其“為(wei) 人方正持重,在中書(shu) 最為(wei) 賢相”。王曾雖“名世之才”,卻不恃才傲物。狀元及第榮歸故裏,知州派人至城外鼓樂(le) 相迎,王曾卻穿著普通衣飾,騎毛驢悄然進城,獨自一人拜見知州說:我僥(jiao) 幸中了狀元,哪敢有勞父老鄉(xiang) 親(qin) 遠迎呢?知州連聲稱讚:君真狀元公!

 

陳經,字伯常,明代青州益都人。正德九年進士,官至尚書(shu) ,加太子太保。在朝耿直敢言,門無私謁。為(wei) 官30年,清正廉潔,身後幾無積蓄。其子陳夢鶴,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當時朝廷上奸相嚴(yan) 嵩當道,官員調動升遷,都具禮拜謝,而陳獨不為(wei) 禮,後遭罷黜,與(yu) 友結詩社,吟詠自得。

 

徐士林,字式儒,清代文登人,29歲中進士,曾為(wei) 帝師,被乾隆封為(wei) “一代完人、千秋典範”。徐士林精於(yu) 斷案,史稱“治獄如神”,他認為(wei) ,法律如同醫書(shu) ,種種案件千頭萬(wan) 緒,像病人經絡虛實一樣複雜,“不善用藥者殺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書(shu) 院弟子賢良輩出,鬆林書(shu) 院聲名遠播。北宋時期,宋仁宗禦賜矮鬆園四書(shu) 五經一批,並詔示各州以青州為(wei) 榜樣,大辦儒學。明代青州進士及第61人。到清康乾盛世,鬆林書(shu) 院達到辦學巔峰。

 

薪火相傳(chuan)  遺澤如新

 

“廟貌宗先哲,巍巍列縉紳;至今千載下,遺澤尚如新”,這是明代禦史楊琅對鬆林書(shu) 院的讚譽。清末,西學東(dong) 漸的強勁之風,推動著傳(chuan) 統書(shu) 院向近代學校的嬗變。

 

1902年,鬆林書(shu) 院改設為(wei) 青州府官立中學堂,“是為(wei) 山東(dong) 官立中學堂之始”。1904年,蘇州名士包天笑獲聘中學堂監督(校長)。包天笑熱衷教育,曾赴上海親(qin) 聆蔡元培教誨,在任期間確立了近代學校的辦學模式。學校聘任教員,采取蔡元培“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辦學原則。

 

當時時局動蕩,山東(dong) 又處在日德爭(zheng) 奪青島,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漩渦中心,學校時常麵臨(lin) “戰亂(luan) 、款絀”之困。但幾任校長都堅定推行培養(yang) 新型人才的國民教育方針,教員們(men) 毅力維持,學生熱心向學、追求真理。在艱虞歲月,學校的優(you) 良教學傳(chuan) 統得以保持並發揚。

 

省立十中時期,正是新民主主義(yi) 革命風起雲(yun) 湧的年代,學校湧現出大批仁人誌士。1918年,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在這裏讀書(shu) ;1924年,已擔任中共濟南支部書(shu) 記的王盡美回到母校,指導學生成立黨(dang) 領導的青州第一個(ge) 基層組織——社會(hui) 主義(yi) 青年團青州特別支部。後來中共青州支部就設在十中校內(nei) 。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wei) 山東(dong) 省重點中學,學校秉承鬆林書(shu) 院千年以來“育才興(xing) 邦,服務天下”的辦學宗旨,為(wei) 祖國建設事業(ye) 培養(yang) 了大批人才。今天的學校麵積已在當年鬆林書(shu) 院的基礎上擴大了數倍,窗明幾淨、書(shu) 聲琅琅。“名賢祠”前,四棵康熙年間種植的參天古柏亭亭如蓋;為(wei) 紀念王曾所築的“王沂公讀書(shu) 台”上,時有學生在此讀書(shu) 冥思,與(yu) 先賢精神對話。掩卷凝望,學校正門懸掛的牌匾上,“勤樸公勇、敬業(ye) 樂(le) 群”的校訓熠熠有光。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