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歡青】孔子走向天安門是曆史選擇

欄目: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
發布時間:2011-01-25 08:00:00
標簽:
 

孔子走向天安門是曆史選擇
作者:錢歡青
來源: 濟南時報2011-01-20
 



為弘揚和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國家博物館於1月11日上午在北門廣場舉行“孔子”塑像落成儀式。新落成的“孔子”青銅塑像由吳為山創作,高7.9米,石頭基座高1.6米,總高為9.5米。

此舉在網友中引起了熱議,在人民網推出的“天安門廣場附近樹立孔子像您怎麽看?”的調查中,22萬多名網友參加了調查,近七成網友認為“國博門前立雕像不嚴肅,儒學並非所有人推崇”。記者昨日采訪了部分山東學者,他們一致認為,國家博物館前樹立孔子像是一件好事,是我們國家文化自覺、自強、自信的標誌,中國在經濟崛起之後,“也需要文化巨人”的崛起。

孔子思想對中國曆史影響最大

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儒學年鑒》主編王大千認為,在這個時候孔子像走向天安門不是偶然的,是曆史的選擇,“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巨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性人物,也是我們齊魯文化的驕傲。把孔子像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門前,是非常恰當的。在經濟崛起之後,文化大國必然需要文化巨人。很多網友說中國傳統文化不一定由孔子代表,諸子百家有很多,但孔子思想對中國曆史的影響力顯然是最大的,因此選擇孔子是無可厚非的。”

王大千表示,所謂曆史的選擇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依然需要孔子思想,“現在環境問題、民族問題都比較突出,這些問題都需要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樹立孔子像也是我們時代文化自覺、自強、自信的標誌。孔子思想集中體現我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種精神具有曆史意義和時代意義,是不應該過時的。”

立孔子像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曲阜師範大學駱承烈教授告訴記者,近些年來,不少地方都開始立孔子像,“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近些年來就在全國捐建了至少八十個孔子像。前些天我還應邀為山西懷仁縣寫一篇文章,因為他們那裏立了一個基座高10米、雕像高10米、總高20米的孔子石像,據我所知,這應該是國內體量最大的孔子石像。可見立孔子像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去年在曲阜的尼山論壇上,國際學者齊聚一堂,可見傳統文化不僅日益受重視,也開始在現代社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把孔子像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前也十分恰當,因為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恰如牟宗三先生所言,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和基礎’。”

這個雕像超過了以前所有的孔子像

駱承烈教授認為,這個孔子塑像從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的整體建築環境與周圍空間環境出發,以簡樸、概括的手法,將人體的結構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態當中,似巨石,似高山,氣勢磅礴,與莊嚴的國家博物館建築交相輝映,在藝術上有很大的創新,“這個孔子像棱角分明,有堅毅的品德承載,在某種程度上很好地體現了孔子和中華民族所擁有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我接觸過至少兩千多個孔子像,在我看來,這個孔子像在藝術創作上超過了以前的雕像。另外,這個孔子像總高9.5米,也寓意孔子九五至尊的地位。”

現代人應該進一步親近孔子


王大千表示,曆史上出現過無數被美化、醜化,甚至妖魔化的孔子形象,但事實上,孔子是一個平民,“在我眼裏,孔子就是一個草根齊魯少年的人生成長樣本。他隻不過說出了自己麵對世界的見解和感悟,很多網友把孔子和封建專製統治結合起來是不對的,因為那是被利用的孔子,不是孔子本身。不少人批評孔子正是基於這個被利用的孔子,或者基於孔子的隻言片語,沒有理解真正的孔子。比如,有人說孔子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工具,但是孔子同樣有‘苛政猛於虎’、‘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話,這些話在我看來就極有批判精神,用現在的話來說,這些話也體現了孔子的‘反腐敗’思想。我們今天麵對孔子,既不能俯視,也不能仰視,而是應該去認真親近、感受、體會孔子。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孔子思想是一個哲學係統。他不會說很絕對的話,他總是在教我們如何提高價值判斷的能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