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山書(shu) 院 精神生輝
作者:王立斌(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副會(hui) 長)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閏四月廿一日丙戌
耶穌2020年6月12日
南宋愛國詩人謝枋得,號“疊山”,以其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儒家風範而震古爍今,因其而建的疊山書(shu) 院如同智慧的燈塔,在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的寶庫裏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謝疊山與(yu) 文天祥同科進士,同殿為(wei) 臣,文天祥號“文山”,他倆(lia) 並譽為(wei) 南宋愛國誌士的“二山”,被視為(wei) 我國曆史上兩(liang) 座愛國主義(yi) 的精神豐(feng) 碑。
謝疊山的一生中,遭受了許多挫折,但是他始終不曾放棄理想,堅強不屈。他保家衛國,不為(wei) 名利所動,堅持自己的民族氣節,五次拒絕元朝的誘降。
謝疊山一生講學民間授徒無數,在信州上饒、弋陽、橫峰及湖北陽新四縣分別都建有疊山書(shu) 院,以示後人對其崇敬和推舉(ju) 。疊山書(shu) 院所弘揚的“忠貞不屈、勇鬥權奸、舍生取義(yi) 、清貧修身、崇尚儒教”的疊山精神,至今仍然激勵著後學為(wei) 報效國家而駸駸奮進。
(一)
為(wei) 了繼承謝疊山的儒學講學精神,使其傳(chuan) 承發揚,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謝疊山仙逝後第24年,他的門生虞舜臣等和當地鄉(xiang) 親(qin) 為(wei) 了感恩賢師和緬懷義(yi) 士,在弋陽縣城東(dong) 門外擇地興(xing) 建了謝文節公祠(疊山祠),此為(wei) 疊山書(shu) 院的前身,是為(wei) 傳(chuan) 播疊山精神及弘揚疊山講學布道。
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經浙江行省奏請朝廷,把疊山祠改建為(wei) 疊山書(shu) 院。書(shu) 院自古以來是向學子們(men) 傳(chuan) 授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更名後,疊山書(shu) 院因傳(chuan) 承謝疊山的民族精神和忠義(yi) 氣節影響日益擴大,書(shu) 院確立程朱理學崇高地位,倡導“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的教學宗旨。要求讀書(shu) 士子做到,“雪中鬆柏愈青春,扶植綱常在此行。天下久無龔勝潔,人間何獨伯夷清”。“萬(wan) 古綱常擔上肩,脊梁鐵硬對皇天”。
明嘉靖、天啟年間,疊山書(shu) 院部分建築因日久傾(qing) 圮而重建。明倫(lun) 堂為(wei) 書(shu) 院最早的主體(ti) 建築,是言明政教、道德、人文、倫(lun) 理的主要場所。明倫(lun) 堂場院前麵的文昌閣,是書(shu) 院進正門後的第一殿,原為(wei) 祭祀孔子等先賢的場所。明倫(lun) 堂左側(ce) 有一座具有元朝建築風格的山長室,是書(shu) 院保存最久的建築物。明天啟二年(1622年)重建時,還建築了書(shu) 院唯一有兩(liang) 層的望江樓,登樓遠眺,“弋江十二景”盡收眼底,是書(shu) 院觀景最佳的地方。
明宗景泰四年(1453年),朝廷正式賜加謝疊山“文節”諡號,明正德五年(1510)提學副使、理學家李夢陽和禮部尚書(shu) 汪俊等達官名流,慕名前來觀瞻、講學,使疊山書(shu) 院益加聲名遠播。
(二)
疊山書(shu) 院從(cong) 元代就訂立了一整套正規的講學製度,即以一位大師教誨一群學生為(wei) 主要教學形式。
立課製:保證書(shu) 院生徒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實施讀書(shu) 方法。
興(xing) 考課:實行季度考核生徒學業(ye) ,確定升學標準,抽考經史辭賦,背誦四書(shu) 五經,誦讀唐宋詩詞,熟悉天文地理等科目。
養(yang) 心性:指靜坐養(yang) 心,端坐誦讀,閉目深思。向內(nei) 省察,上通天理,下致良知。
深考究:深入推敲研究探討,相互問難,辯論解答,較快得到高師真傳(chuan) 。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首輔大學士夏言在書(shu) 院講學時指出:“春日過疊山書(shu) 院講堂,對諸生語,昨聞諸生講道,首陳大學之篇,太守談經,宏闡關(guan) 睢之旨,申言義(yi) 利之辨,洞悉天人之歸,吾道之綱,維示人心之準的有功後學,克對前修,蓋白鹿升堂之後,此道久荒,自鵝湖促席以來,未聞有作,首喜大賢為(wei) 政,紹芳躅於(yu) 南康多士得師振,遺風於(yu) 廣信所貴。”他對諸生講,理學之道,首推“四書(shu) 五經”,展開講朱、陸的心、性之學,突破程朱理學的條條框框,講得細致,說得精微,讓學生有一種新鮮的感覺,使廣大士子頓時活躍起來,達到前所未有的講學效果。
清乾隆年間,疊山書(shu) 院增建了藏經閣,是書(shu) 院收藏書(shu) 籍的地方。清道光年間,書(shu) 院又增建了由三幢平房組成凹字形的桂花園,因園內(nei) 植有古桂而得名,是供學子們(men) 食宿的地方。當時,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來書(shu) 院拜謁,親(qin) 筆題寫(xie) 了“疊山書(shu) 院”牌匾,為(wei) 弘揚疊山精神留下佳話。
(三)
疊山書(shu) 院既能滿足人們(men) 安身立命的精神需求,又能滿足儒生報效國家的使命追求,疊山書(shu) 院把世俗的和神聖的需求結合在一起,這正是我們(men) 所說的理學精神傳(chuan) 統。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yi) 者和民族英雄,同時也是一位理學家、教育家。他不僅(jin) 以卓越的膽識,領導了禁煙抗英鬥爭(zheng) ;而且以務實的態度,大膽地把目光投向遼闊的世界,積極探索和吸收西方的先進技術,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強盛與(yu) 複興(xing) 而努力。他在受聘疊山書(shu) 院講學時,結合自己當年在兩(liang) 廣總督任上提倡“師夷長技以製夷”,向疊山書(shu) 院學子賢達闡述中國人應如何愛國自強,用疊山精神去忠貞保國抗擊外來侵略勢力,開拓了學子們(men) 的視野,增強了學子們(men) 努力學習(xi) 的動力。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後,疊山書(shu) 院內(nei) 設立了弋陽縣四年製的初級小學。1916年改名弋陽縣立高等小學,秋季開始招收第一屆高小班學生。課程設有國文、數學、曆史、地理、英文、自然、體(ti) 育、手工、圖畫和修身等。此時的疊山書(shu) 院已注入傳(chuan) 授新文化知識的近代元素。
方誌敏,譜名方遠正,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人,1916年秋考進縣立高等小學第一屆高小班。無獨有偶,本縣邵家畈的邵式平也同時入學。他們(men) “三年同班,朝夕不離,情投誌合,結為(wei) 至友”。1918年,方誌敏、邵式平等在校發起成立贛東(dong) 北第一個(ge) 進步組織“九區青年社”,開展反封建鬥爭(zheng) 。1919年五四運動波及弋陽,方、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在書(shu) 院桂花園學生寢室前焚燒日貨,還帶領學校師生在縣城舉(ju) 行集會(hui) 遊行,給封閉的古城注入愛國的春風。可以說,他們(men) 既接受過疊山精神的熏陶,又為(wei) 疊山書(shu) 院增添了新的光輝。
始建於(yu) 1313年的疊山書(shu) 院,至今已穿越700餘(yu) 年的曆史時空,仍然是現存規模較大,建築架構保存完整的古書(shu) 院之一。站在書(shu) 院門樓平台,可俯瞰其下,近視信江白舸爭(zheng) 流,千帆競渡,遠眺龜峰山巒起伏,綿延不絕,真可謂山水相繞,姿態萬(wan) 千。每一次踏進疊山書(shu) 院的大門,就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一次愛國主義(yi) 精神的熏陶。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