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茂鬆 牟堅】大疫往往是文明興衰的加速器

欄目:反思新冠災疫、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0-06-02 01:14:58
標簽:大疫
謝茂鬆

作者簡介:謝茂鬆,男,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博士。現任中國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央黨(dang) 校文史部兼任教授,主要研經學,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文明與(yu) 國家戰略。著有《大臣之道:心性之學與(yu) 理勢合一》等專(zhuan) 著。

大疫往往是文明興(xing) 衰的加速器

作者:謝茂鬆、牟堅(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資深研究員、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學術副主任與(yu) 中國社科院中國曆史研究院研究人員)

來源:《環球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閏四月初十日乙亥

          耶穌2020年6月1日

 

縱觀世界文明史,疫情尤其是大疫,往往成為(wei) 大國興(xing) 衰、文明興(xing) 衰的加速器,興(xing) 者愈興(xing) ,衰者愈衰。

 

當一個(ge) 大國、文明自身處於(yu) 持續衰落趨勢下,若猝然遇到來自外部自然界大疫的打擊,完全超出其應對能力,疫情下政府、社會(hui) 的組織動員能力就可能完全失能,這又刺激了內(nei) 部早就存在的各種問題極端爆發,內(nei) 外交困,從(cong) 而加速了衰落之勢。反之,當一個(ge) 大國處於(yu) 上升趨勢時,疫情則成為(wei) 大國上升的試金石,疫情激發了大國領導人、政府對於(yu) 社會(hui) 強有力的組織動員力,種種問題在暴露中得到加速度的克服,國家整體(ti) 上變得強而有力,內(nei) 部也更有凝聚力。

 

羅馬帝國提供了疫情加速衰落的經典案例。凱爾·哈珀《羅馬的命運: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一書(shu) 研究了三次大瘟疫對於(yu) 羅馬帝國衰落所造成的重大影響。

 

165年,羅馬帝國暴發安東(dong) 尼瘟疫。這次瘟疫再加上皇帝奧勒留在不合適的時間發動針對北方蠻族的北方戰爭(zheng) ,最終使得羅馬帝國開始失去應對挑戰的韌性邊際,多方麵危機迸發,帝國擴張全麵中止。249年暴發的西普裏安瘟疫加劇了羅馬帝國一係列的重大政治失敗,羅馬皇帝菲利普的去世開啟了羅馬帝國20年的無政府混亂(luan) 局麵:帝國合法性出現危機,篡位時常發生,直至出現軍(jun) 人皇帝,職業(ye) 軍(jun) 人取代了元老階層的政治地位;貨幣危機出現;邊境防線體(ti) 係崩潰。541年開始的查士丁尼瘟疫持續200年,羅馬帝國東(dong) 部即東(dong) 羅馬帝國的複興(xing) 在其打擊下猛然中斷,更無法抵禦伊斯蘭(lan) 軍(jun) 隊向歐洲推進,帝國無可奈何地終結了。

 

瘟疫曾在美國崛起過程中扮演過加速器的角色。1918年大流感是美國最近100年來最嚴(yan) 重的大流行病,導致美國60餘(yu) 萬(wan) 人死亡,但在1918年大流感後,美國一躍成為(wei) 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當時,麵對空前的疫情和巨大的損失,美國社會(hui) 表現出強大的行動力和恢複能力。在國內(nei) ,民眾(zhong) 以積極英勇的行動應對疫情,學生、教師、退休人員等都被動員起來充當誌願者,美國很多學校、私人住宅和建築物都被改建為(wei) 臨(lin) 時醫院等等。在國際上,在疫情對交戰各國造成越來越大損失的時候,美國繼續增派軍(jun) 隊和供應軍(jun) 需物資顯示出了國家的實力,也為(wei) 協約國最後的勝利作出了卓著貢獻。一戰開始時,美國采取中立立場,通過與(yu) 歐洲各國進行大規模軍(jun) 火貿易以及戰爭(zheng) 貸款大發戰爭(zheng) 財。到了戰爭(zheng) 後期,威爾遜改變孤立主義(yi) 政策,不但參與(yu) 戰爭(zheng) 還發揮積極作用,最終在戰後世界秩序中占據重要地位。

 

在中國文明史上,疫情也對王朝的興(xing) 衰產(chan) 生過重要影響,東(dong) 漢、明朝的滅亡過程中都有大疫的加速作用。但是,中國文明的連續性不同於(yu) 西方文明的斷裂性,雖然有王朝的興(xing) 衰,但中國文明卻始終能保持連續不斷裂。中國文明對於(yu) 疫情的認識是高度中道而辯證的,來自大自然的疫情具有兩(liang) 麵性,它對於(yu) 一個(ge) 國家、民族的挑戰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也可能是刺激一個(ge) 國家體(ti) 係的加速更新與(yu) 完善,這取決(jue) 於(yu) 這一體(ti) 係對於(yu) 國家政治能力的調動。

 

作為(wei) 儒家道統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中的大禹、商湯,分別在其立國後遇到九年水災與(yu) 七年旱災,持續水旱大災後必有瘟疫。災疫反而讓禹、湯反求諸己、勵精圖治,加速了夏、商王朝以及早期中國禮樂(le) 文明的興(xing) 盛。可以說在大禹、商湯的積極有為(wei) 之下,疫情反而刺激了中國早期的製度與(yu) 文明體(ti) 係的加速革新與(yu) 完善。湯有著名的《湯誓》:“餘(yu) 一人有罪,無以萬(wan) 夫;萬(wan) 夫有罪,在餘(yu) 一人。”湯之盤銘則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些都是強調政府領導者反求諸己的高度政治責任與(yu) 政治能力。

 

中國文明古今一體(ti) 的連續性,讓我們(men) 更深刻地理解了在這次抗疫中,中國展示出的從(cong) 國家最高領導人到黨(dang) 和政府的各級組織,再到整個(ge) 社會(hui) 全體(ti) 民眾(zhong) ,上下齊心協力抗疫的全體(ti) 社會(hui) 的組織動員能力,以及對於(yu) 所有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所展示的“一視同仁”的文明本能。中國抗疫更為(wei) 深遠的意義(yi) 是,當代中國的製度與(yu) 文明體(ti) 係在抗疫中得到整體(ti) 性的加速完善。反觀美國的國家領導人及其政府官員麵對疫情則完全暴露出其政治失能,抗疫不力卻忙於(yu) 甩鍋中國,更加劇了其政治失能。

 

一旦我們(men) 在文明史的視野下,對於(yu) 疫情加速了大國、文明興(xing) 衰這一時勢有了自覺而深刻的認識,我們(men) 就要為(wei) 疫情之後大國、文明興(xing) 衰趨勢的加速,提前在戰略上、戰術上做好內(nei) 外各方麵的運籌帷幄。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