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著《申論政治儒學》出版暨自序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0-05-07 14:59:49
標簽:申論政治儒學
蔣慶

作者簡介:蔣慶,字勿恤,號盤山叟,西元一九五三年生,祖籍江蘇徐州,出生、成長於(yu) 貴州貴陽。一九八二年畢業(ye) 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係(本科),先後任教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深圳行政學院。二〇〇一年申請提前退休。一九九七年在貴陽龍場始建陽明精舍,二〇〇三年落成。著有《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yu) 發展》《以善致善:蔣慶與(yu) 盛洪對話》《生命信仰與(yu) 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現代價(jia) 值》《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儒家社會(hui) 與(yu) 道統複興(xing) ——與(yu) 蔣慶對話》《再論政治儒學》《儒教憲政秩序》(英文版)《廣論政治儒學》《政治儒學默想錄》《申論政治儒學》《〈周官〉今文說——儒家改製之“新王製”芻論》等,主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

                      

 

書名:申論政治儒學
作者:蔣慶
出版發行:[台灣]新北:養正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日期:民國106年10月(西元2017年)
ISBN:978-957-9190-41-1


【內(nei) 容簡介】

本書(shu) 是當代“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蔣慶先生的辯論文稿。

作者繼承儒家“明體(ti) 達用”與(yu) “通經致用”的偉(wei) 大傳(chuan) 統,在與(yu) 當下各種主義(yi) 與(yu) 思想流派的辯論中,以儒家“王道”之體(ti) 與(yu) 《
春秋》之經,以達致 “王道政治”與(yu) “儒教憲政”之用,使儒家的政治思想與(yu) 現實的緊迫問題密切聯係起來,使儒家的政治智慧在時代的命脈中“活”起來。

作者提出的“政治儒學”,在關(guan) 乎中國命運的思想激辯中,有力證明了儒家不僅(jin) 沒有退場,而是挺立於(yu) 激辯的中心,為(wei) 現代中國的發展提供源自華夏文明的思想智慧與(yu) 文化支撐。

 

【作者簡介】

 

蔣慶,字勿恤,號盤山叟,一九八二年畢業(ye) 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係,先後任教於(yu) 西南政法大學與(yu) 深圳行政學院,一九九六年在貴州修文建龍場陽明精舍,任山長。

主要著作有《公羊學引論》——遼寧教育出版社初版,福建教育出版社再版。
《政治儒學》——台灣養(yang) 正堂文化事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最早出版,北京三聯書(shu) 店初版,福建教育出版社再版。《生命信仰與(yu) 王道政治》——台灣養(yang) 正堂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以善致善》——與(yu) 盛洪合著,上海三聯書(shu) 店初版,福建教育出版社再版。《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再論政治儒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廣論政治儒學》——北京東(dong) 方出版社出版。《政治儒學默想錄》——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儒教憲政秩序》——英文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二零一二年出版:A CONFUCIAN CONSTITUTIONAL ORDER ——How China’s Ancient Past Can Shape Its Political Future)。

獨譯與(yu) 合譯著作有《基督的人生觀》《當代政治神學文選》《自由與(yu) 傳(chuan) 統》《政治的罪惡》《道德的人與(yu) 不道德的社會(hui) 》等。選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十二冊(ce)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序】

 

我二十多年來的思考,大多集中在“政治儒學”上。雖然國內(nei) 外學界對“政治儒學”有不同看法,實在是非常自然之事,因為(wei) 一種新思想的提出,如果不引起爭(zheng) 議,才不可思議。

 

本書(shu) 所收文稿,多屬辯論性質,孟子言不得已而辯,荀子言君子必辯,古來儒家義(yi) 理,均在辯論中確立,在辯論中明朗。隻是“政治儒學”之辯論對象,與(yu) 古代儒家不同,古代儒家之辯論對象,或楊墨、或道法、或佛老,而“政治儒學”之辯論對象,則是現代的各種主義(yi) 與(yu) 思想流派,“政治儒學”正是在與(yu) 這些主義(yi) 與(yu) 思想流派的辯論中,確立了自己的獨特義(yi) 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質。

 

同時,也正是在這些辯論中,使儒家的政治思想與(yu) 現實的緊迫問題密切聯係起來,即使儒家的政治智慧在時代的命脈中“活”起來,不再是古代文本中的死物。儒家有“明體(ti) 達用”與(yu) “通經致用”的偉(wei) 大傳(chuan) 統,如果拋棄了這一傳(chuan) 統,儒家無疑就成了列文森所說的博物館中的出土文物。

 

而“政治儒學”的提出,正是繼承了這一偉(wei) 大傳(chuan) 統,即以儒家“王道”之體(ti) 與(yu) 《春秋》之經,以達致 “王道政治”與(yu) “儒教憲政”之用。“政治儒學”的提出說明,在關(guan) 乎中國命運的思想激辯中,儒家不僅(jin) 沒有退場,而是挺立於(yu) 激辯的中心,為(wei) 現代中國的發展提供源自華夏文明的思想智慧與(yu) 文化支撐。

 

源自西方近代以來的“政治現代性”,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最嚴(yan) 重的問題是道德的相對主義(yi) 與(yu) 價(jia) 值的虛無主義(yi) ,而“政治儒學”的提出,正是要對治這兩(liang) 種主義(yi) ,建立體(ti) 現天道、曆史與(yu) 民意之三重價(jia) 值的人類美好政治,而這種人類美好政治就是“政治儒學”所揭櫫的“王道政治”。

 

因此,在未來中國的政治發展上,除當今中國的顯學自由民主派與(yu) 新左派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發展選項外,“政治儒學”也提出了自己的發展選項——“王道政治”。這就使未來中國的政治發展必將在自由民主派、新左派與(yu) 儒家“王道政治”思想之間進行選擇。

 

雖然曆史的未來選擇我們(men) 今天無從(cong) 知曉,但我們(men) 知道的是儒家在中國衰微沉寂一百年後的今天,又在中國政治發展的十字路口重新成為(wei) 中國人必須麵對的選擇。這說明了“政治儒學”的提出不管國人同意不同意,都將具有不可回避的曆史意義(yi) 。

 

自古以來,儒家都具有強烈的創製意識與(yu) 創製努力,這主要體(ti) 現在以公羊學為(wei) 代表的今文經學上。所以,作為(wei) “政治儒學”主要代表的公羊學即是儒家的“改製立法”之學。然而,在今天,“政治儒學”麵對的創製環境與(yu) 古代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政治儒學”的現代創製也與(yu) 古代有很大的區別,即現代的“政治儒學”麵對的創製環境是右翼的現代性政製與(yu) 左翼的現代性政製,“政治儒學”當然不能回避這一創製環境。

 

因此,“政治儒學”必須直麵這一創製環境而繼承公羊學“改製立法”的學術傳(chuan) 統,形成適應新的曆史條件與(yu) 時代處境的創製意識與(yu) 創製論說,為(wei) 在中國未來建立優(you) 良的政治製度作出自己的貢獻。所以,“政治儒學”即是現代中國的“創製之學”或“政製之學”,未來中國的政製發展與(yu) 製度完善不能沒有“政治儒學”的參與(yu) ,如果“政治儒學”不能參與(yu) 到未來中國的政製發展與(yu) 製度完善的曆史創造中,即意味著儒學一半的功能已經死亡!因為(wei) 在曆史中“改製立法”是儒學之所以成為(wei) 儒學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不能為(wei) 時代“改製立法”創立善製的儒學必然是殘缺不全的儒學,最終必然會(hui) 被曆史所拋棄。

 

鑒於(yu) 此,發掘“政治儒學”的現代創製功能,不是某些人的儒學偏好問題,而是儒學“全體(ti) 大用”的內(nei) 在要求問題。也就是說,隻有儒學參與(yu) 了未來中國製度的創建,才能與(yu) 中國曆史的發展產(chan) 生活生生的製度化聯係,從(cong) 而才能撤消餘(yu) 英時對儒學所宣判的死刑——儒學與(yu) 現代社會(hui) 不會(hui) 再具有製度性的關(guan) 聯。這即是通過儒學的製度性建構來實現現代儒學的自我拯救,來恢複儒學本有的創製功能。

 

此外,“政治儒學”的提出,也是回應現代中國“古今中西之爭(zheng) ”的產(chan) 物。

 

“古今中西之爭(zheng) ”涉及的是“古典性”與(yu) “現代性”之爭(zheng) ,以及“中國性”與(yu) “西方性”之爭(zheng) 。“政治儒學”所追求的“王道政治”,既是“古典性”政治,又是“中國性”政治,所以,“政治儒學”是站在“古典性”與(yu) “中國性”的學術立場來反思政治的“現代性”與(yu) “西方性”,進而超越政治的“現代性”與(yu) “西方性”,建立具有中國儒教文明特色的中國式政治製度。

 

因此,隻有了解了現代中國“古今中西之爭(zheng) ”的學術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政治儒學”的文化價(jia) 值與(yu) 時代意義(yi) ,因為(wei) “政治儒學”正是“以古轉今”之學與(yu) “以中化西”之學。

 

從(cong) 古至今,大凡政治製度的建構,最初都表現為(wei) 思想。故有董子公羊學的“大一統”之思,始有中國漢以後兩(liang) 千年的“大一統”之製,西方亦因近代有洛克、盧梭的民主之思,始有其百年後的民主之製。

 

是故,“政治儒學”在今日確乎表現為(wei) 思想,批評者多以為(wei) 不切實際,殊不知今日不切實際之思,難說不是明天切合實際之製。君不見,夫子當初“譏世卿”之思,竟浸假而成中國未來盛行千年的科舉(ju) 製。故於(yu) “政治儒學”,亦應作如是觀。

 

因本書(shu) 文稿多屬辯論性質,其中之某些辯論者,當時多屬自由民主主義(yi) 者。但近年來,有些辯論者思想立場發生重大轉變,日益同情儒家價(jia) 值,或被世人視為(wei) 儒家學者,如陳祖為(wei) 教授與(yu) 白彤東(dong) 教授。然辯論之時其思想基調無疑屬於(yu) 自由民主主義(yi) ,故本書(shu) 文稿仍因當時情境,以自由民主主義(yi) 者目之,以還當日之舊也。

 

丙申春蔣慶序於(yu) 深圳蓮花山畔微雨中(時在西元2016年)


 

【目錄】

 

 

主導性價(jia) 值、主權在天與(yu) 權力分配的正義(yi)

——回應自由主義(yi) 與(yu) 新左派對“王道政治”與(yu) “儒教憲政”的批評

 

聖賢、製度與(yu) 曆史合法性

——答美國紐約福特漢姆大學明克勝(Carl F. Minzner)教授問

 

王道政治優(you) 勝於(yu) 民主政治

——伟德线上平台新浪網聯合專(zhuan) 訪

 

“回到康有為(wei) ”是政治成熟的表現

——伟德线上平台新浪網聯合專(zhuan) 訪

 

這個(ge) 世界究竟怎麽(me) 了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思想製度根源及儒家的對應之道

 

“政治儒學”的興(xing) 起

——作為(wei) “文明國家”的中國政治理論的重建

 

未來中國的憲政之思

——憲政問題的“中國性”與(yu) “普世性”

 

德性、權力與(yu) 天道合法性

——答清華大學貝淡寧(Daniel A. Bell)教授問

 

中國儒教“公法人地位”之設想與(yu) 康有為(wei) 的思想遺產(chan)

——致慕朵生論學書(shu)

 

“政治儒學”追求的是“好政治”與(yu) “好製度”

——“中原論儒”座談會(hui) 上的發言

 

“政治儒學”視野下的儒教與(yu) 政治

——就儒教與(yu) 政治之關(guan) 係答北京諸道友問

 

“王道政治”隻能靠君子來落實

——答德國學子邵玉書(shu) 問

 

“儒教重建”與(yu) “政治儒學”論說

—— 廣東(dong) 從(cong) 化“第一屆全國儒教學術研討會(hui) ”發言

 

讀經、儒教與(yu) 中國文化的複興(xing)

——《原道》同人北京訪談錄

 

“鄉(xiang) 村建設”就是“儒化鄉(xiang) 村”

——對當今中國“鄉(xiang) 村建設”的基本意見

 

回歸經學是文明自信與(yu) 儒學成熟的體(ti) 現

——伟德线上平台蔣慶專(zhuan) 訪

 

附錄

 

“儒生”歸來

——在“儒生重現之文化曆史意義(yi) 研討會(hui) ”上的發言

 

儒學的生命傳(chuan) 播與(yu) 互聯網

——北京大學“首屆中國跨語際生命傳(chuan) 播思想峰會(hui) ”論文

 

蔣慶先生傳(chuan)

——王瑞昌撰

 

陽明精舍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