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伟德线上平台伟德线上平台創辦於(yu) 西元二〇〇八年,以承續儒家文明、推動中華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堅持儒家立場、民間身份、公益性質,以“立場明、水準高、信息新”為(wei) 工作標準,重點發布當代儒家的最新国际1946伟德成果、社會(hui) 熱點評論及民間社會(hui) 實踐信息,努力打通學術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隔閡。編發《儒家郵報》(電子),主持出版儒生係列圖書(shu) ,組織、支持開展各種思想文化活動。 |
儒家學者關(guan) 於(yu) 災疫之後國家治理的諫議
編者按:遭此新冠災疫,盡管舉(ju) 國上下齊心協力渡過劫難,但創痛甚巨,也暴露出國家治理存在諸多問題,希望能正視反思、調整改變,這才是“多難興(xing) 邦”之義(yi) ,亦是中華民族複興(xing) 的中國夢之基礎。現將儒家部分學者建言輯錄,以供執政者決(jue) 策參考。孔子紀元2571年暨耶穌紀元2020年3月。
1.郭齊勇(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
從(cong) 新冠瘟疫的發生到釀成大禍的整個(ge) 過程中,問題出在哪裏?我們(men) 的社會(hui) 太小,小社會(hui) 與(yu) 大政府不協調,我們(men) 的管理體(ti) 製僵硬,社會(hui) 組織完全不起作用,媒體(ti) 完全不起作用,言路閉塞不通。傳(chuan) 統社會(hui) 還有諫議係統,現在沒有了。應吸取教訓,深刻反思,麵對“後新冠時代”,我們(men) 應當更聰明,而非相反。
2.陳明(《原道》主編、湘潭大學教授):
互聯網很大程度動搖了權力的等級性、信息掌握的不對稱性和傳(chuan) 播渠道的壟斷性。社交媒體(ti) 的活躍不隻意味著媒體(ti) 業(ye) 態的改變,也意味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公共領域真正的公共化要求新的思維方式與(yu) 管理方式,平等、客觀與(yu) 對話則是維持其公信力和有效性的關(guan) 鍵詞。李文亮艾芬事件由哨子而勺子最終兜住底子充分表明社會(hui) 分化之嚴(yan) 重、共識維持之重要,由分歧而撕裂隻在一念之間。識微見遠,防患未然。當彼此脫鉤的平行世界落地於(yu) 現實,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
3.朱剛(中山大學教授):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雖為(wei) 一黨(dang) ,但其自我理解已超越一般意義(yi) 上的黨(dang) 派而自任得天命及天地之正。既如此,就要真正考慮、體(ti) 認何為(wei) 天地之正,何為(wei) 天命之責,何為(wei) 普世大道。果明乎此,自會(hui) 超越一般黨(dang) 派利益,而去擔天命、行大道。當前新冠肺炎正肆虐全球,且必將成為(wei) 世界曆史轉折點。此正是其體(ti) 察天命之責,行天地之道之時。是所盼焉。
4.謝遐齡(複旦大學教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告訴我們(men) ,國家治理的難度有多大。我國治理難度有深刻曆史原因——1957年把提出陸賈建議的人士看作向黨(dang) 進攻的右派分子,繼續任用軍(jun) 官轉業(ye) 治國。在理論槪念上,沿用奪取政權的體(ti) 製機製實施治理;把政治、社會(hui) 動員與(yu) 國家治理混淆。
良好的國家治理有三個(ge) 主要環節。一是闡明國家治理的理念。二是根據理念闡發係統的理論。三是實現理論。
目前第一環節“理念的闡明”還有不小空間。例如,元旦本是農(nong) 曆正月初一,立春節。適應我國基本國情——是個(ge) 溫帶國家,四季分明,適合國民生命節律。孔子是殷商後裔,活動於(yu) 周朝,卻主張夏曆。這個(ge) 傳(chuan) 統國家沒有繼承,把元旦給了公曆。本次疫情爆發時間在冬至之後,似乎在提醒我們(men) 歸元的重大意義(yi) ,以及國家治理順天時的重要性。
第二環節闡發空間還要大些。例如,“三嚴(yan) 三實”學習(xi) 之後,仍然有些理論家放言“儒學不能治國”。一些幹部對國家旣定法律法規,甚至對黨(dang) 章,選擇性執行,而對全麵貫徹執行製度、規則的人士壓製甚至打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論不夠明確,未形成強大精神力量,使得那些領導幹部有敬畏感。
最大的難度在第三環節。良好的國家治理須由準確把握理論槪念,熟練地、嚴(yan) 格地執行規章製度,決(jue) 不以個(ge) 人私利、個(ge) 人私見摻雜到工作中去的官員實施。完成這個(ge) “換血”過程須一代到兩(liang) 代人的時間,也卽30—50年。例如,目前我國任用官員主要思路是看政績提升。首先的結果就是,剛剛熟悉了工作,就陞官離職去到自己不熟悉的新崗位。整個(ge) 國家機器由這些不穩定、不熟練的人員管理。再者,就是重視看得見的政績,忽視難以考核的所轄地方、部門全麵的製度、體(ti) 製建設。
5.李景林(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此次抗疫,既有教訓,亦有經驗。暢通言路,順應民情時勢以設策施政,為(wei) 一切政令政策得以成功之根本途徑。抗疫初期之失序,其後中央之成功施策,都表明了這一點。儒家政治,強調民本。政治之目標不在政治,而在民生;政治之合法不在政治,而在民心;察乎民心,在使其能盡言。子產(chan) 不毀鄉(xiang) 校,夫子稱之,其義(yi) 在斯。
在現代社會(hui) ,我們(men) 更當能借鑒古人智慧,參取現代理念,借助科技手段,建立常製以廣開言路,使我們(men) 的施政具有堅實的民意和科學基礎,而非僅(jin) 依賴於(yu) 某些偶然的因素(如所謂“吹哨”),以避免造成社會(hui) 資源的浪費甚至釀成慘禍。這是我們(men) 於(yu) 此次抗疫所應得到的一則啟示。
6.曾亦(同濟大學教授):
麵對這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災疫,目前不外乎左右兩(liang) 種聲音。然而,疫病自古有之,而對於(yu) 中國古代政府來說,其實也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抗疫治疫辦法。撇開中醫的有效性不談,儒家的治國理念起到了關(guan) 鍵性的作用。因為(wei) 抗疫的關(guan) 鍵在於(yu) 最初的隔離和防護,此後才是有效的醫療救治手段,而儒家奉持的“敬天保民”的政治精神起到了關(guan) 鍵性作用。
所謂敬天,體(ti) 現在疫情問題上,就是不簡單迷信科學技術手段,而把疫情的出現看作上天對人類的懲誡。無論是目前的新冠,還是十餘(yu) 年前的非典,都足以表明人類麵對上天的軟弱無力。因此,關(guan) 鍵在於(yu) 人類應該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文理念,譬如,麵對疫情,古代朝廷通常會(hui) 引咎自責,反省平日工作的種種失誤,而地方官吏也不用害怕擔責而欺上瞞下,如此上下齊心,得以全力救治病人。這對於(yu) 疫病的初期防護尤其重要。
至於(yu) 所謂保民,則當以“如保赤子”的態度對待人民,而不至於(yu) 因為(wei) 政治等其它原因延緩救治。如果初期能做好這兩(liang) 點,剩下的就交給專(zhuan) 業(ye) 的醫護人員,政府在旁邊協助做好各種技術保障和必要的隔離就足夠了。
可以說,傳(chuan) 統政府正是基於(yu) 這種儒家理念,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抗疫治疫經驗,而華夏民族得以繁衍至今,形成世界第一大民族,實非偶然。因此,儒家麵對現代社會(hui) 的種種新問題時,應該提出一種新的理念,形成一套有效的解決(jue) 辦法,並防止類似錯誤不再重演。
7.林安梧(元亨書(shu) 院創院院長,台灣.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原主任、教授):
新冠狀病毒肆虐,如此人禍天災,何以致之?論其源頭,免不了人們(men) 的口腹之欲,人們(men) 的殺盜淫妄。論其曼衍,免不了人們(men) 的「貪嗔癡」三毒,人們(men) 對於(yu) 大自然的征服欲,對於(yu) 蒼生的輕慢,對於(yu) 天地的驕侵。既已感染,則當明白,當下救治,立刻防止,免得傳(chuan) 染擴大。這本是天經地義(yi) 的事,人們(men) 卻隱匿牠,終而造成更為(wei) 嚴(yan) 重的禍害。
須知:明白就是最為(wei) 真誠的敬畏,能明白就能覺性做主,覺性作主就可以防止瘟疫的蔓延。當然,覺性作主必須當下,並且通過製度、結構、組織的層麵,行其所當行,防其所當防,止其所當止,進入醫療、防護。天下蒼生能回到本位,病毒也回到本位,都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le) 其俗」。天地自然的共同體(ti) 、血緣人倫(lun) 共同體(ti) 、政治社會(hui) 共同體(ti) 、文化教養(yang) 共同體(ti) ,人們(men) 在「天地親(qin) 君師」的四個(ge) 共同體(ti) 的場域結構之中,大白其情,敬畏以之,也就能安身立命。
8.張祥龍(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教授)
此次疫病麵廣創巨,肯定會(hui) 帶來許多反省。這裏我隻集中於(yu) 反思“高科技崇拜”對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的危害,它的缺陷在這次疫情中也有明顯表現。我建議設立“科技反壟斷法”,大力提倡“適度科技”。
高科技是一種加入了“數學因素”的充分對象化的研究方式和能力。按目前流行的標準,它在不少方麵能取得其它科技、比如中國傳(chuan) 統科技達不到的新異效果。而高科技崇拜則斷言:隻有這種科技掌握了有關(guan) 方麵的唯一真理,其它科技研究和實踐沒有真理可言,至多是經驗性的偶然有效,或者是神秘的巫術或迷信。簡言之,高科技崇拜是唯一神崇拜的科技版。
高科技是必要的,用好了也可以造福,但高科技崇拜則不但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
中醫團隊比如張伯禮院士、黃璐琦院士等人領導的中醫抗疫團隊,這次參與(yu) 了抗疫,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積極效果,而高科技醫學至今還沒有製造出可用的疫苗和特效藥。這說明在應對某些疾病時,高科技有短板,它並不能壟斷醫學上的真理,盡管它在其它一些方麵有其特長。
所以高科技可用,但須與(yu) 其它各有功能的科技(醫學方麵,中醫之外,還可加上藏醫、蒙醫等等)平等地、互補地共用,才能補其短而揚其長。它不能是一位“妒嫉的神”(《舊約·出埃及記》),自己幹不來或幹不好的事情,還不讓他者來幹;還要一味堅持,它的缺陷,不管是不是結構性的,隻能靠它自身的“不斷進步”來彌補。
我們(men) 真正需要的,是適度技術。也就是能夠幹淨地、持久地創造和維持一種祥和幸福生活的科技。我們(men) 目前看不到某一種科技能夠獨自擔當這一重任,隻有眾(zhong) 多種科技和傳(chuan) 統智慧的多元平等的合作,才有希望逐漸找到這樣一種造福而非造孽的科技。換言之,“和而不同”這個(ge) 古老的華夏智慧,也應該在科技中得到實現。
9.姚中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這個(ge) 初春的新冠疫情,是大自然強製所有國家參加的一次大考,考的就是國家的組織機製和動員、運作能力,湖北省、武漢市主要負責人在疫情初發時沒有及時調整狀態,以至於(yu) 貽誤時機,說明這套高度組織化的體(ti) 製是有毛病的,需要進一步增強其靈敏反應機製。追究相關(guan) 領導人的責任,也得毫不含糊,該撤的已經撤了,還得事後算賬,該判刑的就得判刑。
10.田飛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新治理需要新製度、新官僚、新知識與(yu) 新社會(hui) 秩序,政治合法性的人民神學敘事與(yu) 自上而下的維穩控製型治理逐步不適應開放社會(hui) 的自由、多元、商談與(yu) 合作性特征,過於(yu) 偏執“秩序”而無法對民主原理適度開放與(yu) 吸納,造成治理現代化體(ti) 係內(nei) 在價(jia) 值容量與(yu) 製度機動性不足,必須大膽解放思想,改革進步。否則,在中國社會(hui) 進一步現代化、多元化及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不僅(jin) 內(nei) 部難以建立可持續的合法性政治,外部也難以獲得基本的信任與(yu) 接納。中國的政治現代化不是特殊主義(yi) 的自我局限,而是普遍主義(yi) 的自信成長與(yu) 兼容成熟,是在一個(ge) 更高處的、更廣大的道德與(yu) 政治存在。
11.楊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
中醫之大用在這次新冠疫情的生死檢驗中得以被認知,中華聖哲的智慧該以怎樣的形式才能被真正喚醒?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而撬動這一係統的支點應該就在於(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經典。今天,中國已今非昔比,新的時代,應該滿懷自信,走出迷茫,超越糾結,用傳(chuan) 統經典潤澤價(jia) 值,激發道德意識,讓滿載榮譽與(yu) 責任的思想成為(wei) 民族之學、國家之教。我們(men) 要像了解“舌尖上的中國”那樣,了解“文化的中國”“思想的中國”,讓經典中的文字“活起來”。
12.白彤東(dong) (複旦大學教授):
此次疫情,從(cong) 負麵的某蔡姓書(shu) 記,到正麵的鍾南山、張文宏等醫生,從(cong) 負麵的村鎮和小區的亂(luan) 政,到正麵的國家動員能力,讓我們(men) 看到,我們(men) 雖然有成就,但是在建立現代科層體(ti) 製的道路上,我們(men) 還要努力。
國家的合法性來自於(yu) 為(wei) 人民提供的服務,而人民對服務是否滿意要由人民決(jue) 定,這就意味著讓人民說話。人民因為(wei) 眼睛看不清而嘴上亂(luan) 說,封嘴不是辦法,而是用政府的努力爭(zheng) 取更多的民心,用他們(men) 的聲音淹沒非理性的聲音。國家政策的製定要來自於(yu) 集思廣益,這就意味著要讓精英說話,他們(men) 說的不好,可以反對,可以置之不理,封嘴也不是辦法。不要防民之口,不要防精英之口,建立好專(zhuan) 家治國的有效體(ti) 製,訴諸民意,重視賢能,兼用儒法,我們(men) 才有希望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13.柯小剛(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中華民族政治經驗的源頭在大禹治水,《洪範》九疇。此番新冠肺炎抗疫經驗也充分說明:堵不如疏,塞不如導。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保持信息暢達既有利於(yu) 快速反應,又有利於(yu) 輿情引導,實為(wei) 國計民生之關(guan) 鍵。經此一疫,為(wei) 政者當永以為(wei) 誡。
14.楊海文(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孟子研究院泰山學者):
盡管萬(wan) 事萬(wan) 物的前行總是一腳探索、一腳試錯,但《禮記·中庸》說過:“凡為(wei) 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所謂“一”,就是以人民為(wei) 本位;所謂“事”,就是真能把事情做好。公共衛生事件不可能止步於(yu) 今日,所以《孟子》7·9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絕非治國之道。疫情過後,夯實人文關(guan) 切,強化國家治理能力,我們(men) 這個(ge) 堅強、偉(wei) 大的民族才能更偉(wei) 大、更堅強!
15.曾振宇(山東(dong) 大學教授):
“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這是儒家為(wei) 人類描繪的理想社會(hui) 願景。仁義(yi) ,是儒家為(wei) 人類共同體(ti) 建構的道德基礎和價(jia) 值依托。仁義(yi) 先在於(yu) 人性,不分東(dong) 西南北,彰顯為(wei) 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他人的關(guan) 愛。陸九淵說獨自一人“進乎仁”,不如與(yu) 天下之人“共進乎仁”。如果缺乏一個(ge) 共同認可的道德基礎和價(jia) 值依托,“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隻是一個(ge) 善而無征的烏(wu) 托邦。令人欣喜的是,曆代儒家一直為(wei) 在經驗世界建構一個(ge) 人類文明共同體(ti) 而不斷進行哲學上的論述。
16.吳啟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一百八十年來,中國身處一個(ge) 充滿偏私和不公的世界,內(nei) 部的政治和文化也連帶遭到擠壓。病毒沒有偏私,它為(wei) 世界和中國提供了檢驗體(ti) 製及文化的空前機會(hui) 。中國必須把握。
17.穀繼明(同濟大學副教授):
疫情是個(ge) 放大鏡,把中國目前的各種思想分歧充分地展現出來了。有分歧是一個(ge) 健康社會(hui) 的表現,我們(men) 需要一些基於(yu) 事實和邏輯,而非立場先行的討論。但除了思想的分歧,我們(men) 在其中看到了仁、智、勇的光輝。“民胞物與(yu) ”在醫護人員和誌願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ti) 現。
18.周景耀(寧波大學講師):
這次新冠災疫,也是對既有觀念與(yu) 知識的考驗,比如對民族國家的認識。隨著全球交往的深入,越來越顯示出現代民族國家觀念是一套失敗的知識,它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yi) 的“戰狼”行為(wei) 。在新冠疫情全球化的情勢下,其狹隘性鮮明的體(ti) 現出來,對我們(men) 認識世界構成了巨大障礙,亦可謂又一種次生災害。就此而言,破除固有觀念與(yu) 知識體(ti) 係,培養(yang) 世界眼光與(yu) 情懷道阻且長。歸根結底,是觀念與(yu) 思想偏失過甚而有今日之禍。衡諸古今學說,愈覺救生民於(yu) 水火者,唯吾傳(chuan) 統“聖學”。
19.董衛國(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己亥疫情,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體(ti) 製的僵化和科層領導的官僚主義(yi) 作風應該深刻反省,教育理念和專(zhuan) 業(ye) 人才的人文關(guan) 懷值得反思,部分政府管理者的理念需要反思。痛定思痛,我們(men) 的教育應該人文化,人文應該以身後的曆史文化為(wei) 依托,在曆史理性之中顯示人文的要義(yi) 。既然我們(men) 不是曆史虛無主義(yi) ,既然我們(men) 是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者,那麽(me) 現代本不應該與(yu) 傳(chuan) 統割裂。我們(men) 的現代隻能是傳(chuan) 統的現代,不能拿來主義(yi) ,更不可無中生有。這些問題彼此糾葛,集體(ti) 與(yu) 個(ge) 人,正義(yi) 與(yu) 效率,人文與(yu) 科學,關(guan) 鍵要認清誰本誰末,若隻平行並列的理解問題,那將不得其解。
20.溫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庚子疫情發展至春分之日,中外形勢已扭轉乾坤。從(cong) 今往後,要明白並尊重天時之力,方能順勢而為(wei) 。盡量廣泛采納和吸收民間戰略智慧,尤其要參考成熟的、已長期行之有效的戰略藍圖,將有助於(yu) 預估事情的發展變化,提前推演,未雨綢繆,決(jue) 勝千裏。重視中醫、周易、儒家、道家等傳(chuan) 統文化和智慧在抗擊疫情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讓中醫和傳(chuan) 統文化有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允許其保持自己的價(jia) 值係統和評價(jia) 方式,並鼓勵和幫助其國際化,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進程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治國理政古來重視廣開言路,諫言獻策,以便群策群力,共商大計,疫情前後期間,上下溝通多有不暢,今後應盡量理順,傾(qing) 聽民意,多方溝通。古來主意因傾(qing) 聽吸收民意,才能上下同心,攻堅克難,後疫情時代的主意,也要海納民意,主意有容,方成其大,戰無不克。
21.劉震(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此次疫情在牽動華夏萬(wan) 千兒(er) 女關(guan) 注的同時,也對於(yu) 我們(men) 現代社會(hui) 的信息傳(chuan) 導提出了新的命題,在當今資訊社會(hui) 之中,人人都是發聲筒。也正是由於(yu) 這種原因,使得謠言的產(chan) 生與(yu) 傳(chuan) 播變得異常簡單。這其中既有民眾(zhong) 表達上的錯位,亦不可排除有部分謠言本身就意在破壞政府的權威。因此,筆者以為(wei) “信人”者要加強對民眾(zhong) 的整體(ti) 誠信教育,突出誠實守信的樸素美德。隻有取信於(yu) 人,才可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隻有取信於(yu) 民,政府做到“易心而語”,才可以獲得民主的真心擁護。
22.張晚林(湖南科技大學教授):
武漢“封城”至今已近2個(ge) 月了,這在人類曆史上,可能也是少有的壯舉(ju) 。盡管由此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武漢市民自覺配合,很少聽到抱怨的聲音,這是很難得的,說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似乎也不過分。最近,歐洲疫情發展迅猛,但武漢封城模式很難在歐洲奏效,原因是市民不配合,這就更加顯示了中國一般老百姓的善良、順從(cong) ,這是很令人感動的。可以說,中國的每一個(ge) 老百姓都為(wei) 抗擊疫情作出了貢獻,都是抗疫英雄。疫情終會(hui) 結束,百姓也會(hui) 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中,希望我們(men) 的政府能夠善待這些善良而順從(cong) 的百姓。若為(wei) 政者在這次疫情中這一點都沒有體(ti) 會(hui) 到,則中國百姓的這種莫大的犧牲,其價(jia) 值是極其有限的。孟子曰:“民為(wei) 貴。”
23.曾海軍(jun) (四川大學副教授):
此次抗疫之戰,不管存在多大的問題,終歸還是打了一場硬仗,並取了相當程度的勝利。我們(men) 有自身的優(you) 勢,尤其有一線醫護人員的巨大付出和百姓的高度配合,比任何西方國家都做得好。
但是,需要反思的一點是:過去這些天,我們(men) 自己做了哪些事,心裏就沒點數嗎?為(wei) 何如此在意西方世界說的“好話”呢?我們(men) 總喜歡報道西方這個(ge) 專(zhuan) 家說了什麽(me) ,西方那個(ge) 學者說了什麽(me) ,以此證明我們(men) 做得好、做得對。甚至有一個(ge) 外國的路人甲闖進電視台的鏡頭說了中國幾句好話,我們(men) 居然也大肆宣揚,那架勢似乎好不容易逮住了一個(ge) 表揚我們(men) 的人。難道凡西方人說我們(men) 的好話就都是對的,西方人說我們(men) 的壞話就都是錯的嗎?這不搞笑嗎?
以我個(ge) 人有限的見識,以為(wei) 中國在國際社會(hui) 上表現得很仁義(yi) ,至少比很多國家要仁義(yi) 得多,或者比國內(nei) 要仁義(yi) 很多。我們(men) 對此要有底氣,何苦表現出一副急於(yu) 求國際社會(hui) 表揚的樣子呢?我們(men) 如此在意西方世界的“好話”,是不是在普遍不信任中國的國際社會(hui) 顯得特別珍貴?又或者國內(nei) 普遍說好話的聲音就顯得太廉價(jia) ?我們(men) 實在不必如此在意西方世界的“好話”,也更需要讓國內(nei) 的好話變得更有價(jia) 值,而不好聽的話也能認真傾(qing) 聽。我相信,隻有國內(nei) 的各種聲音恢複常態,對待國際社會(hui) 的聲音才會(hui) 更有底氣。
24.彭永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方方日記和方方日記可以公開流傳(chuan) ,體(ti) 現了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政治不斷走向進步,社會(hui) 不斷走向成熟。我們(men) 看重從(cong) 蘇俄來的那套製度中有極強凝聚力、動員力的部分,也需要清醒地認知和克服那套製度中許多負麵的東(dong) 西。
如果非要去設計一個(ge) 好作家的標準去要求所有作家,很可能隻剩下官媒的評論員而剩不下什麽(me) 作家,如果非要設計一個(ge) 真正馬克思主義(yi) 者的標準去甄別其他人,很可能就隻剩下"二十八個(ge) 半"馬克思主義(yi) 者。中國人講求“和合",人們(men) 從(cong) 不同角度觀察和講述同一個(ge) 事件,才是生活的常態和本有的樣子。
人們(men) 支持方方日記並不是同意和欣賞日記本身所有的內(nei) 容,而是珍視並試圖守衛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經曆過慘痛磨難、慘痛教訓之後,而使我們(men) 逐漸成為(wei) 正常國家的那些點滴進步。
25.郭沂(韓國首爾大學教授):
己亥歲末,新冠災異起於(yu) 武漢,旋即肆虐神州,流行全球。觀各國抗疫得失,偶有所得,而身處首爾,聞見韓國之經驗者尤多。今稍加董理,總為(wei) 十三策,條陳如次:
第一,提高全民的衛生意識和衛生素質,促使民眾(zhong) 摒棄陋習(xi) ,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比如禁食野生動物、實行分餐製等,以消除病毒產(chan) 生的隱患。
第二,加強公共衛生的投入和管理,優(you) 化環境。如可以像韓國那樣,在所有公共衛生間投放肥皂、衛生紙,提供熱水,疫情期間還添置消毒液、口罩等,以阻斷病毒傳(chuan) 播的途徑。這樣固然會(hui) 加大政府開支,但卻會(hui) 在無形中節省了N倍的醫療費用。
第三,加大傳(chuan) 染病乃至整個(ge) 醫學研究的力度,培養(yang) 醫學人才。在韓國,醫學是最熱門的專(zhuan) 業(ye) ,吸引了大批最優(you) 秀的人才。正因如此,首爾大學醫學院名列全球30強,而中國大陸沒有一所大學的醫學院進入前50,值得深思。
第四,此次病毒之詭異、狡詐、凶險,前所未有,其傳(chuan) 染性之強、傳(chuan) 播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這是幾乎所有疫情國家都沒能及早應對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麵對類似災難,不妨往最壞處想,未雨綢繆,防患於(yu) 未然。在這方麵,韓國堪稱及時。當隻有20個(ge) 確診病例的時候,韓國就開始大批生產(chan) 測試盒,並迅速分配到各大醫院,從(cong) 而保證了日後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病毒檢測。
第五,人雲(yun) 水火無情,病毒更有甚於(yu) 水火。故一旦發現苗頭,應在第一時間立刻通告民眾(zhong) ,以便迅速做出有效防範,爭(zheng) 取將病毒消滅於(yu) 萌芽,切不可以任何理由隱瞞疫情。
第六,在疫情之初,就要做出各種可能的預案,並對每一種預案做出周密安排。例如,如果封城可以作為(wei) 一個(ge) 選項,則需在封城之前就做好充分的物資準備並安排好各種醫療、社會(hui) 等方麵的管理工作,以免導致人道問題乃至人道災難。
第七,中國自古就有開倉(cang) 賑災的傳(chuan) 統。對於(yu) 災民和受疫情影響的民眾(zhong) ,宜提供必要的經濟補助,使之無衣食之憂。
第八,根據病毒的傳(chuan) 播特點,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抗疫。在此次疫情中,韓國政府通過跟蹤病例的手機、銀行卡等信息,梳理其活動軌跡,以找出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再如,韓國醫學界迅速研發出先進的檢測手段,司機不下車在路邊就可以檢測,半小時就可以出結果,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病毒的蔓延。
第九,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hui) 和經濟的正常運轉,盡量避免過多幹擾民眾(zhong) 的正常生活。正是由於(yu) 采用了各種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韓國在沒有封城、封路、封小區,沒有關(guan) 閉餐館、咖啡館和各種公共場所,甚至沒有停工的情況下有效地控製了疫情,成為(wei) 全球抗疫的典範。
第十,一旦發生疫情,民眾(zhong) 有了解真相的權利,隻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並阻止疫情的發展,所以切實貫徹憲法所規定的言論自由極其重要。新聞界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反映事實,挖掘內(nei) 幕,而不是僅(jin) 僅(jin) 靠方方這樣的作家承擔這一責任。對及早發出預警的吹哨人,要予以保護和獎勵。同時,對於(yu) 惡意造謠者,一經查實,要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一,抗疫工作中一旦發現失誤,當及時糾正,並對相關(guan) 責任人進行處罰。
第十二,明確科學與(yu) 政治的界線。屬於(yu) 科學的問題要交給科學家去解決(jue) ,政治問題則由政治家來解決(jue) ,避免將科學問題政治化,將政治問題科學化。否則,如果科學家用政治的有色眼鏡講科學,就會(hui) 降低其公信力;如果政治家以科學家的身份講政治,就會(hui) 被認為(wei) 是外行。因此,科學家和政治家要各守其責,不可越界。
第十三,正確看待全球化和地方化的關(guan) 係。一方麵,在全球化時代,病毒極易跨越國界,乃至導致全球流行,所以需要各國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共同麵對;另一方麵,每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都應製定出最適合自己的抗疫政策和方式,所以需要各國互相尊重,相互借鑒,優(you) 化自我。
以上意見,懇望方家賜教,如或可供有關(guan) 方麵借鑒,幸莫大焉。
26.劉海波(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第一,人大常委會(hui) 2月24日野生動物決(jue) 定早日公開撤銷或根本修正,此為(wei) 卑賤自黑之舉(ju) ,無益抗疫,試圖管理不確定性,打擊先進的中國特色農(nong) 業(ye) 模式。
第二,對先進性團體(ti) 政治模式要有信心,特別是其全球普適性,但是黨(dang) 建思路要完善,最要:擱置信仰重修養(yang) ;先進性團體(ti) 不是官僚組織,規則紀律必須以慣例案例為(wei) 基礎。
第三,給在世所有中國公民發放現金,暫定每人1000元,方法是央行購買(mai) 特種國債(zhai) ,隨後征收抗疫租金稅還債(zhai) ,征稅對象是大的坐地收租房地產(chan) 業(ye) 主和互聯網頭部企業(ye) 如阿裏巴巴。
第四,開始中國金融模式房地產(chan) 模式企業(ye) 模式改革,要點:自主發行基礎貨幣和黨(dang) 對金融的絕對領導;房地產(chan) 稅;鼓勵共同體(ti) 型企業(ye) 發展。
第五,中國可持續小農(nong) 農(nong) 業(ye) 模式要鼓勵,大工業(ye) 和小農(nong) 業(ye) 並行。
第六,廢除1月份中美貿易協議,撤銷其中的金融開放條款。
第七,抗疫援助的重點是中國周邊國家和亞(ya) 非拉友好國家,如緬甸菲律賓埃塞等。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