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數字宋朝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我們(men) 都愛宋朝”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二月十六日辛亥
耶穌2020年3月9日
【政府歲入】
兩(liang) 宋的財政歲入,基本上都保持一億(yi) (貫石匹兩(liang) )以上。北宋治平二年(1065)的數字是11600萬(wan) (貫石匹兩(liang) )——這個(ge) 數目並不是北宋歲入的最高額,卻已是唐代最高歲入的一倍;其中貨幣性歲入為(wei) 6000萬(wan) 貫以上,比重超過了50%。
作為(wei) 對比,明末在田賦中加派“三餉”,又派出稅監礦使,四處搜刮工商稅,搞得天怒人怨,歲入也不過增加了2000萬(wan) 兩(liang) (其中稅監搜刮的工商稅每年隻有四五十萬(wan) 兩(liang) )。
【財稅結構】
在宋朝的財政收入中,從(cong) 宋真宗朝開始,來自工商稅與(yu) 征榷的收入超過了農(nong) 業(ye) 稅,北宋熙寧年間,農(nong) 業(ye) 稅的比重降至30%,南宋淳熙—紹熙年間,非農(nong) 業(ye) 稅更是接近85%。
作為(wei) 對比,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全國田賦正額約為(wei) 2680萬(wan) 石,占全部稅收的75%。隆慶朝與(yu) 萬(wan) 曆朝前期(1570—1590),國家的雜色歲入(含商稅、海外貿易抽稅、鹽課、輕齎銀、役與(yu) 土貢折色等)約370萬(wan) 兩(liang) 白銀,這個(ge) 數目隻及宋代征榷收入的零頭。而清代在道光朝之前,地丁銀(農(nong) 業(ye) 稅)占全部歲入的70%以上,關(guan) 稅與(yu) 鹽課的比重不足30%。
【外貿收入】
在南宋政府每年近一億(yi) 貫的財政收入中,來自市舶的收入(包括進口商品抽稅、進口香藥專(zhuan) 營利潤)最高貢獻了340萬(wan) 貫,大約占3.4%。年進出口總額接近3800萬(wan) 貫。
作為(wei) 對比,晚明的隆慶開關(guan) ,隻是開放一個(ge) 月港,海關(guan) 抽解每年不過區區二三萬(wan) 兩(liang) 銀,跟宋王朝整個(ge) 海岸線都對外開放、每年抽稅以百萬(wan) 貫計的格局不可相提並論。
【鐵產(chan) 量】
按日本學者吉田光邦的估計,北宋的鐵年產(chan) 量為(wei) 3.5~4萬(wan) 噸,美國學者郝若貝則相信有7.5~15萬(wan) 噸,國內(nei) 學者葛金芳也認為(wei) 宋代一年用鐵約在15萬(wan) 噸上下。
作為(wei) 對比,到18世紀初,整個(ge) 歐洲(包括俄國的歐洲部分)的鐵總產(chan) 量才有14.5~18萬(wan) 噸。
【貨幣發行量】
北宋的最高年鑄幣量則是570萬(wan) 貫,這還不包括鐵幣與(yu) 紙幣的發行,平常年份都維持100萬(wan) 貫至300萬(wan) 貫之間。
作為(wei) 對比,唐代的最高年鑄幣量為(wei) 33萬(wan) 貫,通常年份隻是維持10萬(wan) 貫左右。而明代近300年的鑄幣總量,竟然不及宋神宗元豐(feng) 年間一年所鑄的貨幣量。
【城市人口】
北宋東(dong) 京有26萬(wan) 戶,以每戶6人計算(這是保守的估計),26萬(wan) 戶即有156萬(wan) 人之眾(zhong) 。另按趙岡(gang) 先生在《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中的推算,如果計入郊區的人口,南宋臨(lin) 安的總人口“應有250萬(wan) 左右”。
作為(wei) 對比,宋代那時候,倫(lun) 敦、巴黎、威尼斯等西歐城市,人口不過10萬(wan) ,被歐洲人稱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大馬士革,人口也不過50萬(wan) ,相當於(yu) 唐代的長安。今日開封市的市區人口,也才80多萬(wan) 。
【城市化率】
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如果以1億(yi) 人口計算,即有超過2000萬(wan) 的宋朝人成為(wei) 城市居民。南宋時達到22.4%。如果據斯波義(yi) 信的看法,南宋鼎盛時期的城市化率可能達到30%。
作為(wei) 對比,清代中葉(嘉慶年間)的城市化率約為(wei) 7%,民國時才升至10%左右。
【農(nong) 業(ye) 產(chan) 量】
葛金芳教授認為(wei) ,宋代每個(ge) 農(nong) 業(ye) 勞動力年產(chan) 糧食在4000斤上下,跟1984年每個(ge) 勞動力產(chan) 糧4379斤的水平大致相當。另據宋史學者方健的推算,在江南,每個(ge) 農(nong) 戶可以養(yang) 活2.35個(ge) 五口之家,糧食商品率達40%。當時民間有諺:“蘇湖熟,天下足。”
宋代南方的稻田平均畝(mu) 產(chan) 約有二三石(米),低產(chan) 時也有一石,最高時畝(mu) 產(chan) 量可達六七石(穀),這個(ge) 產(chan) 量差不多是戰國時期的5倍、唐代的3倍。
【勞動力報酬】
不管是當傭(yong) 工,還是在城市做點小生意,一名宋代底層人的日收入,基本上在“100文”這個(ge) 水平線上下浮動。
這個(ge) 收入水平相當於(yu) 明朝一位知縣的月俸。另據黃冕堂《中國曆代物價(jia) 問題考述》的統計,明代城市傭(yong) 工的日工價(jia) 以30文為(wei) 常價(jia) ,農(nong) 村傭(yong) 工則以20多文為(wei) 常價(jia) 。到清代時,日工價(jia) 才回升到50~70文。換言之,一名宋代傭(yong) 工的收入,相當於(yu) 一名明代傭(yong) 工加一名清代傭(yong) 工的收入。
【人均收入】
英國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提出:“在960~1280年間,盡管中國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卻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後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著此水平。歐洲在960~1280年間,人口增加了70%,人均國內(nei) 總值則從(cong) 400美元增至500美元,隻增加了1/4。”也就是說,宋代的經濟與(yu) 生活水平,不但在縱向上優(you) 於(yu) 其他時代,而且在橫向上遙遙領先於(yu) 同時代的歐洲。
另據香港科技大學劉光臨(lin) 先生的估算:宋朝人均國民收入為(wei) 7.5兩(liang) 白銀。這個(ge) 水平超過了被認為(wei) 出現了“資本主義(yi) 萌芽”的晚明(晚明人均國民收入才2.88兩(liang) )與(yu) 所謂的大清“康雍乾”盛世(人均6.45兩(liang) )。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張鳳篪】疫中雜記(十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