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峰】《豐川家訓》的當代價值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9-10-14 01:29:44
標簽:《豐川家訓》

《豐(feng) 川家訓》的當代價(jia) 值

作者:李敬峰(陝西師範大學副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九月十四日壬午

          耶穌2019年10月12日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李二曲高弟王心敬(1658—1783,號豐(feng) 川)所傾(qing) 力述作的《豐(feng) 川家訓》,其聲聞雖不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那樣譽滿天下,但作為(wei) 布衣理學大儒之作,自有其獨特價(jia) 值和當代意義(yi) 。《豐(feng) 川家訓》是身曆順、康、雍、乾四朝的王心敬“略仿古訓、參以時宜”而作,分為(wei) 上、中、下三卷,涵具“立身、治家、蒞仕”,顯豁出條貫秩然、脈絡清晰、義(yi) 理通俗、內(nei) 容貼切、詞旨爽朗的家訓特質。具體(ti) 而言:

 

立身要法。豐(feng) 川將“立身”視為(wei) 人生第一肯綮,明確指出“身之立不立,不特終身人品之關(guan) ,亦終身休咎之關(guan) ”,換而言之,立身關(guan) 乎人品、善惡和吉凶。王心敬這一指陳實是儒家修身傳(chuan) 統的體(ti) 現,亦融入世俗性,而這恰恰是家訓希冀永葆福祿、綿延家道所必備的。“立身”的重要性不待多言,王心敬更為(wei) 關(guan) 注的是如何立身。首先,必須立誌。豐(feng) 川深受陽明“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的影響,特別強調立誌的重要性。他說:“立誌二字乃進學真種子,真根本也。種真本立……成得宇宙間一個(ge) 巍巍堂堂之身矣。世未有有誌而不大成者,即未有無誌而能大成者。”這就將“立誌”在成就堂堂正正人格中的重要性提揭出來。豐(feng) 川更以現實事例對此予以說明,指出那些事業(ye) 無成之人失敗的根由就在於(yu) “無堅誌,因而無定力,故半途而止”。其次,憑借師友。師友之道自古為(wei) 儒家所重,視其為(wei) 個(ge) 人德性成就的夾持、助緣力量。豐(feng) 川重申這一精神,他說:“師道尊尊,則止以傳(chuan) 道授業(ye) ;朋友親(qin) 親(qin) ,則便於(yu) 切砥琢磨。”這就將師、友各自的功能揭示出來。基於(yu) 此,王心敬指出,必須要“屈下賢哲,得明師開發鍛煉”,方能有所成就,同時亦要擇“益我之友”,也即要以能“勸德規過”為(wei) 基準,能則交之,不能則“寧絕交寡興(xing) ,雖無益至,亦無損來”。最後,傾(qing) 心讀書(shu) 。清代才子紀昀曾用“一等人忠臣孝子,兩(liang) 件事耕讀傳(chuan) 家”點出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的精髓所在,豐(feng) 川亦教導後人用心讀書(shu) ,他說:“人性本善,一經讀書(shu) ,無論氣質好者可望成就,即中材能識得三二分義(yi) 理,亦是保身保家之藉資。”可以看出,豐(feng) 川並不將讀書(shu) 作為(wei) 士人的進身之階,而是誌在明理,成就聖賢。他特別指出讀書(shu) 要“期於(yu) 反上身來,貼切理會(hui) ,遇時遇境,期於(yu) 將所讀者依傍行習(xi) ”,否則僅(jin) 僅(jin) 是入耳出口,雖多無益。

 

治家綱要。家是個(ge) 人最原始、最基礎、最根本的生活單位,豐(feng) 川對如何治家著墨甚多,標舉(ju) 八字作為(wei) 治家綱要。第一,公平。豐(feng) 川說:“昔之言治家者,曰忍,曰和,曰公,吾謂公為(wei) 要焉。家之不和,每起於(yu) 不公,既不和矣,忍豈可長乎?”這裏,豐(feng) 川將以往治家的三種平列的方法轉變為(wei) 統攝的結構,主張治家必須要公平為(wei) 先,不公則容易生是非之端,埋攀比之禍,忍、和亦不能持久。第二,嚴(yan) 正。豐(feng) 川指出“治家之法嚴(yan) 則無悔也”,必須以治國之道治之,“庶賞罰是非井井不紊,而上下之間恩明義(yi) 美,無意外乖忤之隙”。這裏王心敬遵循的是家國同構的思路,將家作為(wei) 縮小的國來看待,做到賞罰分明、尊卑有序,即可達至恩明義(yi) 美、家庭和睦的境地。當有人懷疑治家過嚴(yan) 容易傷(shang) 害親(qin) 情時,豐(feng) 川則選擇寧嚴(yan) 勿寬,因為(wei) 一旦放縱無矩,則容易產(chan) 生冒犯尊長、肆意專(zhuan) 行之弊,因此治家講究恩情,但決(jue) 不可廢棄義(yi) ,必須向子孫講明家法,子孫自有規矩可蹈,少卻忤逆之徒。第三,孝順。孝是維係家庭的核心紐帶。豐(feng) 川指出:“孝為(wei) 德本,仁由孝生。”這就賦予“孝”根本德行的地位,一語命中傳(chuan) 統文化的根基。那麽(me) ,如何來培養(yang) 孝道呢?豐(feng) 川認為(wei) 父母必須身體(ti) 力行,為(wei) 子孫樹好榜樣,因為(wei) “我為(wei) 孝子,則我子必孝,此視效之定理,亦天道之好還”。第四,勤儉(jian) 。豐(feng) 川認為(wei) “居家以勤儉(jian) 為(wei) 要,勤儉(jian) 則人事不失”,也就是要勤於(yu) 家事,儉(jian) 於(yu) 家用,具體(ti) 來說就是要“飲食無求奢,衣服無求美,器具但取堅,房屋但求固,田產(chan) 無太多,亦隻期於(yu) 足用而止”,也就是要求治家不要鋪張浪費,滿足自用即可,不可多貪多占,因為(wei) “賢而多財,則損其誌;愚而多財,則益其愚”。

 

為(wei) 官準繩。豐(feng) 川一生賢名遠播,朝野盡知,雖受朝廷三次征召,皆托病推辭,以布衣終老,但他並不阻止子孫應試科舉(ju) ,博取功名,反倒多有殷切囑托之語。豐(feng) 川主張做官的第一義(yi) 就是要實心盡職。他說:“凡官職無論大小高卑,莫不各有其宜盡之道。”也就是說,做官自有與(yu) 其官職相對應的責任,必須揆諸本心,盡其職責,如此“於(yu) 國事必有所濟,於(yu) 民生必有所益”,從(cong) 而不負國家,不負所學。他更為(wei) 明確地指出:“做一場官,須有大德大功留在地方人心,傳(chuan) 之家國青史,乃身名俱榮,人神共快,不然,一過人忘,無異行客之過舍。”這就是常說的“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做碌碌無為(wei) 、太平無事的庸官。其次,為(wei) 官的另一要求就是要有清操,也就是要有高尚的節操。豐(feng) 川認為(wei) 這是為(wei) 官的基本德行,他更為(wei) 擔憂的一是“清而無幹,不能為(wei) 百姓興(xing) 利除弊,亦隻可獨善得一己,究於(yu) 國家無補”,豐(feng) 川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做官光有操守是不夠的,那樣隻不過是獨善其身,於(yu) 國於(yu) 民,皆無所裨益;二是“清而不明”,就是說為(wei) 官必須要明理,不能做僅(jin) 具操守的糊塗官,因為(wei) “心若不明,則即其自以為(wei) 公之處藏不公之弊,而流害不可勝言”,為(wei) 官內(nei) 心昏聵,便公私不分,冤濫肆虐。最後,為(wei) 官要有仁恕之心。豐(feng) 川指出:“鬼神最忌者,殘民害物之人,天地所佑者,仁民育物之人,故仁恕為(wei) 居官吉祥之本。”就是說為(wei) 官不能殘害百姓、禍及萬(wan) 物,而是要體(ti) 恤百姓、化育萬(wan) 物,具體(ti) 來說,為(wei) 官對百姓要知民生疾苦,要體(ti) 民生之艱,對屬吏要“體(ti) 其隱衷之憂苦,憐其才力之不足,諒其本心之無他也”,就是要體(ti) 察屬下之隱憂、疾苦。當然這種仁恕並非毫無原則,若“壞法幹紀,則斷不可恕”。

 

要之,《豐(feng) 川家訓》既以德性貫穿和統領立身、治家和為(wei) 官,又各具原則和規範;既有一般家訓訓導後代立身處世、祈求家祚永恒的共同性質,又有關(guan) 中大儒崇尚禮教、重視氣節的獨特屬性,對我們(men) 當下提升修養(yang) 、完善人格、安身立命、治家從(cong) 政不乏龜鑒價(jia) 值。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