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林作者簡介:彭林,男,西元一九四九年生,江蘇無錫人,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wei)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教授,經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周禮主體(ti) 思想與(yu) 成書(shu) 年代研究》《文物精品與(yu) 文化中國》《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禮樂(le) 文明與(yu) 中國文化精神》等。 |
彭林著《〈周禮〉史話》出版暨自序
書(shu) 名:《〈周禮〉史話》
作者:彭林
出版社:國家圖書(shu) 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月
【內(nei) 容簡介】
《周禮》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奇書(shu) ,是一部通過官製體(ti) 係展示治國理想的皇皇大典,體(ti) 例獨特,結構奇巧,體(ti) 大思精,宏纖畢貫,堪稱前無古人、後啟來者之作。本書(shu) 作者從(cong) 《周禮》成書(shu) 談起,分《周官》與(yu) 周代官政之法、《周官》麵世、官製體(ti) 係、理想國典製、治國思想、注疏與(yu) 版本、曆代研究述要、關(guan) 於(yu) 《冬官》與(yu) 《考工記》、《周禮》的社會(hui) 影響等九章,介紹了《周禮》一書(shu) 的緣起、成書(shu) 、體(ti) 係以及影響等方麵內(nei) 容。本書(shu) 對《周禮》一書(shu) 相關(guan) 問題的討論深入淺出、係統全麵,使讀者易於(yu) 理解、接受,從(cong) 而對《周禮》一書(shu) 形成一個(ge) 係統的認識。
【作者簡介】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禮學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1月,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長年從(cong) 事中國古代史、傳(chuan) 世文獻與(yu) 出土文獻、儒家經典的教學與(yu) 研究,主攻“三禮”之學。在校內(nei) 開設的“文物精品與(yu) 文化中國”“中國古代禮儀(yi) 文明”兩(liang) 門課,被評為(wei) 國家級精品課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儀(yi) 禮》複原與(yu) 當代日常禮儀(yi) 重建研究”。主要著作有《中華傳(chuan) 統禮儀(yi) 概要》《中國古代禮儀(yi) 文明》《禮樂(le) 人生》《〈周禮〉主體(ti) 思想與(yu) 成書(shu) 年代研究》《三禮研究入門》《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彭林說禮》《家教與(yu) 門風》等,曾在《考古》《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百餘(yu) 篇。
【目錄】
《中國珍貴典籍史話叢(cong) 書(shu) 》序
自 序
第一章 《周官》與(yu) 周代官政之法
第一節 周公製禮作樂(le)
第二節 周禮與(yu) 《周官》
第二章 《周官》麵世
第一節 言人人殊的發現經過
第二節 聚訟不已的成書(shu) 年代
第三章 官製體(ti) 係
第一節 框架結構
第二節 職官爵秩
第三節 官職官聯
第四節 六官規模
第四章 理想國典製
第一節 《周官》是周天之官
第二節 政區規劃
第三節 民政民生
第四節 溝洫係統
第五章 治國思想
第一節 儒家思想
第二節 法治思想
第三節 陰陽與(yu) 五行思想
第六章 注疏與(yu) 版本
第一節 《周禮》鄭注與(yu) 賈疏
第二節 孫詒讓的《周禮正義(yi) 》
第三節 阮元的注疏合刻本
第七章 曆代研究述要
第一節 漢唐的《周禮》研究
第二節 宋明的《周禮》研究
第三節 清人的《周禮》研究
第四節 近現代的《周禮》研究
第八章 關(guan) 於(yu) 《冬官》與(yu) 《考工記》
第一節 《考工記》目錄
第二節 關(guan) 於(yu) “冬官不亡”論
第三節 曆代研究述略
第九章 《周禮》的社會(hui) 影響
第一節 社會(hui) 改革
第二節 都城布局
第三節 官製與(yu) 文教
第四節 《周禮》在古代朝鮮
附錄:《周禮》序官總表
治官之屬
教官之屬
禮官之屬
政官之屬
刑官之屬
【自序】
《周禮》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奇書(shu) ,是一部通過官製體(ti) 係展示治國理想的皇皇大典,體(ti) 例獨特,結構縝密,體(ti) 大思精,宏纖畢貫,堪稱前無古人、後啟來者之作。國家治理的核心要素,說到底有二:資源與(yu) 人。資源包括土地,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切自然之物。對於(yu) 人類而言,土地是祖祖輩輩耕耘的熱土,是家鄉(xiang) ,是祖國。執政者的任務,在於(yu) 有效地調動民眾(zhong) 的積極性,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建設家園,推動社會(hui) 進步。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統籌謀劃的問題包括:政治中心的規劃與(yu) 營建、各級行政區的設定與(yu) 運營;安置、組織、教育、管理四方萬(wan) 民的生活與(yu) 生產(chan) ;開源節流,保護、利用、再生山川百物等自然資源;良性地運作物資與(yu) 商品的流通;組建、訓練、校閱、指揮軍(jun) 隊;劃定社會(hui) 生活的底線,公正地仲裁各類民事糾紛、獄訟等等。此外,整個(ge) 治國方案如何與(yu) 人的精神世界契合,使之更具人文色彩,也是不可忽略的主題。凡此,《周禮》作者以博大的胸襟與(yu) 睿智卓識,提交了一份獨特而精彩的答卷。
《周禮》的六官體(ti) 係,從(cong) 空間上說,象征宇宙六合,無遠不屆;從(cong) 政務上說,涵蓋了社會(hui) 生活的一切;從(cong) 思想上說,以人法天,熔鑄儒法、陰陽五行於(yu) 一爐,乃是在理想中構擬的建國藍圖。兩(liang) 千多年過去,盡管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甚至說是天地翻覆,日新月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社會(hui) 管理的基本原則是永恒的,所以古人說“天不變,道亦不變”。《周禮》提出的許多治國理念至今猶在,並且或隱或現地提醒或者影響著今天的世人。此外,麵對《周禮》的博大與(yu) 浩瀚,學者猶如煮海為(wei) 鹽,鑄山為(wei) 銅,無論是研究政治學、文獻學、曆史學,還是研究經學史、職官史、科學史、社會(hui) 史、文化史、風俗史的人,都可以從(cong) 這部著作中找到用之不竭的資料,以及感興(xing) 趣、有價(jia) 值的課題。但凡形成於(yu) 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的作品,幾乎都有這樣的魅力,讀者都會(hui) 折服於(yu) 它們(men) 的睿智卓識,從(cong) 中得到教益。
《周禮》一書(shu) 的真偽(wei) 及其年代,自西漢起即有爭(zheng) 議,學者的見解極形分歧。四庫館臣說:“古稱議禮如聚訟。然《儀(yi) 禮》難讀,儒者罕通,不能聚訟。《禮記》輯自漢儒,某增某減,具有主名,亦無庸聚訟。所辯論求勝者,《周禮》一書(shu) 而已。”讀者諸君毋須為(wei) 此感到不安,類似的現象在上古學術史上,可謂司空見慣。書(shu) 成之後,往往不署作者姓氏;或者為(wei) 了高遠其說,而將自己的作品托諸古聖先賢的名下,流傳(chuan) 至今的《黃帝內(nei) 經》《管子》《鬼穀子》等書(shu) 的作者,大多撲朔迷離,後世學者見仁見智,各抒己見,這是學術研究之深入所必需的,毋須匆忙作結論。坦率地說,這些爭(zheng) 議無損於(yu) 《周禮》的價(jia) 值,無論如何,它至遲也是漢代的作品,僅(jin) 就這一點而言,它在世界文明史上就應該占有一席之地,值得世人珍視。《周禮》一書(shu) ,古稱難讀,筆者在三十多年前即屬意於(yu) 此書(shu) ,深自喜好,心知其價(jia) 值難以比擬,理應成為(wei) 大眾(zhong) 的文化財富,故多年來一直希望將自己的點滴心得與(yu) 文史愛好者分享。如今承蒙國家圖書(shu) 館抬愛,將本書(shu) 的撰作下賜於(yu) 我,然動筆之後,益知學識淺薄,文筆拙劣,雖黽勉從(cong) 事,謬誤定然不少,若蒙讀者朋友指正,則幸甚幸甚!
彭林
2018年6月30日
於(yu) 清華大學荷清苑寓所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