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思想對話平台的江南:陽明學與(yu) 江南儒學的變化
來源:“上海儒學”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三月十四日乙酉
耶穌2019年4月18日
2019年4月17日上午9:00-11:30,“江南儒學”係列講座“作為(wei) 思想對話平台的江南:陽明學與(yu) 江南儒學的變化”(2019年第四場/總第八場)於(yu) 複旦大學光華樓哲學學院開講。浙江省社會(hui) 科學院王宇研究員主講,何俊教授主持。
何教授講,陽明學一直是宋明理學研究的重心,近年來更成為(wei) 熱點,但如何以江南為(wei) 視角對陽明學進行觀察尚是一個(ge) 新課題,以此切入,既有益於(yu) 陽明學的深入理解,又有益於(yu) 認識江南儒學與(yu) 主流思潮的關(guan) 係。
王宇研究員從(cong) “南直隸”講起,梳理在“南直隸”這一跨越長江南北的廣闊區域裏,陽明及其後學持續推動“良知心學”的研究、對話和傳(chuan) 播。王宇指出,陽明學在江南的傳(chuan) 播史,可以從(cong) 四個(ge) 方麵考察:第一,江南擁有留都南京這一明代中央集權政治的“副中心”,輻射力巨大,在南京開展講學、講會(hui) 是擴大社會(hui) 影響力的倍增器,陽明本人及其第一代弟子都充分利用了這一平台;第二,江南密邇陽明學的起源地紹興(xing) ,又西鄰江西,陽明學在江南的傳(chuan) 播受到了浙中王門與(yu) 江右王門的深刻影響,而本籍的“南中王門”卻甚為(wei) 式微;第三,江南區域內(nei) 的徽州地區自南宋以來即是朱子學的重鎮,陽明學在江南的傳(chuan) 播過程中頻繁地與(yu) 其發生對話、碰撞和互動;第四,講會(hui) 是江南陽明學傳(chuan) 播的主要途徑,其對象從(cong) 儒生走向平民,其場所從(cong) 官學走向書(shu) 院,又從(cong) 書(shu) 院走向不拘場所,陽明學的在江南的講會(hui) 一直處於(yu) 變異之中,而泰州學派則是其平民化、社會(hui) 化的極致。最後,王宇集中討論了“南中王門”,特別是南中地區非常活躍的陽明學講會(hui) 活動,從(cong) 而證明南中實際上成為(wei) 江南儒學的重要平台。
何俊教授最後總結,王宇的講座讓我們(men) 把陽明及其後學的思想展開放置在“南直隸”的現實空間,親(qin) 切感受到了江南對於(yu) 思想的特殊意義(yi) ,使我們(men) 理解陽明學的崛起與(yu) 江南誠有重要的內(nei) 在關(guan) 係,江南作為(wei) 儒學的思想平台對於(yu) 江南儒學性質與(yu) 風格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guan) 係。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