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子之學與中國哲學的當代展開”暨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在武漢大學舉行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19-03-25 21:07:11
標簽:哲學在當代、湖廣學者、經學

原標題:經學與(yu) 哲學在當代如何展開?湖廣學者齊聚武漢研討

來源:鳳凰網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二月十八日庚申

          耶穌2019年3月24日

 

2019年3月22-24日,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舉(ju) 行,來自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深圳大學、武漢大學、廣西大學、湘潭大學、湖北大學等13所高校的64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經子之學與(yu) 中國哲學的當代展開”這一主題深入研討。

 

 

 

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現場

 

由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中山大學哲學係、深圳大學國學研究院、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等四家單位共同發起創辦的“湖廣中哲論壇”,是湖廣地區中國哲學領域的學者交流與(yu) 互動的重要平台。從(cong) 2017年開始,四家輪辦、每年一屆。論壇積極倡導自由開放之風,主張“不撰論文、主題座談、自由發言、切磋討論”之原則,已於(yu) 2017年(湖南大學)、2018年(深圳大學)先後舉(ju) 辦兩(liang) 屆,分別圍繞“國學學科建設”與(yu) “中國哲學史學科”等議題展開。

 

與(yu) 前兩(liang) 屆論壇不同,第三屆論壇邀請廣西大學加盟,議題轉向經子之學與(yu) 中國哲學在當代的展開。從(cong) 20世紀初開始,經學日趨成為(wei) 不可忽視的重要研究課題。在以西學為(wei) 主導的現代學科框架下,作為(wei) 傳(chuan) 統學術核心的經學,為(wei) 何會(hui) 在近年興(xing) 起,以及經學存在的意義(yi) 為(wei) 何?這門古老的學問在當代正在經曆著什麽(me) ,以及它在學科交叉中如何“安頓”?這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吳根友教授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論壇開幕式由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文碧芳教授主持,他首先對湖廣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與(yu) 會(hui) 學者。隨後,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吳根友教授致辭,他強調,兩(liang) 湖地區占地麵積共81.4平方公裏,人口總數共2.7億(yi) 。湖廣地區人傑地靈,政治軍(jun) 事名人最多、學者與(yu) 思想家次之。整個(ge) 地區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jun) 事、思想等方麵有著突出貢獻。當今世界,地域性與(yu) 世界性交融一體(ti) 。“湖廣中哲論壇”雖強調地域性的自覺,但地域自覺並不意味著封閉,恰恰正是從(cong) 地域性出發,闡發出極具世界性與(yu) 普遍性的學術思想和精神。如此一來,世界性並非空洞口號,而是以地域性來豐(feng) 富世界性與(yu) 普遍性,這正是“湖廣中哲論壇”的意義(yi) 所在。而舉(ju) 辦論壇的目的,正是基於(yu) 學術思想的嚴(yan) 肅性與(yu) 活潑性,總結每次論壇的形式與(yu) 內(nei) 容,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學者、思想者的學術共同體(ti) ,以思考當代中國與(yu) 世界。

 

在接下來的兩(liang) 天時間裏,論壇按主題分成六個(ge) 小組,與(yu) 會(hui) 64名學者分別圍繞“經學與(yu) 儒學”、“經學與(yu) 史學”、“經學、子學與(yu) 哲學”、“當代中國哲學方法”、“中國哲學、宗教哲學與(yu) 外國哲學”、“現代性問題討論”等六個(ge) 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總體(ti) 而言,內(nei) 容上涵蓋經學、子學、哲學等方麵;形式上采主題研討、自由發言、切磋交流,減少現象描述,注重突出各自的問題與(yu) 觀點,為(wei) 傳(chuan) 統經學研究及其經學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等方麵討論分享真知灼見。與(yu) 會(hui) 學者認為(wei) ,經學不是一般意義(yi) 上的世俗學問,也不是單純教學意義(yi) 上的國學分科。作為(wei) 係統的學術思想體(ti) 係的經學,是一門生命之學,蘊含著中國無數古聖先賢曆史地確立的中國人必須普遍遵循的根本價(jia) 值觀。我們(men) 應該充分重視傳(chuan) 統經學研究,並處理好經學與(yu) 諸子學及哲學的關(guan) 係。

 

中國哲學是通往世界的地方性知識經學研究是一個(ge) 描述性過程

 

 

 

中山大學哲學係陳少明教授在論壇上發言

 

中山大學哲學係陳少明教授為(wei) 理解中國哲學與(yu) 哲學的關(guan) 係提供了兩(liang) 種解釋模式:即支流與(yu) 主流(西化論)、殊相與(yu) 共相(本體(ti) 論)。同時,他還進一步提出第三種解釋,即認為(wei) 中國哲學是通往世界的地方性知識,這是一種從(cong) 靜態分析轉向動態考察的結果,目的是推動中國哲學之發展。

 

 

 

深圳大學國學院院長景海峰教授在論壇上發言

 

深圳大學國學院院長景海峰教授指出:當代經學研究的視域與(yu) 邊界還處於(yu) 初級階段,甚至未達成共識。經學研究,應當是一個(ge) 描述的過程,當代經學與(yu) 曆史上的經學有較大距離。若從(cong) 中國哲學的角度來介入傳(chuan) 統經學的研究,這將是個(ge) 很大的問題。經典詮釋應從(cong) 曆史的線索中來梳理經典的構成。

 

走出還是走進?如何處理中國哲學與(yu) 傳(chuan) 統經子之學的關(guan) 係?

 

中國哲學與(yu) 傳(chuan) 統經子學之間到底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關(guan) 係?深圳大學國學院王興(xing) 國教授在談到中國哲學的當代展開及未來走向時指出,一方麵我們(men) 要重新審視中國哲學與(yu) 經子之學的關(guan) 係,另一方麵中國哲學的研究必須走出經子之學。

 

 

 

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章啟輝教授在論壇上發言

 

此說引起了與(yu) 會(hui) 學者的熱烈回應。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吳根友教授認為(wei) ,傳(chuan) 統的經子之學應該是現代中國哲學得以展開的母體(ti) ,走出經子之學,離開這個(ge) 母體(ti) ,現代中國哲學將沒有“中國味“。中山大學哲學係張豐(feng) 乾教授認為(wei) ,諸子之學是有經學背景的,經子之學是現代中國哲學發展的背景,現代中國哲學的發展從(cong) 範式上來說,不但不能”走出“而且必須”走進“傳(chuan) 統的經子之學,堅持中國哲學自身的知識與(yu) 體(ti) 係的構建。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章啟輝教授認為(wei) ,中國哲學的當代展開之於(yu) 傳(chuan) 統的經子之學既要能走進,又要能走出,既要作“我注六經”式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又要做“六經注我”式的創造性的發展,就當前而言,更多的是要做“走出”的工作。

 

經學與(yu) 中國哲學研究有何方法?眾(zhong) 學者建言支招

 

談及經學與(yu) 中國哲學的研究在當代展開有何方式時,很多學者一致強調要突出思維問題,即要解決(jue) 好傳(chuan) 統經學是否有其最一般性的思維方式?傳(chuan) 統經學研究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內(nei) 在邏輯理路?今人研究傳(chuan) 統經學用何種思維方式?以及在開放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要用什麽(me) 樣的思維方法來實現文化的交流和互動?針對這一係列問題,學者們(men) 各抒己見。

 

 

 

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副院長李清良教授在論壇上發言

 

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李清良教授圍繞張之洞、康有為(wei) 及王國維的中國哲學觀論述經學視域下的現代中國哲學。現代中國儒學,在傳(chuan) 統的經學時代是經學,但在現代的身份究竟是什麽(me) ?或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眼光來看,現代中國儒學乃至現代中國哲學究竟應是經學還是子學或者都不是?李教授指出,中國曆史上處理這個(ge) 問題的傳(chuan) 統經驗是,經學+子學模式。換言之,既以經學方式講儒學,亦以子學方式(將儒學作為(wei) 諸子之一)講儒學。這兩(liang) 方麵的工作,都需要現代中國哲學來承擔,至少是要深度參與(yu) 。

 

中山大學哲學係李長春教授提出傳(chuan) 統經學在學科交叉之間如何“安頓”的問題。他指出,傳(chuan) 統經學與(yu) 中國哲學的研究,應該立足於(yu) 生命本身,重在研究內(nei) 在根本指向和內(nei) 在理路問題,而重建古典研究應該建立在整全研究視域的基礎之上。

 

貴州師範大學張春香教授則提出“生成”是易學思維乃至中國傳(chuan) 統哲學思維的本質特征,生成性思維成為(wei) 中華民族思維形態中最普遍的思維方式。研究中國傳(chuan) 統哲學,最核心的方法應該追溯到“本根”問題,即形而上的世界本原和形而下的生活本身。

 

此外,來自日本的學者青山大介(あおやまだいすけ)介紹了日本近世諸子學的研究情況,他強調這方麵的研究學者比中國學者更多。雖然江戶幕府以朱子學為(wei) 國學,但是不少江戶漢學家由於(yu) 各種原因,繼續研究諸子文獻。以《呂氏春秋》為(wei) 例,“徂徠學派”及“折衷學派“批判朱子學的注釋,想要直接掌握經典的真意。為(wei) 了理解先秦的概念及事物、製度,他們(men) 關(guan) 注《呂氏春秋》。在目錄研究上,江戶時代至少有25種《呂氏春秋》注釋。《呂氏春秋》如此,更何況老子、孫子等。青山教授進一步強調,近年來許多日本近世漢文文獻已在網絡上公開,中國學者可從(cong) 中國國內(nei) 的網站閱覽,對研究大受裨益。

 

 

 

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與(yu) 會(hui) 學者合影

 

據悉,首屆論壇以“國學學科的建設與(yu) 展望”、“國學與(yu) 傳(chuan) 統社會(hui) 及文化”、“國學與(yu) 儒學”和“國學經典與(yu) 哲學方法”等四個(ge) 議題為(wei) 核心。第二屆論壇與(yu) 中國哲學史學科的關(guan) 聯更為(wei) 密切,旨在對百年來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發展作深入探討,圍繞“中國哲學史學科的係統建構與(yu) 發展曆程”、“《中國哲學史》教材編撰”、“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法”、“中西比較哲學”、“中國哲學的材料選擇與(yu) 敘述範式”等主題展開。本屆論壇選擇“經子之學與(yu) 中國哲學的當代展開”這一重要議題,旨在強調傳(chuan) 統經子之學是中國哲學得以展開的母體(ti) 。“經子之學”是生命之學,依然有它強大的生命力,它目前正在經曆重要的轉型,其未來將給學術界帶來新的激蕩,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