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學緣”的凝聚——《神超形越:首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弁言

欄目:書評讀感
發布時間:2019-03-15 18:07:26
標簽:學緣、神超形越、首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
劉強

作者簡介:劉強,字守中,別號有竹居主人,筆名留白,西曆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陽人,複旦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詩學研究中心主任,詩學集刊《原詩》主編、古代文學與(yu) 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出版《世說新語會(hui) 評》《有刺的書(shu) 囊》《竹林七賢》《魏晉風流》《驚豔台灣》《世說學引論》《清世說新語校注》《論語新識》《古詩寫(xie) 意》《世說三昧》《穿越古典》《曾胡治兵語錄導讀》《世說新語研究史論》《世說新語資料匯編》(全三卷)《四書(shu) 通講》《世說新語新評》《世說新語通識》等二十餘(yu) 種著作。主編《原詩》四輯、《中華少兒(er) 詩教親(qin) 子讀本》十一卷、《世說新語鑒賞辭典》及論文集多種。

“學緣”的凝聚——《神超形越:首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文集》弁言

作者:劉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神超形越:首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文集》,劉強、李永賢主編,鳳凰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二月初八日庚戌

          耶穌2019年3月14日

 

 

 

在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曆史發展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河段因為(wei) 陡然出現的峽穀、險灘或斷崖,而奔突成湍急的彎道,衝(chong) 決(jue) 起壯觀的瀑布,飛濺起耀眼的浪花,終於(yu) 形成了後人視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

 

如果把綿長浩瀚的中國古代史比作長江,那麽(me) ,置身於(yu) 秦漢和隋唐之間的魏晉南北朝,便分明是一段在戰爭(zheng) 與(yu) 和平、流寓與(yu) 死亡、繁華與(yu) 憔悴中兜兜轉轉、起起落落、跌跌撞撞的“長江三峽”。當曆史的巨輪在三峽的河道中航行,展示給後人眼中的景象難免有些奇幻:一忽兒(er) 是急湍若奔,飛珠濺玉,“山重水複疑無路”;一忽兒(er) 是澄江如練,霽月光風,“柳暗花明又一村”。

 

誕生於(yu) 這一特殊曆史時段的人文著作,頗有一些成了後世繞不過去的傳(chuan) 世經典,而圍繞這些經典的閱讀、闡釋和研究,日就月將,盈科後進,無形之中,竟形成了一些專(zhuan) 門的學問。譬如,對劉勰《文心雕龍》的研究被稱為(wei) “龍學”,對蕭統《文選》的研究被稱為(wei) “文選學”,而對劉義(yi) 慶《世說新語》的研究,因為(wei) 橫跨文史哲、會(hui) 通儒釋道、持續時間久、曆代成果多等諸多因素,也逐漸形成了一門獨特而又豐(feng) 富的學問,是謂“世說學”。

 

如同這世界上很多概念性的新說一樣,“世說學”,恐怕也難免“無中生有”之譏。不過,一種古典的學術研究如果被稱作“學”,總有各種各樣的因由和緣分。以“世說學”而言,最初僅(jin) 是學界同好之間方便言說的一個(ge) “假名”,或播之於(yu) 口,或筆之於(yu) 文,久而久之,倒也約定俗成,漸為(wei) 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如今的“世說學”研究,不僅(jin) 人才濟濟,而且成了中古人文研究的一大“熱點”,舉(ju) 凡文獻學、文體(ti) 學、文化學、美學、接受學、語言學乃至詮釋學諸領域,皆有學者涉獵鑽研,衢路分明,成果斐然,蔚為(wei) 大觀。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近二十年,相關(guan) 研究論文、專(zhuan) 著及各種校、注、譯、評本更是層出不窮,絡繹奔會(hui) ,對“世說學”的理論研究、文獻梳理和現代詮釋,也越來越有計劃、成係統、上規模,體(ti) 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問題意識”和“學術自覺”。

 

所以,當我們(men) 嚐試著發起一次以“世說學”為(wei) 中心議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時,很快便得到了海內(nei) 外眾(zhong) 多學者的熱烈響應,經過不到一年的籌備,終於(yu) 2017年11月初,在河南師範大學成功舉(ju) 辦了“首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本屆會(hui) 議由河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河南省中原文獻與(yu) 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係協辦,來自美國、澳大利亞(ya) 、韓國、中國台灣及大陸的近70位專(zhuan) 家學者匯聚在衛水之濱、太行山麓的新鄉(xiang) ,以文會(hui) 友,以友輔仁,奇文共賞,疑義(yi) 與(yu) 析,共同揭開了“世說學”研究的嶄新一頁。

 

這次會(hui) 議論題廣泛,視野開闊,方法多樣,理路多元,既凝聚了人心,擴展了“學緣”,又在學界引起相當關(guan) 注,產(chan) 生了良好的反響。與(yu) 會(hui) 學者紛紛表示,這是一屆難得一見的盛會(hui) ,整個(ge) 過程,體(ti) 現了學術的獨立性和學者的使命感,讓大家備感欣悅和溫暖。因為(wei) 論題相對集中,與(yu) 會(hui) 者多是致力於(yu) “世說學”及魏晉人文研究的同好和同道,加上會(hui) 務組的精心安排,周到服務,無論是開幕式和大會(hui) 主旨發言,還是分組討論,無不謹嚴(yan) 有序,彰顯了以學術為(wei) 本的精神,而論難切磋,更是精彩紛呈,時有勝義(yi) 。

 

會(hui) 議從(cong) 籌備到召開,有幸得到了前輩學者蔣凡、呂友仁、唐翼明、龔斌、駱玉明、曹旭、胡曉明諸位先生的關(guan) 心和支持。唐翼明先生還特意寫(xie) 了一首詩祝賀會(hui) 議成功舉(ju) 辦(詳後)。感動之餘(yu) ,我也和詩一首以附驥尾:

 

借韻奉和唐翼明先生

 

人生天地不求神,大化徜徉意氣紛。

名教自然非兩(liang) 事,中行狂狷可一雲(yun) 。

書(shu) 生豈羨曹和馬,君子當思質與(yu) 文。

近悅遠來河洛聚,何年江左再成軍(jun) !

 

雖然小詩中提到了“江左”,但對於(yu) 第二屆會(hui) 議在何處召開,當時實在並無把握。會(hui) 議結束後,我與(yu) 南京大學程章燦先生聯係,轉達會(hui) 議同仁之意,不意得到章燦先生的熱情回應。2019年夏秋之際,第二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將在南京大學召開,從(cong) 河洛故地到六朝名都,這樣的安排,正好與(yu) “魏晉風度”的流衍軌跡若合符節,細思真是妙事一樁!

 

作為(wei) 會(hui) 議的發起人和協辦方,我在會(hui) 議閉幕式上,便向與(yu) 會(hui) 學者做了出版會(hui) 議論文集的鄭重承諾。時隔將近一年,這本論文集終於(yu) 走過組稿、募款、編校、發稿、出版的全過程,就要和讀者見麵了。校完清樣的那個(ge) 下午,麵對那從(cong) 無到有的厚厚一遝書(shu) 稿,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由於(yu) 紙價(jia) 上漲,經費有限,我們(men) 不得不忍痛割愛,僅(jin) 從(cong) 數十篇與(yu) 會(hui) 論文中選取二十餘(yu) 篇,都為(wei) 一集,以饗讀者。對於(yu) 因為(wei) 種種原因——或已另投他刊,或作者還要修訂,或篇幅過長——而未能入選的師友,這裏是要說一聲抱歉的。而論文集的出版,得到了愛心企業(ye) 家許玲女士的慷慨資助,在此向她表示衷心感謝!

 

言不盡意,話長紙短。值此論文集即將付梓之際,聊綴數語,以為(wei) 弁言。

 

2018年7月29日寫(xie) 於(yu) 守中齋

 

 

附:賀首屆《世說》學研討會(hui) 開幕

 

唐翼明

 

手把此書(shu) 每入神,懸思魏晉俊才紛。

衣冠王謝烏(wu) 衣巷,談吐荀何日下雲(yun) 。

世路艱難休跨馬,聖途坦蕩且研文。

守中想是臨(lin) 川後,揭櫫此學正成軍(jun) 。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