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梓作者簡介:徐梓,本名徐勇,1962年12月生於(yu) 湖北京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山東(dong) 省大中小學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工程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主要從(cong) 事中國傳(chuan) 統教育、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研究,出版學術著作《元代書(shu) 院研究》《中華蒙學讀物通論》《中華文化通誌·家範誌》《現代史學意識與(yu) 傳(chuan) 統教育研究》《傳(chuan) 統蒙學與(yu) 蒙書(shu) 研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十五講》等,主編《蒙學輯要》《中國傳(chuan) 統訓誨勸誡輯要》《名人家風叢(cong) 書(shu) 》等。 |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豈是“今天栽樹,明天就能結果”?
來源:《工人日報》
記者:陳俊宇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正月廿八日庚子
耶穌2019年3月4日
2月25日,廣西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學生在開學日練習(xi) 書(shu) 法,接受傳(chuan) 統文化熏陶。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最近一周,全國中小學陸續迎來了開學日。開學日“遇見”什麽(me) ?不少學校將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作為(wei) 開學第一課,通過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將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孩子的日常學習(xi) 生活之中。
近年來,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已成為(wei) 教育領域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除了學校、家庭重視之外,主打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培訓機構更是遍地開花,私塾、書(shu) 院、學宮之類收費不菲。然而,從(cong) 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就能既孝且順到“凡古必真,凡漢皆好”的誤讀,再到臭名昭著的“女德”班、歌手孫楠送兒(er) 女就讀“華夏學宮”引來公眾(zhong) 的質疑乃至批評,打著“國學”旗號亂(luan) 象橫行,是傳(chuan) 統文化推廣教育麵臨(lin) 尷尬境況的寫(xie) 照。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歸根結底還是教育活動,這就涉及為(wei) 什麽(me) 要教、教什麽(me) 以及怎麽(me) 教三方麵。”長期從(cong) 事中國傳(chuan) 統教育、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目前的狀況並不理想。
那麽(me)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整體(ti) 情況如何,有哪些現實問題待解,又應該從(cong) 哪些方麵廓清教育的迷霧?
播下種子,延續文化血脈
眼下,由徐梓教授負責的《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指導標準》研製工作,進入定稿階段。這項工作由教育部直屬單位中國教育學會(hui) 牽頭組織,距離2017年2月課題組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標準研製工作第一次工作會(hui) 議,已經過去整整兩(liang) 年。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功效是長期的而不是即時的,是隱性的而不是顯性的,它看不見、摸不著,不能帶來直接的、現實的功利。”徐梓教授認為(wei) ,說到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是要在我們(men) 和自己傳(chuan) 統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我們(men) 和悠久曆史之間係起一條紐帶。如果缺乏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我們(men) 就無法找到回歸自己精神家園的路,隻能是一個(ge) 文化上無家可歸的流浪兒(er) 。我們(men) 隻有給這一代孩子的DNA鑄上傳(chuan) 統文化的烙印,他們(men) 才能從(cong) 一個(ge) 自然的、生物學意義(yi) 的人,變成一個(ge) 自覺的、文化意義(yi) 上的中國人。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是一項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近年來,大力推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從(cong) 頂層設計到學校實踐都表現尤甚。
去年,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與(yu) 課程標準出爐。加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是這次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教育部教材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各個(ge) 學科將會(hui) 結合自身特點,增加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2017年初,《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下發,強調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因此傳(chuan) 統文化不僅(jin) 要進校園,更要始終在校園。
早在2014年,教育部也印發了《完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與(yu) 進課堂工作得到高度重視。
在孩子們(men) 的心靈深處播下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對於(yu) 文化血脈的延續、精神家園的建立至關(guan) 重要。教育界人士均認為(wei)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有關(guan)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方針政策,提供了政策保障。
不能成為(wei) 第二品德課
“孩子學了傳(chuan) 統文化,就會(hui) 更聽話懂事,會(hui) 給父母端茶倒水洗腳等等,這都是功利化的表現,總想著的是今天栽樹,明天就能結果。”徐梓教授所說這一問題相當普遍,也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誤區之一。
在備受爭(zheng) 議的孫楠女兒(er) 學國學事件中,其出發點表現出的功利性頗有普遍性。
據媒體(ti) 報道,為(wei) 了教育“不聽話”“愛玩遊戲”的女兒(er) ,孫楠舉(ju) 家搬遷,還把女兒(er) 送進“一學年10萬(wan) 元學費”的華夏學宮。孫楠的妻子說,因為(wei) 孩子比較不好管,讓孩子學習(xi) 國學,目的是“讓孩子們(men) 知道感恩、孝道和惜福。”
同時,值得警惕的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不能成為(wei) 第二品德課。在徐梓教授看來,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但又要比道德教育有著更豐(feng) 富更深刻的內(nei) 涵,不能將其狹隘理解。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知偏差,在具體(ti) 的實踐教學中較為(wei) 普遍。浙江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和平撰文指出,當前,對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出現了一種誤解:經史子集、唐詩宋詞等國學經典成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代名詞,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書(shu) 法繪畫、歌舞器樂(le) 等遭到冷落,在大中小學及社區教育體(ti) 係中,比重輕、內(nei) 容少。
當對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的理解不到位,自然也有影響到了相應教材的編纂與(yu) 課程設置。徐梓教授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國學經典、常識、技藝三大方麵。為(wei) 此,他帶領團隊按照這三大模塊曆時四年編纂了24冊(ce)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國學經典包括傳(chuan) 統蒙書(shu) 、唐詩宋詞、諸子百家、四書(shu) 五經等,常識會(hui) 涉及各種製度、天文曆法、生肖屬相、節氣等內(nei) 容,技藝包括琴棋書(shu) 畫、戲曲曲藝等多方麵。”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要有耐心,學會(hui) 等待”
近年來,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爭(zheng) 論,已經從(cong) 早期的“要不要開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逐漸轉變到“如何開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哪些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容適合中小學哪些年級”這些更加具體(ti) 的問題上。國內(nei) 中小學校對於(yu) 開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普遍具有較大的熱情,但是對於(yu) “教什麽(me) ”“怎麽(me) 教”的問題也普遍感到困惑。《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指導標準》的研製,正是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普遍存在的困惑。
教育部門推行的教學政策是,將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容滲透到不同的學科與(yu) 活動之中。然而,當缺乏統一標準時,就會(hui) 造成眾(zhong) 多課程各自為(wei) 戰、課內(nei) 課外無法銜接、課程門類孤立化、教育內(nei) 容碎片化等情況存在,導致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處於(yu) 鬆散狀態。
“當前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存在庸俗化、功利化、碎片化等問題,但最普遍、最嚴(yan) 重也最值得關(guan) 注的,莫過於(yu) ‘非教育化’問題。”徐梓教授切中問題本質。他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歸根到底是一個(ge) 教育問題。既然是一個(ge) 教育問題,就要按照教育的規律辦事,遵循教育的邏輯,遵從(cong) 教育的原則。
在關(guan) 鍵操作層麵,“現在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中的許多問題,都源於(yu) 沒有將傳(chuan) 統文化納入中小學的必修課。”徐梓教授一直為(wei) 此呼籲,有了專(zhuan) 門的課程,才會(hui) 有專(zhuan) 職的教師,有必要建立一支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既懂傳(chuan) 統文化,又懂教育”。
傳(chuan) 統文化是一門新學科,很少有可供借鑒的經驗。他提出,有必要大力開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師資培訓工作,包括在全國高等師範院校仿效已經納入國家課程的科目,設置傳(chuan) 統文化係或專(zhuan) 業(ye) ;將培訓傳(chuan) 統文化師資工作納入國培計劃,開展專(zhuan) 項、集中培訓;實施培養(yang) 計劃設置直屬教育部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研究基地,開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研究工作。徐梓教授透露,“北師大今年將迎來首批10名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專(zhuan) 業(ye) 碩士”。
因此,無論是將傳(chuan) 統文化設置為(wei) 專(zhuan) 門的課程,還是製定具有普適性的教育指導標準,以及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的師資隊伍,都是將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放置在教育的軌道上運行。
“教育的一個(ge) 重要情懷,就是要有耐心,學會(hui) 等待,要循序漸進。”徐梓教授如是說道。久久為(wei) 功之事,需要一步一步地前行。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