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燦興】尊重傳統,適應現代——喪葬改革不應強製平墳

欄目:殯葬改革、獨家首發
發布時間:2019-02-13 08:44:15
標簽:喪葬、平墳、殯葬改革
袁燦興

作者簡介:袁燦興(xing) ,男,西元一九七九年生,江蘇靖江人,曆史學博士。現任職無錫城市學院教授。著有《中國鄉(xiang) 賢》《北洋軍(jun) 征戰史》《草原帝國準噶爾》《軍(jun) 機處二百年》《大唐之變:安史之亂(luan) 與(yu) 盛唐的崩裂》《朝貢、戰爭(zheng) 與(yu) 貿易:大航海時代的明朝》《大清內(nei) 務府:從(cong) 帝王的家奴到鷹犬》《疫病年代:東(dong) 漢至魏晉時期的瘟疫、戰爭(zheng) 與(yu) 社會(hui) 》《無錫華氏義(yi) 莊:中國傳(chuan) 統慈善事業(ye) 的個(ge) 案研究》《國際人道法在華傳(chuan) 播與(yu) 實踐研究(1874—1949)》《山河變——晚清的失序、衝(chong) 突與(yu) 衰亡》等。

尊重傳(chuan) 統,適應現代
——喪(sang) 葬改革不應強製平墳
作者:袁燦興(xing)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獨家特約
時間:2019年2月13日


春節返回江蘇老家,親(qin) 友們(men) 酒桌上聊天,天南海北,什麽(me) 都聊。聊著聊著,親(qin) 友們(men) 說起本地最近開始的平墳運動,一個(ge) 個(ge) 麵帶憂色,無不切齒痛恨。

自2018年以來,江蘇一些地方政府,搞起了平墳運動,網上一搜,野蠻平墳的內(nei) 容滿屏皆是,攪得雞犬不寧。

近年來,全國各地屢現平墳運動,引發無數爭(zheng) 端。爭(zheng) 議最大的當屬河南周口,2012年半年之內(nei) ,暴風驟雨式地平墳350萬(wan) 座,激起全國聲討。




由於(yu) 周口平墳引發的爭(zheng) 議過大,國務院特頒布第628號令,刪除了《殯葬管理條例》中民政部門有權對拒不改正違法土葬、建造墳墓行為(wei) 強製執行的條款。

周口轟轟烈烈的平墳運動過去四年後,記者再來采訪,發現大多數被平的墳頭重新堆起,3000座公益性公墓則大多被廢棄,成了爛尾工程。

再往前溯,九十年代的江蘇,也曾有過轟轟烈烈的平墳運動,墳都被挖了,統一遷往公共墓地。然而,不幾年,所有的墳重新遷回到了原地。

地方政府推進平墳運動的理由,常是死人與(yu) 活人爭(zheng) 地,是堆墳頭、建墓碑、墓亭乃落後習(xi) 俗。

目前的土墳,主要散於(yu) 農(nong) 村,多遠離生產(chan) 用地。這其中,有農(nong) 村的自發智慧。村民或是將墳地集中在某一荒地,或是散布在農(nong) 田之中。這麽(me) 些年來,沒見得農(nong) 村中的墳頭影響生產(chan) ,更無與(yu) 活人爭(zheng) 地一說。

至於(yu) 堆墳頭、建墓碑、墓亭,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民俗。要移風易俗,移易的是部分落後的、不合於(yu) 時代的民俗,卻不知墳頭、墓碑墓亭,落後在何方?又如何與(yu) 時代不合了?墳頭、墓碑墓亭是過去形成的民俗,卻不能以新時代的形式來一統過去。

當前的問題是,地方政府試圖建立一套新的喪(sang) 葬話語體(ti) 係,並樹立權威;而廣大農(nong) 村中的村民,表麵上接受了這套話語體(ti) 係,實際上卻排斥抗拒。政府與(yu) 村民之間的博弈,也是農(nong) 村喪(sang) 葬問題衝(chong) 突的根源所在。

當前農(nong) 村喪(sang) 葬改革的重心,是現在,而不是過去。對於(yu) 廣大農(nong) 村中已經存在的土墳,應予以尊重,不應采取一刀切的粗暴方式加以鏟除。

 


現行的喪(sang) 葬改革,重在改變民眾(zhong) 觀念,可以某一時間為(wei) 節點,在此節點之後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同時移風易俗,廢除喪(sang) 葬中鋪張浪費的陋習(xi) 。

尊重傳(chuan) 統,適應現代,發展出一套政府與(yu) 村民都能認可的新的喪(sang) 葬體(ti) 係。而這套新體(ti) 係對民眾(zhong) 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風細雨的,不是以暴風驟雨、強力推行的。

祖墳的存在,讓逝去的祖先與(yu) 活著的人們(men) 聯係在一起。每至清明、冬至,名民眾(zhong) 攜帶祭品,去祖墳祭祀。後世子孫在人生中遇到大喜之事,也要去祖墳祭祀,告知祖先。對祖先的追憶,讓祖先的功德善行深入人心,後世子孫們(men) 規範著自己的現世生活,此即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每一個(ge) 中國人,麵對著自家祖先之墳時,難以想象,他會(hui) 不生出追思奮發之心,更以在現世中的努力,以自己的現世的幸福生活來稟報祖先,托祖先之祐護,後世子孫,安康幸福。

願各地政府少些折騰,多些對死者、對祖先們(men) 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