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雲】孔子後裔和明代山西儒學——讀《孔天胤評傳》

欄目:書評讀感
發布時間:2019-01-11 15:48:37
標簽:孔天胤評傳、孔子後裔、山西儒學

孔子後裔和明代山西儒學
——讀《孔天胤評傳(chuan) 》
作者:黃震雲(yun) (中國政法大學中文係教授)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元2570年暨耶元2019年1月11日




孔天胤(1505—1581),山西文水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成就卓著,被稱為(wei) 元好問之後明代北方的學界領袖。他擔任過布政使等高官,為(wei) 政廉潔、治理有方,廣有清譽;早年進士考試中榜眼,在明代山西是最好名次,堪稱一代學霸;孔天胤還是一代通才大儒,著作等身。作為(wei) 孔子60代孫,又是皇親(qin) 國戚,久居他鄉(xiang) 作故鄉(xiang) ,孔天胤為(wei) 山西文化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因此,無論就山西文化發展還是儒學發展形態,孔天胤都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研究。

由商務印書(shu) 館出版的張勇耀等著《孔天胤評傳(chuan) 》於(yu) 年前出版了(2017年11月1日)。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精益求精的著作,代表了當代孔天胤研究的最好水平。根據有關(guan) 統計發現,山西的作家像唐五代遼宋時期的柳宗元、司馬光、元好問的研究長盛不衰,但是孔天胤有關(guan) 的沒幾篇文章。張勇耀這個(ge) 選題的著述無疑是很有學術眼光。

張勇耀長期從(cong) 事山西文化研究,為(wei) 人認真勤奮。長期以來,一直跑國家及省圖書(shu) 館,跑地方文史單位,遍查遍訪,來來回回,不厭其煩,充分獲取了有關(guan) 研究資料。研究孔天胤,張勇耀已經花費了將近十年時間,先後出版了《孔天胤年譜》《孔天胤傳(chuan) 》等著作以及學術論文。[1]在學術界產(chan) 生了積極的影響。《孔天胤評傳(chuan) 》在原來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工,資料更加全麵,理論氣勢更加顯著,著作更顯厚重。山西文化研究的耆老趙桂溟在位本書(shu) 作的序中說:張勇耀、韓兵強著的《孔天胤評傳(chuan) 》通過對孔天胤一生命運的解讀,很直觀地表現出明中期的社會(hui) 、政治、教育、文化等狀況;二是通過對孔天胤人生際遇的敘述及其內(nei) 心世界的開掘,深刻挖掘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士君子文化在我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治理結構中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三是通過對孔天胤仕途的考證,對明代的科舉(ju) 、吏治、宗藩管理等製度有更具體(ti) 的認識;四是對孔天胤在山西的文化建樹的展示和研究,展現古代鄉(xiang) 紳落葉歸根後對於(yu) 地方文化的帶動和影響作用;五是通過對孔天胤的宦曆、交遊的考證,可以讓我們(men) 對明中期儒學文化的重要支脈――河汾學的發展有大概的了解。符合實際情況。

《孔天胤評傳(chuan) 》值得推許的地方很多,譬如說著作白手起家的首創精神、文獻全麵的務實態度等等,都值得充分肯定。但我們(men) 看到作者似乎更在意孔天胤思想的表述、開掘和分析,說明著作強調學術品位,在更高的起點上運作。如第六章孔天胤哲學思想的討論,通過孔天胤儒家經義(yi) 及理學思想的闡發展開,認為(wei) 孔孟人人皆可以成為(wei) 堯舜的發展觀具有科學性,通過對大觀和大道的區分,提出正心是人生的根本,儒釋道具有相融性,明德正心、和佛教的修行成佛相通,以古道造士,在古道的旗幟下將儒道思想勾連打通,強調學習(xi) 要致用先行,更具實踐意義(yi) 。我們(men) 知道,我國的周漢唐時代是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其核心理念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由此引發出春秋後期的百家爭(zheng) 鳴。因此,孔天胤說的古道就是大道,在大道的語境中發現釋道儒的相同相通和不足,所以無愧於(yu) 一代大儒。張勇耀是山西著名的作家和編輯,為(wei) 《名作欣賞》的主編之一,文筆流暢的表達自然優(you) 於(yu) 一般學術著作,但將重點放在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發現上,著作更顯知性,也具有現代價(jia) 值。

《孔天胤評傳(chuan) 》是思想、傳(chuan) 記、考據一體(ti) 的著作。這種編排的方式體(ti) 現了作者學術技巧的熟練和自信。譬如說根據《山西府誌》和石刻考證孔天胤是孔子的60代孫,讓我們(men) 對孔子的家族世襲的流向有了新的認識,而孔天胤對大道之行的把握體(ti) 現了新的理論高度,是儒學的新的發展,更不是把孔子奉為(wei) 神,說明孔天胤的思想具有科學精神。在敘述當中往往會(hui) 進行考證,在考證中又能理論分析,文筆縱橫瀟灑, 十分難得。

《孔天胤評傳(chuan) 》還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的是能夠在整個(ge) 思想史和明代這樣的時空中觀察玄覽,因此很多地方對明代的政治、吏治、科舉(ju) 、文化風貌都有新的發現,對山西文化的發展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對當代山西學術可以說增益添采,值得我們(men) 充分肯定。

和張勇耀老師相識在太原紀念降大任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會(hui) 議上。降大任先生是著名的山西文化研究學者,他和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為(wei) 當代的山西文化建設作出了顯著貢獻,因此受到大家尊敬。張勇耀老師非常仔細地編寫(xie) 了降大任先生有關(guan) 的生平資料,有些還是連夜趕出來的,但是十分全麵精美。說明她是認真負責重感情的人,最近她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訪學,我雖然沒有來得及去看她,但是知道她正在有計劃地研究山西文化,值得期待。山西人普遍愛山西,我已經有很多體(ti) 會(hui) ,但可以肯定她是拚命的一位。《孔天胤評傳(chuan) 》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值得品味。

注釋:


[1] 《孔天胤與(yu) 嘉靖版山西通誌、汾州誌、介休縣誌》(《史誌學刊》,2016年第5期)、《孔天胤與(yu) 謝榛交遊考略》(《名作欣賞》,2017年第8期)、《孔天胤刻書(shu) 考略》,(《史誌學刊》2017年第4期)。


責任編輯:讀書(shu) 吹劍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