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訪大轉型中的錢穆先生
作者:馬猛猛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十月初五戊申
耶穌2018年11月12日
2018年11月3日至5日,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學者共同匯聚在山東(dong) 曲阜,出席由弘道書(shu) 院和孔子研究院聯合舉(ju) 辦的錢穆先生討論會(hui) 。是日朔風南下,氣溫驟降。但這場料峭秋風也把昨夜遮天蔽月、籠蓋四荒的霧霾悉數吹散,天空蔚藍澄澈,排雲(yun) 萬(wan) 裏。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的心情也變得明朗活潑,一掃舟車勞頓狀,不避秋寒,紛紛於(yu) 孔子研究院前的廣場上拍照留念,寒暄高論,笑逐顏開。在會(hui) 址庭院處,印有賓四先生畫像的海報安立於(yu) 回廊竹林之間,畫中閑適自得的錢穆形象端坐其中,與(yu) 畫外秋景交相輝映。
浮想錢穆先生一生際遇,生於(yu) 甲午戰敗之際,卒於(yu) 蘇東(dong) 崩解前夕。貫穿整個(ge) “短二十世紀”,終其一生於(yu) 戰爭(zheng) 、革命與(yu) 激進反傳(chuan) 統之時代風塵中踽踽向前,不避強權,不畏時譏,堅守文化信念和民族情感而巋然不動。時值今日,晴空萬(wan) 裏,亭台樓閣,“這邊風景獨好”,實在是當下學者難得大有可為(wei) 的時代。
本次大會(hui) 以“錢穆先生與(yu) 中國文明的現代成熟”為(wei) 主題,足見其構思並不拘囿於(yu) 對錢穆先生之學術與(yu) 思想的史學路徑之研究,而是觀照現代中國的文明崛起與(yu) 民族文化複興(xing) 的現時代議題,致力於(yu) 在賓四先生思想基石之上返本開新,開出有效回應中國現實問題的智識成果。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教授回溯了孔子研究院十年間的成長曆程,同時深切肯認錢穆思想及學術的相關(guan) 研究所具有的深刻現實意義(yi) 。弘道書(shu) 院院長姚中秋教授在敘述錢穆先生之學術意義(yi) 與(yu) 人格魅力的基礎上,引申出錢穆在文化與(yu) 曆史的關(guan) 係問題上的遠見卓識:“失卻曆史,無從(cong) 談文化”,並指出當代學人繼承發揚錢穆學術精神的重要意義(yi) 。
此次大會(hui) 用時一天半,來自全國五湖四海,對錢穆研究深有創見的諸位專(zhuan) 家依次主講,報告論題可劃分為(wei) 三種研究路徑。
其一,是基於(yu) 傳(chuan) 統的學術思想研究路徑來窺探錢穆治學門徑及思想脈絡之演變。會(hui) 上所討論的中心議題包括錢穆研究中的經史之學、漢宋之學和理學等問題,同時涵括了由此派生出的學術與(yu) 現實、錢穆與(yu) 海外新儒家、錢穆晚年定論等值得關(guan) 切的研究點。
首先,汪學群教授和楊朝明教授分別作了錢穆研究之總論式的報告,汪教授《錢穆研究的幾個(ge) 問題》主要關(guan) 涉錢穆的學術定位、學術思想淵源和學術思想貢獻,高屋建瓴式地為(wei) 錢穆研究勾畫出了宏觀框架和主要論題。楊朝明教授的論文《從(cong) 錢穆先生的國史“觀念”談起》則圍繞“國史”之定位展開,尤其推崇錢穆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所提出的方向性意見,字裏行間流露出對中國文明傳(chuan) 統的熱愛和強烈認同。姚中秋教授在評議中指出,基於(yu) 文化主體(ti) 性的信念對於(yu) 人文學術研究是至關(guan) 重要的,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受其所處的時代潮流影響,缺乏堅實的傳(chuan) 統和文明根基,這種文化認同信念的缺乏可能會(hui) 使得學術研究難以為(wei) 繼。陳勇教授亦指出,大學問必然秉持一定信念展開,如果沒有最低限度的信念倫(lun) 理,就會(hui) 缺乏對研究對象的基本理解。
與(yu) 會(hui) 學者就錢穆學術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具體(ti) 議題進行了更具針對性和精研性的研究。隨著晚清“二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逐層展開,作為(wei) 傳(chuan) 統學術之主體(ti) 的經學,其自身的現代轉型及命運浮沉既是一個(ge) 重要的曆史課題,也是錢穆一生所著力關(guan) 注並予以深度研究的關(guan) 鍵領域。傅正、崔海鷹兩(liang) 位老師主要就錢穆思想與(yu) 晚清經學學術之間的關(guan) 聯展開自己的研究。傅正博士對自近代以來被視作常識的今文學譜係提出了自己的反思和質疑,他在闡述常州學派同廖平學術思想之間所存在張力的基礎上,提出重新審視晚清今文學的主張。崔海鷹博士則通過對中國自西漢以來經學今古文之爭(zheng) 曆史脈絡的梳理,來展現中國經學發展的多重麵向和複雜性,由此窺見錢穆對破除晚清經學門戶之見的卓越貢獻。在汪學群教授看來,錢穆先生“不爭(zheng) 門戶”的學術旨趣深受其求學經曆和文化環境的影響。錢穆少時以自學成才,博采眾(zhong) 家之長,因此對各流派都抱持平常之心。此外錢先生所處今古文之爭(zheng) 的學術環境也影響了自身的關(guan) 切和思考。陳勇教授對於(yu) 錢穆先生能以中學教員之身份終結晚清以降的今古文之爭(zheng) 這一事實深感欽佩,並引發在座諸位同仁的喟歎。
賓四先生於(yu)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開篇指出“治近代學術者當自何始?曰:‘必始於(yu) 宋’”,尤其足以彰明宋學和理學在錢穆學術思考之大框架中的重要地位。此次會(hui) 上,張舒博士以《論錢穆的宋學觀與(yu) 清代學術研究的互動關(guan) 聯》從(cong) 錢穆學術思想演進的內(nei) 在理路入手,以“轉而益進”和“包孕再生”兩(liang) 個(ge) 中心概念為(wei) 核心議題凸顯出宋學作為(wei) 傳(chuan) 統學術與(yu) 時俱進,返本開新的典範意義(yi) ,並以此回應通儒的現代困境。王學海教授則通過賓四先生對佛學禪宗的學術研究成果,突出了錢先生通過引入西方哲學思想資源,運用反向格義(yi) 和中國哲學的破格思維,開辟出一條具有現代文明成熟期之學術視野的研究路徑。張昭軍(jun) 老師在評議中推重王學海教授一文所具有的抗辯式和對話式的行文風格,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現實導向。汪學群教授對張舒博士想法觀點之新穎與(yu) 直快的表達方式表示欣賞,並對“宋學觀”概念提出更進一步指導,條暢縷析,令人歎服。
姚中秋教授透過對賓四先生晚年之最後作品《天人合一論》細致入微的義(yi) 疏來回應錢穆晚年定論的問題。姚教授從(cong) 該論題申發開來,縱論古今中西,也凸顯出其核心關(guan) 懷。他認為(wei) 當前理論和概念在解釋風雲(yun) 突變的世界政治格局方麵的蒼白無力已經表明,中國當代學術亟待一場範式革命,而賓四先生的學術思想脈絡和誌趣恰恰為(wei) 當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首先需對中國曆史抱持一種溫情與(yu) 敬意,通過中國政治演進之內(nei) 在視角重新考察政治規律,在對曆史的研究和解讀中彰明政學之道。錢穆在《天人合一論》中表達出對中國文化和文明傳(chuan) 統的自信和殷切期望,正當鼓舞當下的學者。汪學群教授在肯認姚教授觀點的同時,亦借此提出了直率而幽默的批評,引起全場與(yu) 會(hui) 人員哄堂大笑,整個(ge) 會(hui) 場氣氛熱烈卻又十分融洽諧和。
劉巍教授的報告《中國近代學術思想史上的錢穆》既是對錢穆學術思想演進之理路脈絡研究的再推進,也是對錢穆晚年定論問題的研究。劉巍深刻肯認了作為(wei) “一代儒宗”的錢穆,並通過錢穆與(yu) 晚清民國之經學的關(guan) 聯、錢穆的史學源流及取向和錢穆與(yu) 海外儒學的關(guan) 係三個(ge) 方麵,詳盡探尋了錢穆之於(yu) 中國近代學術思想發展的深遠意義(yi) 。而錢穆晚年在《天人合一論》中所闡發出的對中國大傳(chuan) 統的堅定信念也為(wei) 今天中國文化再出發奠定了基礎。劉巍老師在報告和評議環節熱情而不失精辟深遠之論,講至興(xing) 奮處,聲如洪鍾,勢若銀瓶乍破。與(yu) 會(hui) 學者在這種熱烈高漲的氛圍帶動下漸入佳境,精深宏遠之論見不斷湧現。
眾(zhong) 多與(yu) 會(hui) 學者能夠從(cong) 不同的專(zhuan) 業(ye) 領域和視角解讀錢穆思想,展現了現代學術研究的齊備與(yu) 整全,亦更加全方位刻畫出錢穆思想的宏大與(yu) 寬闊。孔祥軍(jun) 教授詳盡周密地考察了錢穆對於(yu) 中國曆史地理學的研究軌跡,並考察了錢穆研究的方法論貢獻。孔教授指出錢穆自集美大學任教起即開始對曆史地理學的深入研究,重點關(guan) 注從(cong) 上古到西周古地名疆域問題,體(ti) 現了地名原始、地名遷徙、地名沿革的研究原則,並始終致力於(yu) 將地理學與(yu) 曆史學兩(liang) 相匯通,燭照當下。這是錢穆研究一個(ge) 非常獨特的視角,令錢學別開生麵。
本次大會(hui) 的第二種研究路徑主要是由法政學者擔綱,致力於(yu) 通過現代政治學和憲法學理論來重新評估錢穆學術之理論範式和論斷的現實意義(yi) 與(yu) 展望,表現出借助傳(chuan) 統資源以革新現代政治思考的宏大規模氣象。任鋒教授《錢穆的“明夷待訪錄”》彰顯出作為(wei) 政治思想家的錢穆形象,通過對《政學私言》之“私言”的雙重理解,勾勒出錢先生於(yu) 中國命運風雨飄搖之際對現代中國立國之道的深遠規劃和諄諄教誨。在賓四先生看來,政治立國必須要與(yu) 中國文化大傳(chuan) 統賡續融匯,將傳(chuan) 統憲製架構之精義(yi) 引入到現代中國製度建構之中。這是真正的保守而維新,也是真正的政治成熟思維。因此錢先生的思考關(guan) 切遠未過時,足以構成新傳(chuan) 統政治學之發端。田飛龍博士《錢穆的賢能政治學及其政製史的典範意義(yi) 》一文則勾畫出作為(wei) “大立法者”的錢穆形象,在田教授看來,錢穆的政論文集在於(yu) 構建一種兼容西方民主的賢能政治學,賓四先生的“曆史情境主義(yi) ”的方法論自覺及其“曆史意見”和“時代意見”的區分具有重大理論啟發意義(yi) ,並於(yu) 文末表達對重建最低限度的“美德—賢能政治”的積極展望。張昭軍(jun) 教授《人文視域下的中國傳(chuan) 統政治——錢穆“中國式民主”說淺析》一文則從(cong) 錢穆著名的“中國式民主”概念的闡發入手,指出中國晚近以來的國運衰微對中國政治製度之總體(ti) 評判的深刻影響,而錢穆則能夠跳出這種時代意見之拘束,從(cong) 科舉(ju) 選拔、道統與(yu) 治統之分離以及基於(yu) 設官分職的官僚製等多個(ge) 方麵闡述中國傳(chuan) 統政體(ti) 之民主性。
錢穆作為(wei) 眾(zhong) 所公認的現代儒者,其與(yu) 新儒家的學術關(guan) 聯自然是錢穆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論題。秦際明博士《儒家政治與(yu) 中國政治學的展望——再論錢穆與(yu) 新儒家》一文則對該問題提出了新的詮解和創見。在秦際明博士看來錢穆與(yu) 新儒家在對傳(chuan) 統政治的整體(ti) 看法和治學路徑上涇渭分明,由此對港台新儒家“想象多於(yu) 研究”等弊病提出批評,推重錢穆治學路徑之於(yu) 中國政治學建構的方法論意義(yi) 。任鋒教授和傅正博士在評議中都對該文顯露出的對當今儒學研究的批判性及其犀利文風表示推重,任鋒教授強調錢賓四先生十分注重挖掘中國傳(chuan) 統政治背後的“理”,並以此構建對中國傳(chuan) 統政治的理解,這一點具有濃厚的宋學氣象。傅正博士也由此申發出對儒學政治之理論化問題的關(guan) 切。
在評議中,陳勇教授借此談及政治倫(lun) 理和中國之政學傳(chuan) 統。將類似於(yu) “君從(cong) 敘拉古來”這樣的譏諷用於(yu) 中國傳(chuan) 統士儒身上是一種吹毛求疵和不負責任之舉(ju) 。中國政教關(guan) 係本為(wei) 一體(ti) ,相互影響,中國學術有內(nei) 在於(yu) 政治傳(chuan) 統的一麵,錢穆隻不過在踐行中國的儒家大傳(chuan) 統,不卑不亢,溫和中庸。此外,陳勇對任鋒能夠兼具社會(hui) 科學方法和傳(chuan) 統政治信念這一點表示讚賞。劉巍教授表示對錢穆之“大立法者”的身份表示商榷態度;任鋒教授則對張昭軍(jun) 能夠從(cong) 曆史層麵全麵而細微地梳理錢穆對民主問題的思考表示認同,同時極力褒讚田飛龍和秦際明博士的學術敏銳性和問題意識。
第三種路徑則是基於(yu) 更加平實的研究和思考來展現出作為(wei) 一個(ge) 鮮活人物的錢穆形象。許剛教授通過對錢穆《論語新解》一書(shu) 中具體(ti) 問題的深刻剖析來引出一個(ge) 重要問題,即如何看待作為(wei) 聖人的孔子和先哲的錢穆。事實上在中國傳(chuan) 統的思想語境下,堯舜禹湯文武曆代聖王到孔孟固然具有作為(wei) 先賢的一麵,但同時也是曾經在此世生活經曆過的活生生的人,這一點也正是錢穆研究所展現出的基本麵向。呂若涵教授《<人生>雜誌中的錢穆》一文則通過《人生》雜誌的起伏興(xing) 衰側(ce) 麵展現出錢穆赴香港之後一段時光中的生活經曆、心路曆程和學術思考,向我們(men) 展現出一個(ge) 鮮活而可敬的錢賓四形象。田飛龍教授在評議中提請呂若涵關(guan) 注港台在五六十年代的整體(ti) 政治背景和曆史語境,可讓該領域的研究得以更上一層樓。
最後,主辦方宋立林老師《錢穆的禮樂(le) 觀》一文為(wei) 本次大會(hui) 收尾壓軸。禮樂(le) 不僅(jin) 是錢穆所關(guan) 切思考的重要問題,也可謂凝聚中國數千年文明傳(chuan) 統和政治智慧的核心範疇,宋立林透過對禮樂(le) 文明地位和興(xing) 衰的研究,生發出現代中國“儒學生命力在哪裏”的深刻關(guan) 懷。實際上,通過對禮樂(le) 的考察,我們(men) 亦可找尋中國傳(chuan) 統政治得以綿延千年的機理和精義(yi) 之所在,並通過錢穆對禮法關(guan) 係的探討,來觀照古今之變視域下的傳(chuan) 統政治智慧與(yu) 現代政製理念更進一步的文明對話,點明此次大會(hui) 的主題和宗旨。
本次大會(hui) ,諸與(yu) 會(hui) 學者無一不是在會(hui) 上分享各自數年甚至數十年辛苦研究的學術成果和思想觀點,潘江陸海,異彩紛呈。且又總能於(yu) 平地處起驚雷,深厚的學術底蘊和治學態度可謂令人感佩。同時,各位老師嚴(yan) 肅而又不失活潑,會(hui) 上汪學群、陳勇兩(liang) 位老師在屢次發言中直陳胸臆,以寥寥數語點破問題關(guan) 鍵;劉巍老師熱情洋溢,於(yu) 活躍氛圍中令眾(zhong) 人折服;田飛龍教授詼諧幽默,引領全場笑點,頗具政治家風範;諸位青年教師嶄露頭角,頗顯鋒芒,錢穆研究之未來大有可期。
最後,任鋒先生對本次研討會(hui) 進行了總結和展望。宋立林先生轉達了因故未能與(yu) 會(hui) 的劉夢溪、郭齊勇二先生通過微信傳(chuan) 達的祝賀和激勵。會(hui) 議決(jue) 定將過往大陸地區三十多年錢穆研究的代表性論著予以編選,早日惠及天下學林,引路後進。錢學中人期待再度相逢,將這個(ge) 論壇發展為(wei) 長期研學共同體(ti) ,熱烈而溫馨!
後記:由於(yu) 亟待返程,不及與(yu) 眾(zhong) 位師友共度午宴,亦沒能道別,實在遺憾。臨(lin) 行時宋立林老師及曲阜師大的諸位同學將我們(men) 送上車,揮手告別。在曲阜的兩(liang) 天時間裏,宋立林老師和各位同學為(wei) 本次大會(hui) 犧牲了自己的寶貴時間,付出了許多旁人所不得見的辛勞。在前期會(hui) 議籌備中宋老師不辭辛苦,常忙碌至深夜而不輟;我親(qin) 見羅晨兄、司機師傅及諸同道為(wei) 迎接到站的師友在曲阜的滾滾煙塵中迎來送往,反複奔波,每逢遇見他們(men) 急忙趕路的背影,心中既不忍又慚愧,心想自己竟幫不上半點忙;在會(hui) 議進行中諸位同學從(cong) 擺放物什到會(hui) 議拍攝的工作中忙碌不已,盡力滿足與(yu) 會(hui) 人員的各種意願,以致難以抽身稍歇片刻,卻始終能夠保持鎮定樂(le) 觀,麵帶微笑,從(cong) 未聽聞他們(men) 有半句怨言。感激之情,難以言表!隻可惜行程倉(cang) 促,不及與(yu) 諸位閑來同坐,一起談天說地,共敘平生。返京路上,黑雲(yun) 籠罩華北平原,同行師姐心憂京城暴雨。我獨不為(wei) 其所困,非有傘(san) 具,一是京城雨季已逾,狂風固如是,暴雨則未必;二是就算真下暴雨,大不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罷了。及至京城,斜風細雨,氣清秋寒,草木凝霜,隻是天空依然陰霾,僅(jin) 寥寥白鴿數隻穿行翱翔,正可謂“也無風雨也無晴”了。一路上歡聲笑語,於(yu) 清談和俗論之間,各自歸家,不覺已近黃昏。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