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笛、德莫特·莫蘭、盧卡·斯卡蘭提諾】中國哲學在未來將扮演更重要角色——中外學者對話世界哲學發展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8-08-23 23:09:32
標簽:
劉悅笛

作者簡介:劉悅笛,男,西曆一九七四年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富布萊特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博士後。曾任國際美學協會(hui) (IAA)五位總執委之一與(yu) 中華美學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Comparative Philosophy和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雜誌編委。在國內(nei) 外雜誌發表論文多篇,並出版多部專(zhuan) 著和譯著。在中國美術館等策劃多次藝術展,在韓國成均館大學任客座教授後正式轉向中國思想研究。


中國哲學在未來將扮演更重要角色——中外學者對話世界哲學發展

采訪者:《光明日報》

受訪者:劉悅笛、德莫特·莫蘭(lan) 、盧卡·斯卡蘭(lan) 提諾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初七日辛巳

            耶穌2018年8月17日

 

《光明日報》編者按:

 

德莫特·莫蘭(lan) 是國際哲學團體(ti) 聯合會(hui) 主席、愛爾蘭(lan) 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現象學家。盧卡·斯卡蘭(lan) 提諾是國際哲學團體(ti) 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意大利優(you) 爾姆大學哲學教授。在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hui) 召開期間,記者邀請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悅笛,與(yu) 莫蘭(lan) 、斯卡蘭(lan) 提諾圍繞“學以成人”的大會(hui) 主題和中西哲學交流等話題展開對話。

 

劉悅笛:讓我們(men) 從(cong) 這次世界哲學大會(hui) 的主題“學以成人”談起。從(cong) 曆屆世界哲學大會(hui) 的主題演變來看,本屆大會(hui) 的主題似乎頗具東(dong) 方性,以至於(yu) 有些西方學者擔心哲學由此被狹窄地理解為(wei) 教育哲學。其實不然。《論語》開篇就講:“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但這裏的“學”,絕不是狹義(yi) 的學習(xi) ,而是廣義(yi) 的“成人之教”。應當說,基於(yu) 這種理解討論大會(hui) 主題是具有全球價(jia) 值的。那麽(me) ,您如何理解“學以成人”呢?

 

莫蘭(lan) :“學以成人”這個(ge) 口號既有普通的和日常的意義(yi) ,也有在儒家傳(chuan) 統中更高的意義(yi) 。“學以成人”至少要涉及對尊敬、服從(cong) 、良好舉(ju) 止以及良善道德行為(wei) 的教育。對哲學家而言,那意味著尊重我們(men) 思和行所依賴的傳(chuan) 統根源。在儒家意義(yi) 上,“學以成人”也包含著反思成人本質的召喚。它可以被視為(wei) 一條律令,要求我們(men) 學習(xi) 培育和提升我們(men) 的人性。“學以成人”也可以理解為(wei) 為(wei) 了自我這個(ge) 目標來學習(xi) 。

 

斯卡蘭(lan) 提諾:“學以成人”的目的是為(wei) 了更好地共同生活。“學以成人”試圖表明,哲學不是要將普遍的學說、倫(lun) 理學或方法論覆蓋多元文化,而是考慮人性,強調作為(wei) 人的品質,作為(wei) 人所應當具備的融合和共同生活在多元文化中的能力。“學以成人”將啟示我們(men) 如何生活在一個(ge) 複雜多樣的世界中。

 

劉悅笛:當前,世界哲學正處於(yu) 多元文化的變局當中,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語境中,我們(men) 應如何看待文化多樣性在哲學當中的角色呢?這是由哲學變動所帶來的文化分殊,還是因文化多樣性所帶來的哲學之變?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發展,如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也給哲學帶來了新的挑戰。您怎麽(me) 看?

 

莫蘭(lan) :我們(men) 現在都生活在全球多元文化之中,而哲學麵對挑戰被要求做出相應的回應。在這屆重要的哲學大會(hui) 上,沒有誰會(hui) 被排斥,沒有哪個(ge) 傳(chuan) 統或思想方式會(hui) 被丟(diu) 棄。當然,也沒有任何一個(ge) 會(hui) 議可以涵蓋全部。

 

不可否認,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之下,我們(men) 很多時候都在使用同樣的技術工具,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必要的。例如,英語是航空業(ye) 的通用語言,因為(wei) 你不能做出混亂(luan) 的飛機飛行指令,這對於(yu) 科技而言是重要的。但另一方麵,世界各地的人們(men) 都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環境當中,哲學必須在文化的多樣性與(yu) 科學技術框架的統一性之間進行調解。這對今天的哲學來說是一個(ge) 巨大的挑戰。不同文化之間進行適當對話的唯一途徑就是真正的理性哲學討論。因為(wei) 每一種文化傳(chuan) 統都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意象、自己的世俗假設,但哲學以論據為(wei) 基礎進行對話的方式能夠使我們(men) 超越文化間的分歧。

 

斯卡蘭(lan) 提諾:文化多樣性是一個(ge) 事實。哲學必須能夠解釋它,必須將文化多樣性納入其概念範疇。作為(wei) 哲學家,我們(men) 必須處理世界不同地區中的共同問題,我們(men) 必須能夠向屬於(yu) 不同地區的人言說和寫(xie) 作。這就是我們(men) 需要把文化多樣性概念融入其中的原因,這將使我們(men) 的工作與(yu) 當代世界的維度相匹配。必須認識到,在複雜的世界裏,我們(men) 不能隻使用一種傳(chuan) 統。在過去,西方哲學一直是哲學的核心興(xing) 趣,但它已不足以充分解釋當代世界。我們(men) 需要借鑒不同傳(chuan) 統來理解這個(ge) 非常複雜的世界。

 

劉悅笛:本屆大會(hui) 中國哲學研究者參與(yu) 度極高,他們(men) 既注重傳(chuan) 統又吸納外來,同時又在返本開新。這些有益進展使得西方哲學界開始更多關(guan) 注中國,一些在西方哲學中根深蒂固的理念,例如理性中心主義(yi) 傳(chuan) 統,已開始受到中國哲學“情理合一”的積極挑戰。您認為(wei) ,中國哲學在未來世界哲學格局中將扮演什麽(me) 樣的角色?

 

莫蘭(lan) :中國哲學也許是世界上最古老且延續至今的哲學傳(chuan) 統。中國有偉(wei) 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朱熹、王陽明,還有儒家、墨家、道教以及佛教等。現在,有關(guan) 中國哲學的教科書(shu) 很多,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傳(chuan) 統思想中的一些概念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例如道家學說中的“無為(wei) ”,儒家思想中蘊涵的共同體(ti) 理念,佛教中的“無我”。我認為(wei) ,在本屆大會(hui) 之後,中國哲學傳(chuan) 統將更好地成為(wei) 世界哲學傳(chuan) 統的一部分。

 

斯卡蘭(lan) 提諾:中國哲學正在發揮作用,並將繼續發揮更重要作用。當今世界,我們(men) 麵臨(lin) 很多問題亟待解決(jue) ,比如移民問題、社會(hui) 動蕩問題等,解決(jue) 這些難題時中國哲學智慧會(hui) 帶給我們(men) 很多啟發。與(yu) 此同時,隨著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西方哲學也有漸漸關(guan) 注感性直覺、感受直觀的趨勢。西方哲學家曾經普遍認為(wei) 知識是理性的,但東(dong) 方哲學卻告訴我們(men) ,知識從(cong) 來就不是純粹的理性。這一觀點正在被接受。因此,西方哲學需要借鑒中國、日本、印度以及其他地域的哲學傳(chuan) 統。正如我們(men) 所知,西方哲學需要擴大其邊界。中國是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我們(men) 必須學習(xi) 中國哲學。

 

劉悅笛:在中國哲學意義(yi) 上,思與(yu) 行乃是合一的,哲學作為(wei) “愛智之學”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可能人人都成為(wei) 哲學家,但每個(ge) 人都有潛能去成為(wei) 反思者。哲學家的一項重要使命在於(yu) ,用思與(yu) 行引導人們(men) 認識和理解哲學。

 

莫蘭(lan) :是的,作為(wei) 人類,我們(men) 總是生活在某種哲學之中——不管我們(men) 是否意識得到。重要的是,人們(men) 通過接受教育來認識哲學,並運用這些偉(wei) 大的哲學思想進行辯論。我們(men) 知道,奴隸製受到哲學家的批判;哲學家反對壓迫婦女;哲學家對如何更好地生活總能提出多樣而深刻的想法。說到哲學家,無論是孔子還是蘇格拉底,他們(men) 都主張認真聆聽。所以,我們(men) 首先要做的是仔細聆聽人們(men) 所說的話。試著去思考,而不僅(jin) 僅(jin) 是給出標準的回應。所以哲學是一門反思性的學科,我們(men) 需要花時間去考慮問題的所有方麵。在得出結論之前,我們(men) 需要進行仔細的審議。因此,哲學可能顯得有點慢,尤其是在這個(ge) 崇尚迅速決(jue) 策的時代。但哲學的目光更長遠,哲學家作出的決(jue) 定可能持續成百上千年。

 

斯卡蘭(lan) 提諾:哲學對敞開人們(men) 的心靈是非常有用的,學習(xi) 哲學不是要使人人都成為(wei) 哲學家,而是要在任何職業(ye) 中,使哲學起到教育心靈的作用。現在,我們(men) 生活在一個(ge)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裏,我們(men) 的孩子將不得不與(yu)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而無論他們(men) 出生在哪裏。他們(men) 要想與(yu)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接觸不同的習(xi) 慣、不同的倫(lun) 理、不同的語言,真正在一個(ge) 多樣化的世界裏工作和生活,就必須學習(xi) 哲學。哲學無疑會(hui) 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帶來益處和必要的幫助。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