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網站(通訊員張全友實習(xi) 生黃朔)6月25日,武漢大學國學院正式揭牌,該院成為(wei) 國內(nei) 為(wei) 數極少的具有國學本科、碩士、博士完整培養(yang) 體(ti) 係的教學研究單位之一。
據了解,自2001年起,武漢大學在國內(nei) 率先創辦國學本科實驗班。2005年起,開始掛靠相關(guan) 學科招收國學方向的研究生。2007年,為(wei) 了更加係統地培養(yang) 國學人才,武大以交叉學科的名目增設了國內(nei) 首個(ge) 國學博士點與(yu) 碩士點,並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備案批準,並於(yu) 2009年開始正式招生。
據國學院首任院長郭齊勇教授介紹,傳(chuan) 統的中國學術強調義(yi) 理、經世、考據、辭章一體(ti) ,其研究範疇不是現在分科過細的學科門類所能涵蓋的,研究方法也與(yu) 現代人文學科有所不同。國學院的設立,正是為(wei) 了借助武大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學術聲譽培養(yang) 專(zhuan) 門人才,是完善國學人才培養(yang) 結構與(yu) 體(ti) 係的有益嚐試。
在研究方向和師資力量上,國學院打破原有學科劃分限製,實現了文學、曆史學、哲學、宗教學、藝術學等五大學科的真正交叉融合。國學院組織各相關(guan) 學科有實力的專(zhuan) 家擔任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並聘請校外乃至海外的學者授課、開設講座及聯合指導學生。
在人才培養(yang) 方式上,國學院主張打好基本功,以小學訓練和古文獻訓練為(wei) 基礎,加強外語、中外學術之方法學訓練和國學典籍的創造性詮釋,重視海外中國學術成果的研討,重視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能力。
郭齊勇說,國學不是複古主義(yi) ,“我們(men) 的國學是新國學,是開放的國學,是傳(chuan) 統文化對現代化社會(hui) 的一種呼應和互動。”
(編輯:陳麗(li) 霞)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國學熱背後是常識缺乏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0年06月26日
本報武漢6月25日電(記者甘麗(li) 華 實習(xi) 生單舟)“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對白中常出現"你的內(nei) 人"、"我府上"等詞語。還有一位博士生給導師寄賀卡,竟然寫(xie) 的是"某某先師收"。”在今天舉(ju) 行的武漢大學國學院揭牌儀(yi) 式上,首任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提醒人們(men) 注意國學熱背後的常識缺乏和精神缺失。
郭齊勇教授說,曾經有一位大學教授寫(xie) 過一本關(guan) 於(yu) 老子《道德經》的大學通識教育讀本,其中對“眾(zhong) 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中的“如享太牢”的解釋竟然是“像坐大牢一樣難受”。作為(wei) 一個(ge) 國學教育者,這樣的“笑話”讓他感到“很難為(wei) 情”。
他認為(wei) ,近幾年,我國出現“國學熱”,反映了國民對國學的渴求,應該正確地因勢利導。《論語》、《老子》等國學典籍不能“戲說”、“俗講”,而是要“正講”,而正講的前提就是要讀懂,不能錯得太離譜。
據介紹,武漢大學國學院是目前國內(nei) 僅(jin) 有的擁有“國學”本科、碩士、博士完整培養(yang) 體(ti) 係的教學研究單位。國學本科試驗班已連續10年招生。其要求學生能熟練閱讀中國古典文獻,同時要求至少掌握兩(liang) 門外語。郭齊勇將之形容為(wei) 培養(yang) 一些“讀古書(shu) 的種子”,並能與(yu) 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真正將國學傳(chuan) 播出去。
另一方麵,他很重視國學教育的“草根性”,比起形式,繼承國學精神更為(wei) 重要。他小時候,家裏人自己都吃不飽,母親(qin) 依然會(hui) 把熱騰騰的飯盛給乞討的人吃。國學不僅(jin) 是一門學問,它還是全社會(hui) 的終極關(guan) 懷。民間有“善根”,基於(yu) 國學典籍的文化認同和倫(lun) 理共識對當今社會(hui) 能起到精神安定和心理療傷(shang) 的功能。
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係教授成中英則認為(wei) ,“國學熱”代表了一種新的文化觀,也代表了中國意識和中國價(jia) 值的覺醒,有積極意義(yi) 。國學不僅(jin) 是一個(ge) 空洞的名詞,而是有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是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認識和研究,也是一種文化身份認同。他認為(wei) 國學應有時代內(nei) 涵,從(cong) 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國學的意義(yi) 和期待都是不同的。過分追求經濟發展使人淡薄了人類文化的價(jia) 值,而轉向表麵的東(dong) 西,真正的國學應該把人的生命放進去。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