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好人必有好報——善良小論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初一日己卯
耶穌2017年12月18日
看到這麽(me) 一句話:“希望善良的人,總會(hui) 在某一節點得到命運的饋贈。”希望二字可以去掉。好人有好報,善有善報,一個(ge) 人的善良度與(yu) 其高貴度、幸福度、身心和諧度、人生美好度成正比。這是因果之必然,邏輯之必然,“性與(yu) 天道”之必然。他人和本人希不希望,都無礙於(yu) 這一道德定律的成立。
好人有好報,必須的,必然的,必定的。不僅(jin) 佛經道藏,儒家經典亦如此認定。《易經•坤文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yu) 慶”,把家字換成人字國字,這句話同樣成立。修善積德的好人、好家庭和好國家,必有餘(yu) 慶後福。這就是好有好報。
《係辭上》說:“自天祐之,吉無不利。”有德之人,上順乎天,下信乎人,吉人天相,吉無不利。
《尚書(shu) •蔡仲之命》:“皇天無親(qin) ,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wei) 善不同,同歸於(yu) 治;為(wei) 惡不同,同歸於(yu) 亂(luan) 。”皇天輔之,民心懷之,國家大治,這就是善政德政的好報。
善有善報,與(yu) 上述言論同義(yi) 或近義(yi) ,或具有邏輯一致性。孔子說“仁者壽”,“仁者不憂”,孟子說“仁者無敵”“得道多助”等等,都是不同層麵和領域的善報,
都是善有善報的經典表達。
世人以為(wei) 好人無好報,好人有惡報,是隻見表象不見本質,隻見局部不見整體(ti) ,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不知善惡報應有著無限豐(feng) 富的多樣性。
善惡之報,有顯在報,有潛在報;有即時報,有滯後報;有身體(ti) 報,有心靈報;有世法報,有非世間法報;有物質報,有非物質報;有利益報,有非外在利益報……很多報應,當事人都茫然不覺,遑論外人。
在顯在層麵、現實層麵、政治層麵及法律層麵,如果好人無好報,甚至善人有惡報,那是反常現象,是社會(hui) 非正常、逆淘汰所致。但即使在逆淘汰環境中,好人仍然有其好報,失之東(dong) 隅,收之桑榆;近報自身,遠報子孫。
有時候,沒有好報就是好報,好報反而不是好報。此言繞口,卻是真理,值得深長思。勝利和成功,本來是好事,但對於(yu) 小人來說,往往意味著災禍的降臨(lin) 。故孔子說:“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係辭下》)。對於(yu) 德薄力小者,位尊任重並非福報,而是意味著災難。“鮮不及矣”,及禍遭災也。因此,對於(yu) 一般好人,沒有好到君子程度的好人,位不尊任不重,倒是好事。
還有一種情況,是錯覺和誤認,貌似好人實非好人,貌似善人實非善類。《中庸》修身五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要獲得明辨工夫,明辨是非善惡,必須打好博學審問慎思的基礎,這非一般民眾(zhong) 和外道所能做到,所以好壞不分、善惡不明是普遍現象。
好人有好報,並不意味著好人時時陽光明媚,處處一帆風順,不要奢望,做一個(ge) 好人就可以五福臨(lin) 門。好有很多種,孟子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善人、信人、美人、大人、聖人都是好人,但好的程度和境界不一樣。
換言之,好人,有庶民的好,有士的好,有君子的好,有聖賢的好和大人的好。庶民最好也有限,不可能享有聖賢之福。聖賢也未必享有大人之福。大人德位相稱,位高權重,聖賢則未必都能逢時,但聖賢自有權力之外的福報。
或謂孔子生前四處碰壁一生窮困仿佛喪(sang) 家犬,可見學儒於(yu) 己不利。這就像說中國曆史一片黑暗一樣無知。孔子生前雖無機緣實踐王道,然於(yu) 魯國為(wei) 大夫,在諸侯如大師,在眾(zhong) 多弟子中更是極受尊崇。孔家綿延84代,嫡係子孫世代受到朝廷封賞,被稱為(wei) 天下第一家。論利益,孰大於(yu) 是。
儒家義(yi) 利雙高,論道義(yi) ,固然天下第一;論利益,利他亦利己,利國亦利家,利益子孫後代。孔子團隊中,不少人生前有名有位,死後瓜瓞綿綿。這種盛況,非諸子百家所能望塵,非中外任何學派所能比擬。反儒派法家墨家的命運和下場,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做一個(ge) 好人善人本身就是好報善報。《洪範》五福,第四福是“攸好德”,所好者德,好德就是有福。有德之士,心性光明,心安理得,君子坦蕩,自得其樂(le) ,無入而不自得。這就是大福報啊。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儒家郵報】第285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