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伟德线上平台伟德线上平台創辦於(yu) 西元二〇〇八年,以承續儒家文明、推動中華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堅持儒家立場、民間身份、公益性質,以“立場明、水準高、信息新”為(wei) 工作標準,重點發布當代儒家的最新国际1946伟德成果、社會(hui) 熱點評論及民間社會(hui) 實踐信息,努力打通學術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隔閡。編發《儒家郵報》(電子),主持出版儒生係列圖書(shu) ,組織、支持開展各種思想文化活動。 |
2017年儒家十大熱點
【編者按:在《2017中國大陸儒門大事記》的基礎上,伟德线上平台評選出年度十大熱點,涉及建言諫議、国际1946伟德、文化事件等各個(ge) 方麵,反映了中國當代儒家的最新發展狀況。現予公布,進退得失,以資當世。伟德线上平台編輯部於(yu) 孔子2569年暨耶穌2018年1月2日】
(一)儒學複興(xing) 進入“重建經學”新階段
(二)傳(chuan) 承發展傳(chuan) 統文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中共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
(三)“家與(yu) 孝”討論,凸顯“人倫(lun) ”的獨特地位
(四)對“大陸新儒家”的評議繼續深化,“新康有為(wei) 主義(yi) ”隱然成型
(五)敦和基金會(hui) 探索國學領域機構發展模式,諸多民間儒家社會(hui) 組織獲得助力
(六)康曉光批判“公益商業(ye) 化”,捍衛儒家公益之道
(七)陽明學不斷升溫,儒學已成為(wei) 當代可供選擇的思想資源
(八)學者持續倡議中國儒學學科建設,研究啟動儒學教材編纂
(九)中伊開展文化學術交流,推進“儒伊對話”接續回儒傳(chuan) 統
(十)孔子誕辰祭祀活動地域範圍迅速擴大,祭禮儀(yi) 式日益完善
在中國大陸,新的儒學思潮伴隨著經學的重新發現和複興(xing) ,這一現象在2017年仍舊是熱議的話題。複旦大學鄧秉元教授主編的《新經學》、蔣慶先生回應楊國榮教授的文章和上海召開的“儒家哲學的多維形態”研討會(hui) 等都圍繞著這一話題展開。“重建經學”已成為(wei) 當代儒學的核心議題。
早在2012年出版的《經學研究》第一期“經學的新開展”發刊詞中,作者就已經說明,經學研究並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經學文獻和曆史的研究,而是要激活經學中的義(yi) 理來思考百年來中國政治和社會(hui) 的轉型,接續華夏正統,再造中國文明,並試圖思考何為(wei) 人類美好的生活方式等根本問題。這一旨趣首先在於(yu) 反思中國近代形成的學科劃分對作為(wei) 整體(ti) 的經學的破壞,尤其是反思儒學哲學化的危害,並要求研究者首先對儒學有真實的信仰,這在蔣慶先生對楊國榮教授對“儒學經學化”的擔憂的回應文章和曾亦、郭曉東(dong) 、餘(yu) 治平、陳暢等學者的會(hui) 議討論中都有所體(ti) 現。
“重建經學”既是儒學內(nei) 部從(cong) “四書(shu) ”學向作為(wei) 根源的“五經”學的複歸,也是對儒學在西學範式下的困境的自覺反思和掙脫,其間盡管有種種問題和爭(zheng) 議,但是著眼於(yu) 根本性的政教問題的經學已經在新的曆史觀中展開了自身,並為(wei) 儒家和中國的未來構想了新的可能。
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正式公布。《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zhuan) 題闡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作,提出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十八條意見,明確要求弘揚仁愛、孝悌、修齊治平等核心思想理念,促進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此文件的印發,標誌著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
10月18日,習(xi) 近平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做報告,首次以執政黨(dang) 全國代表大會(hui) 文件的形式提出“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表明執政黨(dang) 徑由經濟、政治職能回歸文明初心。
從(cong) 2013年習(xi) 近平曲阜之行,2014年習(xi) 近平牽手中華孔子學會(hui) 會(hui) 長湯一介,到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並發表講話,再到今年兩(liang) 辦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十九大高揚文化自信,這是一場真正意義(yi) 上的文化複興(xing) ,它追求的是我們(men) 曆史、社會(hui) 和國家的內(nei) 在目標,是當代生活和生命與(yu) 古典精神和優(you) 雅趣味的融會(hui) 貫通。
張祥龍教授2017年出版了《家與(yu) 孝》一書(shu) 並召開了新書(shu) 研討會(hui) ,而後複旦大學徐英瑾教授對張祥龍教授的學術理路和觀點進行了批評,禮希同、蔡祥元、黃啟祥等學者又為(wei) 張祥龍教授作了澄清和辯護,使得這一問題的討論更加深入和具有啟發性。年底,《讀書(shu) 》雜誌組織了該書(shu) 和吳飛教授《人倫(lun) 的“解體(ti) ”:形質論傳(chuan) 統中的家國焦慮》一書(shu) 的共同研討會(hui) ,使得“人倫(lun) ”在中西比較的視野中顯示出了獨特的地位。
研討會(hui) 中的學者以及針對徐英瑾教授的質疑的辯護者主要指出了通過哲學討論“家庭”和“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並強調了“家”對儒家複興(xing) 和人類文明的根本重要性。張祥龍教授主要通過現象學方法對實際生活經驗的動態揭示從(cong) 而實現了對“家庭”和“孝”的哲學分析,指出其是人類的根本的時間性生存經驗,試圖通過喚醒“家”來實現儒家的複興(xing) 以及對全球現代性進行了批判。這也是張祥龍教授十多年來思考的成果,並對學界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
正如很多評論者指出的,張祥龍教授的工作開啟了一種現象學儒學的研究路向,在喚起儒家根本的生存樣態的同時避免了概念化哲學的弊端。而在“人倫(lun) 敗壞”的現代社會(hui) ,張祥龍教授的工作更具有直接的啟發意義(yi) 。
2017年,“大陸新儒家”依然受到各方關(guan) 注。張旭、曾海龍等學者闡明了作為(wei) “新康有為(wei) 主義(yi) ”的“大陸新儒家”的發展脈絡、現代性主張及其與(yu) 現代新儒家和早期“大陸新儒家”的思想差異。“大陸新儒家”是一個(ge) 主張以公羊學或政治儒學建構現代性的學術群體(ti) ,早期以蔣慶、陳明、康曉光等學者為(wei) 主要代表。近年來“大陸新儒家”興(xing) 起的一波潮流——“新康有為(wei) 主義(yi) ”以曾亦、幹春鬆、唐文明等學者為(wei) 主要代表。
而作為(wei) 批評的一方,蕭武、鞠曦、葛兆光、紀贇等人強烈抨擊了“大陸新儒家”的政治與(yu) 儒教訴求,肖強與(yu) 杜運輝亦分別立足於(yu) 現實政治架構與(yu)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主導地位的角度對“大陸新儒家”的主張提出了批評。葛兆光的觀點引起了齊義(yi) 虎、餘(yu) 東(dong) 海、張晚林、丁紀等多位儒家學者的回應。對“大陸新儒家”給予同情性了解者,如任劍濤認為(wei) “大陸新儒家”的主張無法擺脫“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毛朝暉則倡導借鑒新加坡經驗修正“大陸新儒家”的現代性主張。
對現代性的追求是中華民族百餘(yu) 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對“大陸新儒家”的關(guan) 注與(yu) 批評展現了以傳(chuan) 統的儒家資源建構中華民族現代性過程中的思想交鋒,本身就表明了儒家思想具有現代性價(jia) 值。可以預見,有關(guan) “大陸新儒家”的爭(zheng) 議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懷揣著文化夢想,一心致力於(yu) 國學傳(chuan) 承事業(ye) ,卻因為(wei) 機構治理、募款能力有限,缺乏同行或跨界的交流平台等原因導致生存狀況不穩定,行政辦公經費緊張,處於(yu) 孤掌難鳴的境地,這是當前國內(nei) 許多致力於(yu) 開展國學傳(chuan) 承的社會(hui) 組織所麵臨(lin) 的共同困境。
2016年起,敦和基金會(hui) 的聚焦文化領域,資助弘揚和踐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公益組織與(yu) 研究機構,致力於(yu) 為(wei) 開展國學傳(chuan) 承的各類社會(hui) 組織提供資金以及其他配套支持,促進組織個(ge) 體(ti) 成長及交流合作,探索國學領域行之有效的資助模式,提升國學傳(chuan) 承係統效率。2017年,種子基金再次資助了包括河北省儒學會(hui) 、曲阜國學院、上海秋霞圃傳(chuan) 統文化研究院、伟德线上平台等15家民間國學社會(hui) 組織,助力其健康發展,激發其創新活力。11月9日,“敦和•蓮子計劃——書(shu) 院及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傳(chuan) 播項目扶持基金”在北京正式啟動,旨在支持包含書(shu) 院在內(nei) 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傳(chuan) 播推廣機構中的優(you) 秀項目。
根據敦和基金會(hui) 的戰略構想,就是將通過包括種子基金計劃在內(nei) 的各類項目,致力於(yu) 提升教化係統,並通過優(you) 化整個(ge) 教化係統追求整體(ti) 的效率,形成一個(ge) 平衡的、健康的生態係統,最終達到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人類和諧的目標。由此可見,敦和基金會(hui) 的目標不可謂不宏大,行動不可謂不有力,值得期待。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公益慈善事業(ye) 也迅猛發展,但公益與(yu) 商業(ye) 關(guan) 係問題日益深化,亦日益激化,已經發展成為(wei) 一個(ge) 真正的“時代問題”。2017年,中國公益界領袖人物徐永光出版《公益向右,商業(ye) 向左》專(zhuan) 著,對這個(ge) 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引發高度關(guan) 注。9月14日,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康曉光發表《駁“永光謬論”——評徐永光<公益向右,商業(ye) 向左>》一文,向“公益商業(ye) 化”發出“檄文”,在社會(hui) 領域掀起軒然大波,引起公益行業(ye) 關(guan) 於(yu) “公益市場化”“社會(hui) 企業(ye) ”等相關(guan) 話題的大討論,並入選“2017中國公益年會(hui) ”發布的2017年度十大公益新聞。
康文認為(wei) “永光謬論”是屬於(yu) 這個(ge) 時代的“謬論”,也是這個(ge) 時代的悲哀。這種謬論嚴(yan) 重地違背了儒家的核心價(jia) 值,既消解了“君子”與(yu) “小人”的區別,因此不承認“義(yi) 利之辨”,甚至也不再存在“人禽之辨”,從(cong) 而在根本上否定人的“仁愛之心”,否定人利他的可能性。
康曉光以“自反而縮,雖千萬(wan) 人,吾往矣”的大丈夫氣概,麵對洶洶時代浪潮,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從(cong) 理論上、根本上厘清公益與(yu) 商業(ye) 關(guan) 係,以此明辨是非、正本清源,極力呼籲弘揚傳(chuan) 統儒家之“道”以駕馭現代商業(ye) 之“術”,可謂儒門衛道士發出的公益宣言。
近來年,陽明學逐漸成為(wei) 大眾(zhong) 聚焦的熱點,2017年仍舊熱度不減。“人類智慧與(yu) 共同命運——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山東(dong) 省中華文化公開課(陽明學公開課係列)”、“第五屆知行論壇暨文化複興(xing) 與(yu) 陽明學的當代傳(chuan) 承發展國際學術大會(hui) ”、“紀念王陽明誕辰5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陽明學文獻與(yu) 思想研討會(hui) ”等有關(guan) 陽明學的會(hui) 議相繼召開,表明了“陽明學熱”這一現象在2017年的持續存在。
“陽明學熱”並不僅(jin) 僅(jin) 表現在學術界,而且在民間和企業(ye) 家們(men) 中間產(chan) 生了廣泛的影響,從(cong) 而更加突出了陽明心學在當代的價(jia) 值。中國經濟經曆了近四十年的高速發展,金錢崇拜、價(jia) 值迷失、人倫(lun) 敗壞等等問題越來越嚴(yan) 重,人們(men) 開始回到傳(chuan) 統思想中去尋求解決(jue) 的資源。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使人們(men) 在這個(ge) 越發庸俗的時代可以感受到“心”的力量,同時也暗合了執政層提出的“文化自信”。
盡管有董平、吳震、朱承等學者指出當下的“陽明學熱”存在著表麵化和“心靈雞湯”化等缺陷,但是民間的需求並不與(yu) 學術界的要求同步。從(cong) 積極的方麵看,“陽明學熱”意味著儒學逐漸進入到了當代人的可供選擇的思想資源中,預示著儒學將成為(wei) 更多中國人接受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倡導儒學學科體(ti) 係的建設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2017年,與(yu) 年初兩(liang) 辦出台《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加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學科建設”的要求相呼應,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於(yu) 3月5日再次聚集相關(guan) 學者,召開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無獨有偶。9月16日,中國儒學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在北京中國國學中心舉(ju) 行,中國儒學教材編纂計劃首批成果由儒學通論(“八通”)、經典研讀、專(zhuan) 題研究三部分內(nei) 容構成。
至此可見,儒學學科建設的議題已由倡議“高校將儒學設立為(wei) 一級學科”遞進為(wei) “儒學學科如何建設”、“儒學教材如何編撰”,是為(wei) 構建中國儒學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的開端,勢必將會(hui) 推動儒學學科的建設,完善儒學教育體(ti) 係,從(cong) 而全麵推動儒學複興(xing) 的發展。
1月8日,由河北大學伊斯蘭(lan) 國家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伊朗德黑蘭(lan) 書(shu) 城聯合主辦,河北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承辦的“孔子與(yu) 薩迪在當代——文化巨人以及他們(men) 背後的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曆史文化名城保定召開。伊朗薩迪學研究中心、河北省傳(chuan) 媒與(yu) 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伊朗駐華使館文化處、雲(yun) 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智庫聯盟協辦了研討會(hui) ,伟德线上平台、端莊書(shu) 院、中華儒士社等多家文化單位對研討會(hui) 提供了支持。
10月30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的“國際儒學論壇——中國文明與(yu) 伊朗文明對話”在伊朗首都德黑蘭(lan) 舉(ju) 行。在為(wei) 期兩(liang) 天的對話活動中,來自中國、伊朗、日本、法國等國家的100多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儒家思想與(yu) 伊朗古代倫(lun) 理學的比較研究、古代絲(si) 綢之路與(yu) 中伊文明交流的曆史及啟示、今日“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和意義(yi) 、波斯語與(yu) 伊朗文學在中國的現狀、今昔中伊文化科技交往機製探析等多項議題開展學術交流。
消除“文明的衝(chong) 突”的雜音,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既是“孔子與(yu) 薩迪在當代”的共同心願,又是“中國文明與(yu) 伊朗文明對話”在新時代應當擔負的新使命。推進“儒伊對話”,接續回儒傳(chuan) 統,有助於(yu) 今人探尋伊斯蘭(lan) 教中國化的基本路徑,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與(yu) 往年相比,國內(nei) 2017年的紀念孔子誕辰活動無論從(cong) 數量、質量較往年相比都有大幅度突破,儀(yi) 式越來越規範完善,大到各省會(hui) 城市、縣市區,小到街鎮鄉(xiang) 村,均有消息傳(chuan) 出,參與(yu) 組織包括官方組織、中小學、大學以及民間團體(ti) ,而且政府日益成為(wei) 主導方。
放眼國際,如美國首屆孔子國際文化節舉(ju) 辦祭孔儀(yi) 式、日本長崎和衝(chong) 繩孔廟舉(ju) 辦釋奠禮、澳大利亞(ya) 堪培拉首次舉(ju) 行祭孔大典、韓國沃川郡青山鄉(xiang) 校舉(ju) 辦秋季祭孔、緬甸曼德勒孔教學校隆重舉(ju) 辦祭孔儀(yi) 式暨教師節慶祝活動、印尼舉(ju) 辦2017年世界孔教(儒教)大會(hui) 、新加坡南洋孔教會(hui) 舉(ju) 辦至聖先師孔子2568年聖誕暨南洋孔教會(hui) 103周年慶典等等,格外引人注目,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的普世價(jia) 值。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發起成立的全球祭孔聯盟,中國孔子網融媒體(ti) 聯合全國多家電視台和網媒,於(yu) 9月28日舉(ju) 行“2017全球同祭孔”活動,同步直播了全球20多家祭孔聯盟單位的祭孔大典,對在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nei) 普及祭孔規範,傳(chuan) 播儒家文化,實現文明教化等,都起到了宏遠而深刻的意義(yi) 。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