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裏克 • 施萊瑟】論主流哲學的排外傾向

欄目:思想評論
發布時間:2017-11-09 20:24:32
標簽:

論主流哲學的排外傾(qing) 向

作者:埃裏克 • 施萊瑟

譯者:吳萬(wan) 偉(wei)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九月廿一日庚子

          耶穌2017年11月9日

 

本文是對萬(wan) 百安最近在《永世》雜誌上發表的“西方哲學的種族主義(yi) 色彩”的批判。

 

所謂的西方主流哲學其實思想狹隘,缺乏想象力,甚至非常排外。我知道,這個(ge) 指控非常嚴(yan) 重。但是,若非如此,我們(men) 何以解釋這樣一個(ge) 事實:中國、印度、非洲和美國土著的豐(feng) 富哲學傳(chuan) 統在歐美大學的幾乎所有哲學係都被徹底忽略呢?

 

從(cong) 前,西方哲學更加開放和更具世界主義(yi) 的情懷。《論語》這部記錄了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言行的儒學經典,被耶穌會(hui) 士第一個(ge) 翻譯成歐洲語言。他們(men) 受過西方哲學的嚴(yan) 格訓練,對亞(ya) 裏斯多德的哲學傳(chuan) 統非常熟悉。他們(men) 為(wei) 譯文起名為(wei) 《中國賢哲孔子》(Confucius SinarumPhilosophus,1687年)....

 

為(wei) 什麽(me) [西方哲學的態度改變如此之大]?帕克[Peter Park]令人信服地指出,把非洲和亞(ya) 洲排除在哲學經典之外是受到了兩(liang) 個(ge) 相互關(guan) 聯的因素的影響。一方麵,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哲學的捍衛者有意重寫(xie) 了哲學史,從(cong) 而將其批判唯心主義(yi) 描繪成所有早期哲學發展的頂峰,在早期哲學探索發展的過程中,有的哲學的理論獲取了一定的成功,有的沒有。另一方麵,歐洲知識分子逐漸接受了白人種族優(you) 越論的觀點並且將其係統化,意味著非白人群體(ti) 產(chan) 生不了哲學。(甚至連出生於(yu) 北非的聖奧古斯丁也在歐洲藝術中被典型地描述為(wei) 白人)。所以,將非歐洲哲學排除在經典之外是一個(ge) 決(jue) 策,而非人們(men) 一直堅持的信念。該決(jue) 策並非基於(yu) 理性論證而是因為(wei) 辯論的需要,涉及到歐洲哲學中的親(qin) 康德學派,同時也有種族主義(yi) 觀點作祟,它們(men) 在科學上經不起推敲和在道德上令人覺得可恥。

 

“西方”的學院派哲學忽略或者蔑視中國、印度和非洲的思想傳(chuan) 統。這種局麵必須改變。----萬(wan) 百安“西方哲學的種族主義(yi) 色彩”《永世》(Aeon)

 

在社交媒體(ti) 上廣泛轉載的萬(wan) 百安的文章在某種意義(yi) 上是早就應該完成的,在另外一個(ge) 意義(yi) 上非常令人困惑。首先,種族主義(yi) 和排外主義(yi) 的曆史來源於(yu) 柏拉圖的哲學傳(chuan) 統中是重複出現的模式,清晰和直率地了解這些非常重要。對於(yu) 這個(ge) 源於(yu) 柏拉圖的傳(chuan) 統真正存在四個(ge) (雖然常被人誤解為(wei) 一個(ge) )獨特的誘惑:1)認知等級體(ti) 係的立場雖然很複雜,但與(yu) 民族/種族/地理綁在一起。顯然,民族、種族、地理不是一回事,如果願意,你能夠做出區分。這樣的等級體(ti) 係與(yu) 2)價(jia) 值觀或者政治權利的等級體(ti) 係綁在一起。這個(ge) 等級體(ti) 係承認3)各種不同的優(you) 生學工程。哲學的特征體(ti) 現為(wei) 4)雙重運動,其中有關(guan) 於(yu) 詭辯或者其他虛假哲學的爭(zheng) 論,與(yu) 此同時,所謂的“質樸的智慧”被簡單地抹去。

 

雖然充滿熱情地為(wei) 思想開放和世界主義(yi) 辯護令人高興(xing) ,但這些並不是一回事。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人們(men) 能夠拒絕承認上述四點,不做世界主義(yi) 者。因為(wei) ,人們(men) 可以是思想開放的特殊論者或者地方主義(yi) 者。在整篇文章中,萬(wan) 百安非常巧妙地假設唯一合理的立場就是世界主義(yi) 。雖然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喜歡世界主義(yi) 的折中主義(yi) 觀念,兼收並蓄多個(ge) 思想傳(chuan) 統,但是,除了再度接受柏拉圖傳(chuan) 統中的罪惡之外,還有其他很多選擇,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人們(men) 不妨考慮探索其他傳(chuan) 統的理由之一是更加充分地意識到自己傳(chuan) 統中的特殊性和缺點,為(wei) 的是知情而小心地擴展它(避免重犯過去的錯誤)。我自己(業(ye) 餘(yu) 愛好者的立場)認為(wei) 這句話很好地描述了很多傳(chuan) 統都值得擁有的態度。

 

我並沒有挖苦嘲諷萬(wan) 百安的文章的意思。這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我認為(wei) 該文比去年在《紐約時報》哲人之石的文章“哲學若無多樣性,隻配稱為(wei) 歐美哲學”(《愛思想》2016-05-16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575.html)好得多。*[1]我特別高興(xing) 的是他開始了這個(ge) 早就應該啟動的重要過程,把薩義(yi) 德的“東(dong) 方主義(yi) ”的深刻見解融入到專(zhuan) 業(ye) 哲學研究領域。但是,我認為(wei) 萬(wan) 白安並沒有嚴(yan) 肅對待其在《永世》上的文章。(或許他在書(shu) 中深刻闡述了這個(ge) 問題。)

 

如果我們(men) 回顧萬(wan) 百安的敘述(引用了帕克的書(shu) 《非洲、亞(ya) 洲和哲學史:哲學經典形成中的種族主義(yi) 》2014)中兩(liang) 個(ge) 特別的忽略:首先,沒有論述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yi) 或軍(jun) 事(和越來越明顯的經濟)的優(you) 越性。[2](有些反諷意味的是,歐洲之外的德國帝國主義(yi) 並不像其歐洲競爭(zheng) 者的那麽(me) 成功,這或許與(yu) 其深刻認同希臘文化和哲學有些關(guan) 係。)其次,恰恰是康德的世界主義(yi) 連同其追求即便不是世界共和國但至少是全球聯盟的包含進步思想的曆史觀十分吻合帝國主義(yi) 的和種族主義(yi) 的傾(qing) 向。(這裏,我們(men) 也必須注意到康德的哲學為(wei) 更加高貴的世界主義(yi) 理想提供了資源,為(wei) 此萬(wan) 百安似乎很欣賞。)這些缺失與(yu) 違心將哲學史置於(yu) 特定背景下(曆史化)有共同之處。++ [3]但是,隨著大亞(ya) 洲文化的軍(jun) 事和經濟實力的重新崛起,英美大學在這些地區開辦新的校區,我們(men) 應該期待人們(men) 對這些不同哲學的興(xing) 趣會(hui) 越來越濃厚,還可能出現令人興(xing) 奮的綜合哲學的新發展。

 

請讓我用一個(ge) 觀察結束本文。萬(wan) 百安聲稱“所謂的西方主流哲學其實思想狹隘,缺乏想象力,甚至非常排外。”[4]但是,他的證據1)首先是曆史性的(即有關(guan) 經典的事實);2)專(zhuan) 業(ye) 哲學中的課程缺陷(curricular lacunae);3)某些哲學院係成員的特殊排外行為(wei) 的報告。所有這些都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但是,這並不能證明“所謂的西方主流哲學其實是思想狹隘,缺乏想象力,甚至非常排外的”。因為(wei) ,對大部分專(zhuan) 業(ye) 哲學(即占主導地位的分析哲學傳(chuan) 統)來說,曆史經典最多是一種教學手段。經典的影響當然很大,但是基本上是間接的,而且常常被從(cong) 事哲學研究的領軍(jun) 人物拐彎抹角地勉強承認。雖然人們(men) 承認課程阻礙了學生想象力的充分發揮,但是,事實上當今哲學領域存在著冒險的精神,有很多綜合性的哲學研究項目正在發展中。也就是說,萬(wan) 百安沒有從(cong) 事主流哲學研究,因而沒有能揭露其真麵目。[5]那是他的權利。但是,沒有這種徹底的參與(yu) ---請對比薩義(yi) 德的“東(dong) 方主義(yi) ”---人們(men) 能夠預測,隻有皈依宗教者才令人信服。那是我們(men) 所有人的損失。[6]

 

 


注釋:


[1]為(wei) 什麽(me) 更好?因為(wei) 這個(ge) 傳(chuan) 統的某些更好的世界主義(yi) 本能這次沒有被抹去。

[2]帕克本人的確提到了帝國主義(yi) 和殖民主義(yi) 的意義(yi) 。有機會(hui) 的話,我會(hui) 更詳細討論這個(ge) 話題。

[3]經常閱讀本刊的讀者知道我不是純粹的曆史主義(yi) 者。

[4]我並不喜歡“西方/西方的”等術語,因為(wei) 它產(chan) 生一種傾(qing) 向,把並不處於(yu) 西方想象中的其他所有哲學傳(chuan) 統都從(cong) 柏拉圖傳(chuan) 統中排除出去。

[5]那不是他的目標:“我並不是說主流的英美-歐洲哲學不好而所有其他哲學都好。”

[6]感謝利亞(ya) 姆 • 科菲 • 布萊特(Liam Kofi Bright)和艾米 • 奧伯丁(Amy Olberding)參與(yu) 本文若幹主題的討論。


 

注:

譯自:On the Xenophobia of MainstreamPhilosophy by Eric Schliesser

 

【作者簡介】埃裏克 • 施萊瑟(Eric Schliesser),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客座研究教授和荷蘭(lan) 阿姆斯特丹大學政治學教授。


譯者按:特別感謝作者的翻譯授權和萬(wan) 百安教授對譯稿提出的修改意見。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