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的家規、學規與鄉規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7-11-07 20:07:10
標簽:

 王艮的家規、學規與(yu) 鄉(xiang) 規

作者:朱兆龍、 陳凡、 顧禮學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年11月6日第六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九月十八日丁酉

          耶穌2017年11月6日

 

    


清代刊印的《明儒學案》書(shu) 影,這一頁介紹的是王艮


王艮(1483-1541),字汝止,號心齋,出生於(yu) 鹽丁家庭,由燒鹽賣鹽而自學成才,38歲師從(cong) 王陽明改原名銀為(wei) 艮,首開以“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成為(wei) 中國思想史上泰州學派的創始人。

 

在王艮的理論體(ti) 係中,家風家規、鄉(xiang) 規民約的論述有三成左右,王艮理解和講授的“修齊治平”,是他對自身經曆的體(ti) 悟與(yu) 升華,具有很強的平民性,容易踐行、普及和傳(chuan) 承。

 

王艮製定的家規——《孝悌箴》

 

王艮11歲輟學上灶,燒鹽八年,賣鹽六年,飽嚐鹽民生活的辛酸。他的父親(qin) 要上灶燒鹽,勞苦不堪。母親(qin) 要照料他弟兄七人,有時還要上灶操作,過勞而病逝時王艮隻有14歲,他的心中刻下了報恩父母的赤子烙印。

 

王艮弟兄長大後,勞動力增多產(chan) 鹽亦多,王艮去山東(dong) 賣鹽也有一些收入,家庭經濟好轉,弟兄們(men) 先後結婚成家,此時孝悌問題便顯露出來了。

 

一天,王艮早起讀書(shu) ,看到父親(qin) 用冷水洗臉,準備趕去官府應差。時值冬寒水冷,王艮自責不已,從(cong) 此代父親(qin) 去服差役。還有一次,家中各房弟媳議論起自己嫁妝的厚薄,王艮召集眾(zhong) 兄弟,請父親(qin) 和繼母坐於(yu) 堂上,講述“眾(zhong) 人離,起於(yu) 財物不均”的道理,將各房財產(chan) 置於(yu) 庭中,綜合分配,家庭歸於(yu) 和睦。

 

王艮從(cong) 29歲開始自學《孝經》《論語》《大學》,將書(shu) 卷在袖子裏,遇到有學問的人就請教,他對《孝經》深有體(ti) 悟,認為(wei) “孝者,人之性也,天之命也,國家之元氣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為(wei) 仁之本也”。於(yu) 是他結合家中情況,寫(xie) 下《孝悌箴》,作為(wei) 自家的家規。

 

王艮以“孝悌”為(wei) 立足點的家規,目的在於(yu) 加強家庭的團結和睦,這是他對實踐的考察和總結。

 

孝是對父母的尊重,父母有不妥的舉(ju) 動,亦應勸止。王艮的父親(qin) 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家中寬裕後,子女們(men) 不讓他上灶辛苦,他閑得無聊,竟去瓦舍勾欄娛樂(le) ;王艮勸止後,他又到海灘上去張網捕大雁;王艮再次勸止後,他就回家燒香叩頭拜鬼神;王艮又勸他傳(chuan) 承先人向善的傳(chuan) 統,他這才安心頤養(yang) 晚年。

 

悌是對弟兄的友愛。王艮將弟兄們(men) 可以讀書(shu) 的孩子集中起來,聘請塾師啟蒙,自己不時去查看輔導,有不守規矩的孩子,他就令其到“退省處”站立麵壁,以促幡悟。一段時日後,孩子們(men) 都能遵守規矩,學業(ye) 上也有了長進。在《孝悌箴》的引導下,七個(ge) 弟兄八幢茅屋的大家庭,富庶和睦,秩序井然,人丁興(xing) 旺,家風昌盛。

 

王艮製定的學規——《樂(le) 學歌》

 

嘉靖初年,王艮從(cong) 王陽明處學成歸來,開館傳(chuan) 學。他的學生中有燒鹽製磚打魚砍柴的人,也有商販傭(yong) 人戍卒胥吏等,鄰裏鄉(xiang) 人傍晚收工後也到王家來聽講論學,不分老幼貴賤,王艮一律平等對待,認真教學,開平民教育的新風。

 

王艮在教學中發現,來自文盲家庭的學生,感到學術用語深奧,雖用白話解釋亦不甚理解;能夠學進去的則在孔孟規矩前畏葸不前;一些世家子弟則露出“燕安氣”,即喜歡參加一些體(ti) 麵的學術活動和宴飲,卻不知禮儀(yi) 進退。針對這種種現象,王艮一一指出,正麵啟發糾正。隨著學生日益增多,王艮寫(xie) 了《樂(le) 學歌》作為(wei) 學館守則,讓學生弟子們(men) 吟唱踐行:

 

人心本自樂(le) ,自將私欲縛。私欲一萌時,良知還自覺。一覺便消除,人心依舊樂(le) 。樂(le) 是樂(le) 此學,學是學此樂(le) 。不樂(le) 不是學,不學不是樂(le) 。樂(le) 便然後學,學便然後樂(le) 。樂(le) 是學,學是樂(le) 。嗚呼,天下之樂(le) 何如此學,天下之學何如此樂(le) !

 

《樂(le) 學歌》簡明通俗,寓規勸於(yu) 歌詞,置道理於(yu) 吟詠,闡明了三層意思:學習(xi) 是件快樂(le) 的事,對於(yu) 所學的知識,理解得越透徹就越感到快樂(le) ;學習(xi) 是件自省的事,在學習(xi) 中克服個(ge) 人的私心雜念能使人感到快樂(le) ;學習(xi) 又是件永續的事,應當學是樂(le) 、樂(le) 是學地快樂(le) 生活下去。

 

《樂(le) 學歌》匡正了弟子們(men) 的學習(xi) 態度,有助於(yu) 學生學業(ye) 的進步和品德的養(yang) 成。王艮傳(chuan) 學五年後,外地學生中就有五人中了舉(ju) 人,兩(liang) 人中了進士。在王艮前兩(liang) 批共計三十多名學生中,四成是當地王氏族人,《樂(le) 學歌》作為(wei) 書(shu) 院的規則,也豐(feng) 富了王氏的家規。

 

王艮製定的鄉(xiang) 規——《淮揚鄉(xiang) 約》

 

嘉靖十五年(1536年),新任巡鹽禦史洪垣到任揚州,聽說王艮講學成就斐然,當地民風淳樸,便親(qin) 臨(lin) 考察。他參加王家草堂的晚餐,見諸生鹹菜就粥,默然進食,麵無不悅之色;次晨出席晨課,見諸生隊列恭候,進退依禮,斂容肅觀,王艮開講簡潔透徹,諸生認真默記。洪垣對此十分欣慰,決(jue) 定以此為(wei) 榜樣,請王艮起草一份簡便易行的鄉(xiang) 約,以資鄉(xiang) 風民俗。

 

王艮慨然應允,命小兒(er) 子執筆,按照王陽明在江西發布的鄉(xiang) 約,結合揚泰鹽場的民風現狀,口授而成。這裏略去導語和結束語,將部分重要內(nei) 容與(yu) 讀者分享:

 

善自為(wei) 善,與(yu) 人為(wei) 善。俱要勤吾耕煎,守吾門戶,愛吾身命,保吾室家。務須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婦隨,長惠幼順。毋以強淩弱,毋以眾(zhong) 暴寡,毋以奸欺良,毋輕易忿爭(zheng) 。小心奉官法,勤謹辦國課,恭儉(jian) 以守家業(ye) ,謙和以處鄉(xiang) 裏。見善互相勸勉,見惡互相勸誡,務興(xing) 禮儀(yi) 之習(xi) ,永為(wei) 良善之民。

 

善移風俗,守身榮鄉(xiang) 。婚喪(sang) 病節,切毋淫侈自困,寅支卯糧;嫁娶之家,勿計聘財妝奩,大事酒食;居喪(sang) 之家,務勿鼓樂(le) 事神,竭貲費財;奉親(qin) 養(yang) 老,務勿薄養(yang) 厚葬,淒涼其身;病宜求醫,務勿聽信邪術,專(zhuan) 事巫禱;親(qin) 朋往來,宜貴誠心實禮,切勿虛文奢靡。

 

善愛眾(zhong) 人,善待眾(zhong) 人。尊老敬長,叉手禮讓道旁。和鄰睦陌,答問笑言相向。慈善為(wei) 懷,扶助鰥寡孤獨。仗義(yi) 疏財,賑濟水旱災荒。

 

洪垣看後,認為(wei) 這是一份接地氣的鄉(xiang) 約,當即批轉兩(liang) 淮三十個(ge) 鹽場公布遵行,使其所行之地成為(wei) “煥然文明之鄉(xiang) ”。

 

王艮作為(wei) 一個(ge) 平民學者,從(cong) 鹽民家庭的生活願景出發,從(cong) 鹽場的社會(hui) 生活實際出發,寫(xie) 出的《孝悌箴》《樂(le) 學歌》《淮揚鄉(xiang) 約》沒有深奧空洞的語言,沒有聲色俱厲的規定和戒條,更沒有高官厚祿的利益誘導,反映了平民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對家庭和睦的向善追求,對社會(hui) 和諧平等的希冀,書(shu) 寫(xie) 了中國家規鄉(xiang) 約史上一個(ge) 獨特的篇章。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