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e) 儒學的探索
作者:黎紅雷(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十六日丙寅
耶穌2017年8月5日
企業(ye) 儒學,是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ye) 中的應用與(yu) 發展,它將儒家的治國理念轉化為(wei) 現代企業(ye) 的治理哲學,以儒學之道駕馭現代管理科學之術,不但解決(jue) 了企業(ye) 自身的經營管理問題,而且為(wei) 儒學在當代的複興(xing) 開拓了新的途徑。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尊敬儒家先師孔子,承擔儒家曆史使命,踐行儒家管理理念,秉承儒家經營哲學,弘揚儒家倫(lun) 理精神,履行儒家社會(hui) 責任,在企業(ye) 的組織、教化、管理、經營、品牌塑造、領導方式、戰略變革、社會(hui) 責任等方麵,對企業(ye) 儒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擬家庭化的企業(ye) 組織形態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視家庭的族群,儒家學派是世界上最重視家庭的思想學派。在儒家看來,家庭組織是所有社會(hui) 組織的基礎,家庭關(guan) 係是所有社會(hui) 關(guan) 係的前提,家庭製度是所有文明製度的起點。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承續傳(chuan) 統的家文化,企業(ye) 家把公司當作“家”,把員工當作“家人”,自己則當一名盡職盡責的“大家長”。在這樣的互動參與(yu) 過程中,員工逐漸養(yang) 成了主人翁精神,對企業(ye) 產(chan) 生了依戀和熱愛,使勞資關(guan) 係更為(wei) 和諧,企業(ye) 氛圍更為(wei) 融洽。這樣的“擬家庭化組織”,既維護了組織的秩序又滿足了員工的情感需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這樣的企業(ye) 裏,老板不是像有的企業(ye) 家那樣,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機器用,把機器往死裏用;而工人們(men) 也沒有把老板僅(jin) 僅(jin) 當成提款機。
教以人倫(lun) 的企業(ye) 教化哲學
在儒家看來,對於(yu) 人的教育,最根本的是倫(lun) 理道德的教化,由此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儒家教化傳(chuan) 統。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立誌以儒家思想構建學習(xi) 型企業(ye) ,積極推行人倫(lun) 教化,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德才兼備的棟梁人才。在他們(men) 看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以“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作為(wei) 人生圓滿的最高追求。而“五福”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好德”,德行是因,長壽、富貴、康寧、善終都是果,有因才有果。我們(men) 隻要把好德的因種好了,長壽、富貴、康寧、善終就自然會(hui) 有結果,才有真正的“五福臨(lin) 門”。現在有的人把其他四福丟(diu) 了,隻剩下追求財富,就偏離了富貴、康寧、長壽,丟(diu) 掉了好德,最後也沒有善終。企業(ye) 不僅(jin) 僅(jin) 隻是提供給員工一個(ge) 工作崗位和工資,最重要的是要給員工營造一個(ge) 學習(xi) 成長的環境。員工不能一味沉浸於(yu) 追求利益,停留在每天獲得一點工資上,最重要的是要成長,成長才是大利。而從(cong) 企業(ye) 來說,能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一批又一批承擔中華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棟梁之材,則是光榮的使命和最高的追求。
道之以德的企業(ye) 管理文化
“德治”是儒家管理哲學的基本原則。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他認為(wei) ,用政令來引導,用刑罰來規範,被管理者隻是企求免於(yu) 犯罪,內(nei) 心卻沒有羞恥感;用德教來引導,用禮法來規範,則被管理者不但有羞恥感,並且能夠自我改正而真心歸服。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致力於(yu) 塑造新時期的工商業(ye) 文明,創立獨特的經營和管理機製,把社會(hui) 、他人、自身利益融為(wei) 一體(ti) ,創造了以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為(wei) 底蘊的嶄新管理模式。在他們(men) 看來,企業(ye) 管理分為(wei) 三個(ge) 層次:第一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管思想,把員工的思想凝聚在一起。第二是管理中需要企業(ye) 文化,需要柔性的東(dong) 西,如價(jia) 值觀、人與(yu) 人之間的相互關(guan) 係以及企業(ye) 氛圍,企業(ye) 的長治久安要靠企業(ye) 文化。第三是獎勵和激勵製度,讓每個(ge) 員工都能分享到企業(ye) 發展帶來的收益,都能為(wei) 企業(ye) 的發展貢獻自身最大的力量。中國文化的內(nei) 涵就是一個(ge) “德”字。“德”是做人應有的規矩、做人最基本的屬性,丟(diu) 掉了這個(ge) 根本,人在處理事情、處理人與(yu) 社會(hui) 、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的時候,無論做官、經商,還是做學問,就會(hui) 出現大麻煩。以“德”為(wei) 根本,每個(ge) 人都會(hui) 嚴(yan) 格要求自己,從(cong) 而構成企業(ye) 健行致遠的不竭動力。
義(yi) 以生利的企業(ye) 經營理念
據《春秋左傳(chuan) ·成公二年》記載,孔子曾說過:“禮以行義(yi) ,義(yi) 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管理者的職責就在於(yu) 循禮而行義(yi) ,隻有行義(yi) ,才能創造出物質利益,從(cong) 而滿足人民的需要,這就是為(wei) 政的真諦。所謂“義(yi) 以生利”的管理活動,是精神價(jia) 值創造物質價(jia) 值、精神價(jia) 值製約物質價(jia) 值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價(jia) 值認識上的“見利思義(yi) ”,行為(wei) 準則上的“取之有義(yi) ”,實際效果上的“先義(yi) 後利”,以及價(jia) 值評判上的“義(yi) 利合一”等各個(ge) 環節。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以“利他主義(yi) ”為(wei) 基礎,形成了自己的經營哲學。在他們(men) 看來,考量企業(ye) 成功的重要準則,不是我們(men) 有沒有成功,而是我們(men) 的客戶有沒有因為(wei) 我們(men) 而成功。如果能夠做到一起成功是最好,我也成功了、客戶也成功了,但是隻有一條路的時候,你要放棄什麽(me) ?那就是放棄自己的利益,讓別人先成功。他們(men) 認為(wei) ,這不是一個(ge) 企業(ye) 獨特的商業(ye) 模式,而是21世紀做企業(ye) 的普遍原則。上世紀做企業(ye) 要用好IT(個(ge) 人電腦),這個(ge) 世紀做企業(ye) 則要用好DT(互聯網),兩(liang) 者有巨大的區別,DT代表這個(ge) 世紀最了不起的東(dong) 西——利他主義(yi) 。相信別人要比你重要,相信別人比你聰明,相信別人比你能幹,相信隻有別人成功你才能成功。21世紀一定是從(cong) 以我為(wei) 中心,變成以他人為(wei) 中心。
誠信為(wei) 本的企業(ye) 品牌觀念
“誠信”作為(wei) 儒家表達“內(nei) 誠於(yu) 心而外信於(yu) 人”的一個(ge) 重要道德範疇,是立身之本、交往之道、治國之要和事業(ye) 之基。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基於(yu) 儒家的誠信思想,提出“人品、企品、產(chan) 品,三品合一”,以員工高品行的人品,形成高品位的企品,生產(chan) 出高品質的產(chan) 品。這樣的品牌觀念,追求的是消費者百分之百的安心,體(ti) 現的是企業(ye) 對消費者的承諾與(yu) 責任,贏得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與(yu) 讚譽,是一種更為(wei) 高超的品牌營銷學。企業(ye) 要經營,要生存,要盈利,經營之道是什麽(me) ?《論語》裏麵有一句話叫“修己以安人”,表麵上看好像和經營沒什麽(me) 關(guan) 係,但事實上,這是最根本的經營之道。“修己”,有兩(liang) 個(ge) 主體(ti) ,一個(ge) 是企業(ye) 家自身,一個(ge) 是全體(ti) 員工。每一個(ge) 人都要修己,修身心、盡本分。然後“安人”,讓人心安定,主要有兩(liang) 個(ge) 對象群體(ti) ,一個(ge) 是員工,一個(ge) 是客戶。如果把自己修煉好,同時把客戶、員工安頓好,企業(ye) 還會(hui) 不成功?還會(hui) 沒有利潤嗎?品牌的一個(ge) 含義(yi) 是定位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感覺,品牌的口碑,就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與(yu) 讚譽,企業(ye) 的品牌追求就在於(yu) 消費者百分之百的安心,這與(yu) 儒學是相融通的。
正己正人的企業(ye) 領導方式
儒家經典中雖然沒有使用“領導”一詞,卻有著十分豐(feng) 富的領導思想,並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從(cong) 領導者的素質修養(yang) 來看,儒家強調由“內(nei) 聖”達至“外王”,即通過領導者內(nei) 在的道德修養(yang) 實現外在的王道理想。從(cong) 領導活動的風格技巧來看,儒家主張執經達權,唯變所適,因時製宜、因地製宜、因人製宜、因事製宜,左右而逢源,無往而不利。從(cong) 領導活動的行為(wei) 方式來看,儒家主張以“為(wei) 政以德”而達到“無為(wei) 而治”,以身作則,因勢利導,以最小的領導行為(wei) 獲得最大的管理效果。特別是儒家所主張的“正己正人”的理念,已經成為(wei) 中國人(包括領導者與(yu) 被領導者)普遍接受的領導原則。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十分強調企業(ye) 領導者的以身作則,這是中國式領導風格的體(ti) 現。在他們(men) 看來,以身作則,不是勸導他人的重要途徑,而是唯一途徑。一個(ge) 企業(ye) 立下規矩是要求其全體(ti) 成員遵守的,而全體(ti) 成員遵守的關(guan) 鍵是這一企業(ye) 的領導者要帶頭遵守。領導者既是一個(ge) 組織中發號施令的人,也是這個(ge) 組織中的排頭兵——所有的成員都向領導看齊。在軍(jun) 隊裏,領導應該身先士卒;在企業(ye) 裏,管理者更應該如此。一個(ge) 領導的執行力是下屬執行力的上限。一個(ge) 公司風氣正不正,最關(guan) 鍵的還是第一把手自己為(wei) 人正不正。假如領導人有一個(ge) 辦大企業(ye) 的目標,那麽(me) 就得要求自己把事做正。
與(yu) 時變化的企業(ye) 戰略思維
與(yu) 很多人心目中儒家的“保守”形象不同,真正的儒家其實是主張與(yu) 時變化、趨時而動的。儒家的時變觀,其內(nei) 容有:時變與(yu) 順變、時變與(yu) 因變、時變與(yu) 權變、時變與(yu) 不變、時變與(yu) 時中等。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致力於(yu) 成為(wei) “時代的企業(ye) ”,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在他們(men) 看來,隻有時代的企業(ye) ,沒有成功的企業(ye)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呢?企業(ye) 都想長盛不衰,但實際上我們(men) 很難看到這樣的企業(ye) 。一般來講,很多企業(ye) 都是曇花一現。如果這個(ge) 企業(ye) 成功了,那麽(me) ,它所謂的成功,隻不過是踏上了時代的節拍。所以說,企業(ye) 應該是時代的企業(ye) ,也就是說跟上了時代前進的步伐就是成功的企業(ye) 。儒家經典《周易》當中有“三易”,就是變易、不易、簡易,非常適合市場的原則。“不易”就是市場有一個(ge) 原則,即對用戶的真誠,這是永遠不變的;“變易”就是市場萬(wan) 變,你應該變到它的前麵去;而“簡易”就是所有的管理都應該是最簡化的,我們(men) 用最簡化去應付最複雜的東(dong) 西。這就是智慧,應該是找到一種方法,這就是《中庸》當中說的“極高明而道中庸”。
善行天下的企業(ye) 責任意識
儒家的責任觀,集中體(ti) 現在孟子的這句話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從(cong) “獨善其身”到“兼善天下”,包括了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hui) 、對自然等四個(ge) 方麵的責任。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提出“共創財富,公益社會(hui) ”的企業(ye) 使命。在他們(men) 看來,企業(ye) 怎麽(me) 發展更快,就是八個(ge) 字: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小聰明是小勝,大道德才能大勝,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ge) 道理。民營企業(ye) 家賺大錢真正的秘訣,就是帶頭承擔社會(hui) 責任,帶頭做好人,帶頭做好的企業(ye) 家。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主要有四個(ge) 方麵:第一是誠實經營,第二是綠色環保,第三是關(guan) 愛員工,第四是慈善捐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企業(ye) 應當把關(guan) 愛員工作為(wei) 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重要內(nei) 容。作為(wei) 一個(ge) 企業(ye) 家,首先應該善待自己的員工,企業(ye) 發展成果首先惠及員工,然後才能說惠及社會(hui) 幫助別人。如果企業(ye) 家都不善待自己的員工,員工收入很低,流動性很高,他還到外麵作秀,甚至貸款去捐款掙麵子,這就不是好的慈善。企業(ye) 還要倡導人人公益的理念,在企業(ye) 當中普及一種慈善文化,讓慈善的理念成為(wei) 絕大多數員工共同的認識,成為(wei) 一種文化,使每個(ge) 人能夠盡可能地保持一顆善心,無愧於(yu) 社會(hui) 。
企業(ye) 是當代社會(hui) 最活躍的組織,也是當代儒學最活躍的生長點。我們(men) 完全有理由相信,企業(ye) 儒學的興(xing) 起,必將為(wei) 當代儒學的發展、中華民族的複興(xing) ,作出特殊的貢獻。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