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詹氏:純良家風養(yang) 育“中國鐵路之父”
作者:周建昌(詹天佑紀念館原館長)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初三日癸醜(chou)
耶穌2017年7月25日
婺源風光·篁嶺
江西婺源詹氏
江西婺源詹氏曆史悠久,周宣王封支子姬至泓為(wei) 詹侯,第五代詹侯姬禮“指爵為(wei) 氏”開始姓詹。606年,棄官歸隱的南朝陳代東(dong) 陽郡讚治大夫詹初(字元載,號黃隱),從(cong) 歙縣篁墩遷居婺源縣廬坑村(古稱“廬源”),史稱廬坑詹氏一世祖,詹氏成為(wei) 有史記載定居婺源最早的姓氏之一。
詹氏遷居廬坑後,又以廬坑為(wei) 中心,不斷向外遷徙,在古徽州形成了百餘(yu) 個(ge) 詹氏聚居的村落,被《新安名族誌》列為(wei) 望族。目前居住在婺源的詹氏有二萬(wan) 餘(yu) 人,據《中華詹氏統宗譜》編纂委員會(hui) 搜集到的近千冊(ce) 全國各地詹氏族譜資料顯示,從(cong) 婺源外遷的詹氏後裔有百萬(wan) 之眾(zhong) ,約占全國詹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婺源縣廬坑村
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誠,祖籍婺源廬坑,出生於(yu) 廣東(dong) 南海(今廣州西關(guan) )。11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係,主修鐵路工程。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徹底擊碎了“中國人不能獨立修建鐵路”的預言;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是中國鐵路建設的奠基人,被譽為(wei) “中國鐵路之父”。著有《新編華英工學字匯》《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詹天佑
婺源詹氏家訓家約
千百年來,婺源詹氏把家風家訓作為(wei) 延續家族命脈的根本。1373年8月,剛剛定都南京不久的朱元璋把編撰《皇明寶訓》的任務交給翰林學士、吏部尚書(shu) 詹同。詹同在修《皇明寶訓》的過程中,把詹氏的家譜也修了出來。自明朝流傳(chuan) 至今的詹氏《家訓十六條》和《家約十六條》,涉及個(ge) 人修養(yang) 、道德品質、敬業(ye) 勤勉、愛國情操等方麵,為(wei) 婺源詹氏子弟世代遵循。詹天佑在編寫(xie) 《徽婺廬源詹氏支派世係家譜》時,全文抄錄了《婺源縣誌》上其先祖的事跡記述,也成為(wei) 其後世子孫最好的家訓。
婺源詹氏家訓十六條:訓爾孝、訓爾弟、訓爾忠、訓爾信、訓爾慈、訓爾讓、訓爾忍、訓爾廉、訓爾勤、訓爾館、訓爾耕、訓爾讀、訓爾莊、訓爾儉(jian) 、訓爾寬、訓爾嚴(yan) 。
婺源詹氏家約十六條:立族長、正心術、勤職業(ye) 、節財用、盡孝養(yang) 、崇禮讓、慎嫁娶、恤孤寡、審繼立、救患難、肅閨門、預輸辦、息詞訟、慎交易、責興(xing) 養(yang) 、通濟貸。
詹天佑祖居紀念館
●視頻腳本
純良家風養(yang) 育“中國鐵路之父”
1872年8月12日,一艘郵輪從(cong) 上海啟航,駛向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作為(wei) 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官派赴美留學幼童,小小年紀的他們(men) ,也許並不知道這一別數載所背負的是“以中國之心通外國之技巧”的重任。其中,一位年僅(jin) 11歲的少年,9年後畢業(ye) 於(yu) 耶魯大學,37年後主持修建了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條幹線鐵路。
他,就是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界先驅、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
詹天佑祖籍廬坑,古稱“廬源”,位於(yu) 皖浙贛三省交界的婺源縣東(dong) 北部。
詹天佑曾孫、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詹詠:
公眾(zhong) 知道婺源風景優(you) 美,油菜花海,田連阡陌。對我而言,可能更有一種精神在裏邊,一種和家鄉(xiang) 的血脈關(guan) 係在裏頭。
606年,棄官歸隱的南朝陳代東(dong) 陽郡讚治大夫詹初定居於(yu) 此,史稱廬坑詹氏一世祖。曆經一千四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廬坑詹氏成為(wei) 曆史上的徽州望族。
學童誦讀《詹氏家訓》:
婺源詹氏家訓十六條:訓爾孝、訓爾弟、訓爾忠、訓爾信、訓爾慈、訓爾讓、訓爾忍、訓爾廉、訓爾勤、訓爾館、訓爾耕、訓爾讀、訓爾莊、訓爾儉(jian) 、訓爾寬、訓爾嚴(yan) 。
1373年8月,剛剛定都南京不久的明太祖朱元璋,把編撰《皇明寶訓》的任務交給了翰林學士、吏部尚書(shu) 詹同。《明史·列傳(chuan) 》記載:“詹同,字同文,婺源人。幼穎異,學士虞集見之曰:‘才子也’”。
江西省上饒市詹天佑研究會(hui) 會(hui) 長詹文鬆:
“詹同是吏部尚書(shu) ,他在修《皇明寶訓》的過程當中,把我們(men) 的家譜也修出來了。所以,我們(men) 詹氏完整的家風、家訓就是從(cong) 明朝開始形成的。”
學童誦讀《詹氏家訓》:
訓爾勤
何謂勤,莫懈怠,懶惰偷閑必欠債(zhai) 。
有田有地要種作,飲食豈有鳥銜來。
起早晩睡盡辛苦,說與(yu) 後人莫偷閑。
我勸兒(er) 孫勤手足,虞帝亦自曆山來。
正是一脈相承的純良家風,令廬坑詹氏人才輩出。
詹同的兒(er) 子詹徽,字資善,官至太子少保、左都禦史兼吏部尚書(shu) 。《明史》評價(jia) 詹徽:“有才智,剛決(jue) 不可犯;勤於(yu) 治事,為(wei) 帝所獎任。”
“父子尚書(shu) ”不僅(jin) 成為(wei) 傳(chuan) 世佳話,更激勵一代代廬坑詹氏後人勵誌向上,奮發有為(wei) 。入朝為(wei) 官則憂國憂民,在野為(wei) 民則教化鄉(xiang) 裏,外出經商則接濟鄰裏。這其中,《婺源縣誌》和《詹氏宗譜》中記載的“祖孫義(yi) 行”故事就是例證。
廣州市荔灣區地方誌辦原副研究員 胡文中:
詹天佑把婺源縣誌上這幾位先祖的先進事跡,一字一字原文照抄在自己家譜的頁眉上。像這個(ge) 是(詹天佑的)高祖詹啟添,在冬天,看到有人掉下水了,馬上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
詹天佑嫡孫詹同偉(wei) :
詹天佑的祖父詹世鸞,他跟同鄉(xiang) 在廣州設立了一個(ge) “歸原堂”同鄉(xiang) 互助會(hui) ,大家出錢幫助困苦的人,得到鄉(xiang) 人的讚賞。
學童誦讀《詹氏家約》:
立族長、正心術、勤職業(ye) 、節財用、盡孝養(yang) 、崇禮讓、慎嫁娶、恤孤寡、審繼立、救患難、肅閨門、預輸辦、息詞訟、慎交易、責興(xing) 養(yang) 、通濟貸。
1760年,詹天佑曾祖父詹萬(wan) 榜,因經營商業(ye) ,攜家眷從(cong) 原徽州府婺源縣遷居廣州;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於(yu) 廣東(dong) 南海(今廣州西關(guan) )。
詹天佑曾孫、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詹詠:
當時,是有這麽(me) 一個(ge) (留學)計劃,但是這個(ge) 計劃遠不像現在出國留學那麽(me) 熱,對老百姓有那麽(me) 大的吸引力。當時是沒有人願意去的一個(ge) 活動。簽了生死狀以後,這個(ge) 孩子就交給國家了,父母就不要管了,生死勿論。而且也是有承諾的,學成必須回國,這個(ge) 都是有契約的。
1878年,17歲的詹天佑從(cong) 美國紐黑文希爾豪斯中學畢業(ye) ,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耶魯大學謝菲爾德理工學院土木工程係學習(xi) 鐵路工程。耶魯求學的三年間,詹天佑連續兩(liang) 年獲得數學獎學金,並成為(wei) 1881年回國的94名留美學生中僅(jin) 有的兩(liang) 位學士學位獲得者之一。
詹天佑曾孫、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詹詠:
我個(ge) 人感覺,我曾祖父後來的一生當中踐行的這種契約精神是非常強的,這可能是我們(men) 家族的一個(ge) 遺傳(chuan) 。既然簽了這個(ge) 合同,我就必須要做到。
學成回國的詹天佑,將畢生所學投入到中國的鐵路建設之中。時值國家內(nei) 憂外患,資金、技術短缺,工程建設困難重重,身為(wei) “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四品道台的詹天佑“廉潔自持”,攻克了一道道難關(guan) ,創造出了“中間豎井法”、“人”字形展線等鐵路工程史上的一個(ge) 個(ge) 經典。
北京詹天佑紀念館講解員張雨:
大家請看,這個(ge) 是詹天佑先生在青龍橋火車站巧妙地運用了“人”字形線路。火車原本這樣上去,坡度太陡了,上不去,於(yu) 是他利用天然地勢把火車距離延長之後,就成功地縮短了開發“八達嶺隧道”的長度。
1909年10月2日,“京張鐵路”通車,徹底擊碎了“中國人不能獨立修建鐵路”的預言。詹天佑憑借橫亙(gen) 於(yu) 長城內(nei) 外的這兩(liang) 條鐵軌,履行了自己立下的“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yu) 地球之上”的報國誓言,踐行了詹氏家族千百年來“正心術、勤職業(ye) ”的古老訓誡。
婺源縣詹天佑祖居紀念館館長詹黨(dang) :
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這個(ge) 古文物叫“旗杆石”,上麵刻著“己酉年工科進士”。1909年,詹天佑順利完成了“京張鐵路”的建設,清廷當時給詹天佑等一批工程師專(zhuan) 門設立了“工科進士”。
江西省上饒市詹天佑研究會(hui) 會(hui) 長詹文鬆:
我們(men) 族人都以詹天佑為(wei) 榜樣,他不但是我們(men) 姓氏的驕傲,也是我們(men) 國人的驕傲。
華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謝放:
詹天佑在中國鐵路事業(ye) 和科技事業(ye) 上都作出了舉(ju) 世的成就,在國內(nei) 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我覺得,他有四個(ge) 方麵非常突出:“愛國敬業(ye) ,發奮自強”;“謙虛誠實,淡泊名利”;“嚴(yan) 於(yu) 律己,廉潔奉公”;“尊師愛友,關(guan) 心民眾(zhong) ”。這四點有許多非常生動的事例,都表現得非常充分。
北京詹天佑紀念館講解員張雨:
晚清官員曾經評價(jia) 詹天佑,是將做官做事合二為(wei) 一的典範。詹天佑先生不僅(jin) 僅(jin) 是一名鐵路工程師,他還曆任各種重要官職。1906年和1910年,詹天佑先生就曾擔任留學生的襄試官和主試官。
學童誦讀《詹氏家訓》:
訓爾廉
何謂廉,切莫貪,財利前生有定緣。
惟義(yi) 是從(cong) 錢不愛,利害兩(liang) 字總無幹。
爾不要錢人必怕,子孫日後有樣看。
我勸兒(er) 孫廉居心,合浦還珠隻因廉。
1918年,年近花甲的詹天佑寫(xie) 下了著名的《敬告青年工學家》,提出了“修業(ye) 、進德、守規、處事”四大立身要則,把家族的古老訓誡化作對青年知識分子的諄諄教誨。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
我是1989年出國留學,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癌症中心以及匹茲(zi) 堡大學醫學院等地學習(xi) 和工作過。如果不回來,我在美國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回來之後,我除了能夠保持我的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成績,同時,又能夠在國家層麵,和我們(men) 科學家的團隊一起,為(wei) 13億(yi) 人的健康問題,從(cong) 戰略層麵到實施層麵,都做一些考慮。我想,這個(ge) 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完全不一樣的。
正是這種世代相襲的純良家風造就了廬坑詹氏的一代代俊彥。
全國政協委員、婺源博物館館長詹祥生:
這位是史樹青先生,1986年婺源博物館新館開館的時候照的,這位是王世襄先生。
走進婺源博物館,廬坑詹氏後人婺源博物館老館長詹永萱的故事,至今仍被世人津津樂(le) 道。詹永萱數十年如一日,像燕子銜泥一樣,一點一滴地征集文物,讓婺源博物館從(cong) 隻有十件藏品的小展覽室,累積成為(wei) 藏品過萬(wan) 件的“中國縣級第一館”。
學童誦讀《詹氏家訓》:
訓爾館
何謂館,硯作田,東(dong) 飄西蕩業(ye) 不專(zhuan) 。
盡職專(zhuan) 齋時訓課,舌耕五經逢筆年。
授課講解終有益,自己束身無誨焉。
我勸兒(er) 孫常處館,設教西河仰前賢。
如今,華夏大地早已不再是詹天佑當年的滿目瘡痍,兩(liang) 條現代化鐵路在詹天佑的故鄉(xiang) 縱橫交匯,江西婺源廬坑詹氏百萬(wan) 後裔遍布世界。無論身處何處,古老的家訓早已化作不可磨滅的家族記憶,深深地烙刻在每一個(ge) 詹氏族人的內(nei) 心深處,日久彌新!
●江西婺源詹氏家訓摘編
訓爾孝
何謂孝,敬雙親(qin) ,忤逆不孝豈是人。
禽獸(shou) 尚且知跪哺,人生何可不敬親(qin) 。
忤爹罵娘你作樣,爾子日後依樣行。
我勸兒(er) 孫念盡孝,莫等簷前水笑人。
——摘自“家訓十六條”
【譯文】
什麽(me) 是孝?就是尊敬父母雙親(qin) 。冒犯、違抗父母、不孝的人怎麽(me) 能算人?禽獸(shou) 都知道在父母年老的時候跪下給他們(men) 喂食,人怎麽(me) 可以不尊敬雙親(qin) 呢?你現在冒犯父親(qin) 、辱罵母親(qin) 做出了壞的榜樣,你的子孫將來會(hui) 照你對待父母的樣子對待你。我勸子孫們(men) 要念念不忘盡孝,不要等得屋簷前的雨水都來嘲笑我們(men) 。
訓爾廉
何謂廉,切莫貪,財利前生有定緣。
惟義(yi) 是從(cong) 錢不愛,利害兩(liang) 字總無幹。
爾不要錢人必怕,子孫日後有樣看。
我勸兒(er) 孫廉居心,合浦還珠①隻因廉。
——摘自“家訓十六條”
【注釋】
①合浦還珠:比喻東(dong) 西失而複得或人去而複回。典出《後漢書(shu) ·循吏傳(chuan) ·孟嚐》:東(dong) 漢時期,合浦郡盛產(chan) 珍珠,當地百姓以采珠為(wei) 生,貪官汙吏趁機盤剝,使得珠民大肆捕撈,珠蚌產(chan) 量越來越低,餓死不少人。後來孟嚐任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準濫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產(chan) 珍珠了。
【譯文】
什麽(me) 是廉?就是絕對不要貪,財產(chan) 利益不能過分去貪求。做事隻服從(cong) 道義(yi) 而不貪財,利害兩(liang) 個(ge) 字就與(yu) 你無關(guan) 。你不貪財別人就會(hui) 怕你,你的子孫就會(hui) 以你為(wei) 榜樣。我勸兒(er) 孫們(men) 要把廉字記在心裏,“合浦還珠”就是因為(wei) 廉。
訓爾讓
何謂讓,戒勿爭(zheng) ,忿戾居心不可存。
分所宜得亦當讓,夷齊求仁便得仁。
爾不讓人人誰怕,爭(zheng) 競成風何可訓。
我勸兒(er) 孫要遜讓,唐虞至今稱聖人。
——摘自“家訓十六條”
【譯文】
什麽(me) 是讓?就是不要爭(zheng) 執。心中不可有憤怒暴戾。即使你應該得到的都可以讓給別人,伯夷和叔齊連王位都可以互相推讓,這就是求仁得仁。你不讓別人,別人也不會(hui) 怕你,就會(hui) 產(chan) 生爭(zheng) 執,要引以為(wei) 戒。我勸兒(er) 孫們(men) 要謙遜忍讓,唐堯與(yu) 虞舜禪讓皇位,兩(liang) 個(ge) 人至今都被稱為(wei) 聖人。
訓爾勤
何謂勤,莫懈怠,懶惰偷閑必欠債(zhai) 。
有田有地要種作,飲食豈有鳥銜來。
起早晩睡盡辛苦,說與(yu) 後人莫偷閑。
我勸兒(er) 孫勤手足,虞帝亦自曆山來。
——摘自“家訓十六條”
【譯文】
什麽(me) 是勤?就是不要鬆懈倦怠。懶惰偷閑肯定要欠債(zhai) 。有田有地一定要去耕種,吃的食物不可能有鳥銜來給你。起早晚睡,盡自己的能力辛勤工作,告訴後人不要偷懶。我勸兒(er) 孫們(men) 手腳要勤快,要知道虞帝原來也是在曆山辛勤地種田。
訓爾儉(jian)
何謂儉(jian) ,莫奢侈,窮奢極欲終有頭。
飲食衣冠隨時套,一文要作兩(liang) 文使。
爾不省費你縱過,日後子孫受人恥。
我勸子孫要儉(jian) 約,床頭金盡悔是遲。
——摘自“家訓十六條”
【譯文】
什麽(me) 是儉(jian) ?就是不要奢侈。窮奢極欲終究會(hui) 有盡頭。飲食、衣冠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夠用就行,一文錢要當作兩(liang) 文錢使用。如果你不節省反而鋪張浪費就是你的罪過,日後你的子孫都會(hui) 被人恥笑。我勸兒(er) 孫們(men) 要儉(jian) 約,不然等你床頭的金子用完再後悔就遲了。
訓爾讀
何謂讀,學聖賢,聖賢言語不等閑。
識得透徹身榮貴,縱不成名也值錢。
爾不讀書(shu) 愚了爾,目不識丁悔少年。
我勸兒(er) 孫勤誦讀,書(shu) 中黃金任爾支。
——摘自“家訓十六條”
【譯文】
什麽(me) 是讀?就是學習(xi) 聖賢們(men) 編寫(xie) 的書(shu) 。聖賢講的話不能等閑視之,隻要你理解透徹了就會(hui) 有很多收獲,即使不能成名也能有所得。如果你不讀書(shu) 就會(hui) 愚蠢,到老了還目不識丁就會(hui) 後悔少年時沒有好好讀書(shu) 。我勸兒(er) 孫們(men) 要勤奮誦讀,書(shu) 中的黃金會(hui) 任憑你支取。
詹天佑全家福
●名家觀點
詹天佑為(wei) 何婉拒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官費”出國留學?
家風家訓,既是一個(ge) 家族世代恪守的處事之道,又是一個(ge) 家族繁衍生息的訓誡之言。婺源的詹氏家族,是一個(ge) 古老而優(you) 秀的家族。從(cong) “父子尚書(shu) ”詹同、詹徽到“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可謂人才輩出,累世不絕,這都與(yu) 家風家訓的傳(chuan) 承有重要的關(guan) 係。
詹氏有家訓十六條、家約十六條,為(wei) 詹氏子弟所世代遵循,可以說每一代傑出人物的身上都遺留了這些特質,而這其中又以詹天佑最為(wei) 典型。
縱觀詹天佑的一生,不僅(jin) 原原本本地沿襲了家族的純良家風,而且以自己的愛國思想、道德風範、人格魅力豐(feng) 富了這種傳(chuan) 承。他以“敬業(ye) 、廉潔、博學、睿智、務實、堅韌、友愛”的品格,在業(ye) 績與(yu) 人品上,均獲得了公認的讚許。少年求學海外,勤奮苦讀,屢獲耶魯大學獎學金,並成為(wei) 1881年回國的留美學生中僅(jin) 有的兩(liang) 位學士學位獲得者之一;主持修建鐵路時,每天騎著毛驢,親(qin) 自與(yu) 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同工人們(men) 一起施工,身先士卒,親(qin) 力親(qin) 為(wei) ;京張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獎勵了2000兩(liang) 白銀,他用這些獎金,打造了金銀牌178麵,分給有功下屬;移居武漢後獲悉廣東(dong) 水災,便發起捐款資助救災;即便是在帶病工作的生命最後時刻,詹天佑仍通過多種渠道,奮力疾呼反對列強共管中國全部鐵路的陰謀,維護了中國的鐵路主權。
詹天佑很注意家風的傳(chuan) 承,他的兒(er) 子詹文珖、詹文琮考上官費出國留學,詹天佑婉言謝絕,堅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兩(liang) 個(ge) 孩子留美8年的一切費用。孩子們(men) 不理解,詹天佑說:“如果公費留學,你們(men) 就會(hui) 懈怠一些,我自己出錢,你們(men) 才不敢偷懶。”
不僅(jin) 如此,詹天佑還將家族的淳樸家風推而廣之,在傳(chuan) 承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方麵,為(wei) 我們(men) 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1918年撰寫(xie) 發表了著名的《敬告青年工學家》,從(cong) 修業(ye) 、進德、守規、處事諸方麵,論述了青年的立身要責,立意深遠,內(nei) 涵豐(feng) 富,是中華民族優(you) 良傳(chuan) 統、鮮明時代精神和崇尚科學思想的有機結合,集中體(ti) 現了詹天佑先生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風範。
正是這種嚴(yan) 謹家風使詹氏家族薪火不絕,湧現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分子腫瘤學專(zhuan) 家詹啟敏,當代著名漫畫家詹同渲等一大批優(you) 秀人才。
今天,廬坑詹氏家族百萬(wan) 後裔遍布世界。我相信,這種家風會(hui) 一直沿襲下去,因為(wei) 家庭是社會(hui) 最基本的單元和細胞,而家風家訓是根植於(yu) 其中的DNA。我們(men) 中國人常說詩禮傳(chuan) 家、家國天下,說的就是家風家訓的傳(chuan) 承,這種傳(chuan) 承不會(hui) 隨時光變遷而有所改變,婺源詹氏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正是因為(wei) 千百年來,千千萬(wan) 萬(wan) 家庭優(you) 良家風的世代傳(chuan) 襲,我們(men) 的中華民族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