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典】中華文化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17-07-07 23:29:47
標簽:
王學典

作者簡介:王學典,男,西曆1956年生,山東(dong) 滕州人。現任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教授。2018年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hui) 常務委員。著有《曆史主義(yi) 思潮的曆史命運》《20世紀中國曆史學》《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史學主潮》《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翦伯讚學術思想評傳(chuan) 》《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men) 》等。


中華文化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作者:王學典(山東(dong) 大學教授、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管委會(hui) 主任)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十四日乙未

           耶穌2017年7月7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曆史上的中國是一個(ge) 跨越了血緣種族、地緣界限的文化和文明概念。中華民族是一個(ge) 由眾(zhong) 多民族組成的複合體(ti) ,在漫長發展曆程中各民族不斷融合,終於(yu) 形成一個(ge) 和諧統一的大家庭。連結這個(ge) 大家庭的重要紐帶,就是共同的文化即中華文化。這種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隨著曆史進程的延展而不斷加深鞏固,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

 

中華民族之所以在曆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與(yu) 中華文化的綿延不斷有很大關(guan) 係。文化是一個(ge) 民族活的靈魂,是民族存續的命脈所在。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人類曆史上成為(wei) 文明傳(chuan) 統從(cong) 未中斷、不斷創造輝煌的民族,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擁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曆史上,中華民族也曾經曆過分裂階段,但最終仍能重新聚合在一起,並且不斷發展壯大,這與(yu) 中華文化的整合、凝聚功能緊密相關(guan) 。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當代中國人文化自信的來源之一,其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nei) 心深處的自豪感。當前,麵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的新形勢,我們(men) 一定要深刻認識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從(cong) 而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華文化曾長期領先世界,隻是到了近代才衰落下來。起初中國人曾大量學習(xi) 西方的思想文化,但如今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無法用西方理念來解釋,更何況西方文明自身正在遭遇重大挑戰和危機。當前,中華文化以其自身優(you) 勢正在煥發新的生機,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道路、中國文化、中國思想、中國學術等等,已展現出旺盛生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

 

發展中華文化,就要充分發掘中華文化蘊含的積極價(jia) 值理念。從(cong) 根本上看,文化自信是價(jia) 值觀自信。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社會(hui) 理念,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hui) 風尚,敬業(ye) 樂(le) 群、扶危濟困、孝老愛親(qin) 的傳(chuan) 統美德,都是中華文化價(jia) 值理念的表征,是滋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我們(men) 應當從(cong) 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chuan) 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三方麵內(nei) 容來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積極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對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yi) 。

 

發展中華文化,還要求中華文化與(yu) 世界其他文化積極對話。當今世界,全球性危機嚴(yan) 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任何一個(ge) 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經濟全球化、社會(hui) 信息化使各國人民越來越成為(wei) 休戚相關(guan) 、安危與(yu) 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文化對話成為(wei) 世界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中華文化需要加強與(yu) 其他文化的對話,為(wei) 解決(jue) 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的各種問題提供可行方案。在這一過程中,中華文化必將實現新的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