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海文作者簡介:楊海文,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與(yu) 中國現代化研究所研究員,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專(zhuan) 家,主要從(cong) 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有《我善養(yang) 吾浩然之氣——孟子的世界》《文以載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盈科後進——中國孟學史叢(cong) 論》等。 |
孟母教子:從(cong) 故事到傳(chuan) 統
作者:楊海文(中國孟子研究院尼山學者)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17日 11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五月廿三日
耶穌2017年6月17日
《孟母擇鄰》局部資料圖片
孟子為(wei) 什麽(me) 能成為(wei) 思想家的孟子、聖賢的孟子?如果讓母親(qin) 們(men) 來回答,一定會(hui) 說孟子有一位偉(wei) 大的母親(qin) ——孟母。
《孟母斷機祠讚》說:“有母若孟,厥子乃賢。有子若孟,母德著焉。”
“孟母教子”有哪些故事?這些故事在中國曆史上是如何形成一種傳(chuan) 統的?
在講好中國故事、挺立文化自信的當下,這些問題值得我們(men) 重視。
“孟母教子”包括五個(ge) 故事,涉及兩(liang) 個(ge) 時期的孟子:一是小孩子時期,二是成年人時期。
小孩子時期包括三個(ge) 故事:第一個(ge) 是“殺豚”,第二個(ge) 是“三遷”,第三個(ge) 是“斷機”(又稱“斷織”)。
成年人時期包括兩(liang) 個(ge) 故事:第一個(ge) 是“休妻”,講離婚的事;第二個(ge) 是“憂齊”,講孟子在齊國的時候,齊王不用他,因而臉上有憂色,母親(qin) 開導他。
在某種程度上,“殺豚”“三遷”“斷機”“休妻”“憂齊”具有先後發生的次序。
西漢就有了這五個(ge) 故事,但它們(men) 的生成經曆了一個(ge) 過程。
西漢初期,韓嬰的《韓詩外傳(chuan) 》講了三個(ge) 故事,依次為(wei) “斷機”“殺豚”“休妻”。
西漢末年,劉向的《列女傳(chuan) 》講了四個(ge) 故事,依次為(wei) “三遷”“斷機”“休妻”“憂齊”。
說是四個(ge) ,實際是去掉了“殺豚”,保留了“斷機”“休妻”,新增了“三遷”“憂齊”。西漢總共形成了五個(ge) “孟母教子”的故事。
韓嬰、劉向講這些故事,各自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
韓嬰講的三個(ge) 故事,均見《韓詩外傳(chuan) 》第九卷:第一章講前兩(liang) 個(ge) 故事,第十七章講第三個(ge) 故事。為(wei) 何中間隔了那麽(me) 多篇幅呢?
與(yu) 《韓詩外傳(chuan) 》不同,劉向把四個(ge) “孟母教子”的故事,集中地放在《列女傳(chuan) 》第一卷《母儀(yi) 傳(chuan) 》“鄒孟軻母”的條名之下。
西漢已經確立五個(ge) “孟母教子”故事的基本形態,但有意味的是,這五個(ge) 故事從(cong) 來沒有在某種特別有影響的曆史文獻當中(甚至包括《三遷誌》)集體(ti) 出過場。
唯一把它們(men) 全部講上一遍的,可能是明代陳士元寫(xie) 的《孟子雜記》。
《孟子雜記》卷一“孟母”條以及緊接的“孟妻”條,算是把這五個(ge) 故事完整地放在了一塊。
這一現象讓我們(men) 更加覺得:“孟母教子”故事的傳(chuan) 承,在本質意義(yi) 上,不是依靠文字記載,而是依靠實實在在的言傳(chuan) 身教。
從(cong) 文字記載的角度考察“孟母教子”故事,隻是做學問的方式。“孟母教子”真實的內(nei) 涵在於(yu) 言傳(chuan) 身教,真正的精神在於(yu) 不言之教。
“孟母教子”的五個(ge) 故事,流傳(chuan) 較少的是“憂齊”,最為(wei) 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的是“三遷”“斷機”,最有噱頭的是“殺豚”“休妻”。
我們(men) 先解讀一下“殺豚”“休妻”這兩(liang) 個(ge) 故事。
“殺豚”最原初的版本,當是《韓非子·外儲(chu) 說左上》講曾子殺豬給小孩吃。韓嬰把它嫁接到孟母身上,但劉向為(wei) 什麽(me) 不講呢?
且看呂祖謙如何認為(wei) 孟母騙了孟子兩(liang) 次。
鄰居在殺豬,孟子問母親(qin) :殺豬給誰吃?孟母說:給你吃。
在呂祖謙的《麗(li) 澤論說集錄》卷五看來,鄰居殺豬,根本不是給孟子吃的,這是孟母第一次騙孟子;孟母買(mai) 豬肉給孟子吃,這是第二次騙孟子。
很多故事、格言確實隱含邏輯的漏洞。人們(men) 常說的“金錢如糞土,仁義(yi) 值千金”,其實就有邏輯的矛盾。
你可以說“殺豚”確立了誠信的主題,可它同樣潛在包含了欺騙的主題,所以這個(ge) 故事的傳(chuan) 播會(hui) 受到一定的阻力。
“休妻”這個(ge) 故事是西漢時期性善論對於(yu) 性惡論的一次小小的勝利。關(guan) 於(yu) 孟子休妻,最早的說法來自《荀子·解蔽篇》:“孟子惡敗而出妻。”荀子認為(wei) 孟子是離了婚的。
郭沫若寫(xie) 過一篇《孟夫子出妻》的小說,認為(wei) 孟子怕經常跟妻子有身體(ti) 接觸,自己的元氣被傷(shang) 害,就把妻子趕跑了。
到了韓嬰、劉向筆下,孟子離婚是沒有離成的,因為(wei) 孟子有一位偉(wei) 大的母親(qin) ,有一位懂得姑母之道的母親(qin) 。《禮記·檀弓》有不少講聖人離婚的記載。
韓嬰、劉向無法改動那些記載,而對孟子“休妻”的故事進行改寫(xie) ,顛覆了荀子的結論,明顯是為(wei) 了維護孟子的聲譽,由此可見西漢時期孟子的地位正在不斷上升。
有的故事比其他故事流傳(chuan) 更廣泛,不是沒有緣由的。譬如,“斷機”這類故事既可以發生在母親(qin) 與(yu) 孩子之間,也可以發生在妻子與(yu) 丈夫之間。
據《後漢書(shu) ·列女傳(chuan) 》記載,這個(ge) 故事就曾移植到樂(le) 羊子妻身上,她借此鼓勵丈夫勤奮讀書(shu) 。在“孟母教子”的五個(ge) 故事裏,最有生命力、影響力的就是“三遷”“斷機”。
“三遷”涉及環境,屬於(yu) 外因;“斷機”涉及勤奮、努力,屬於(yu) 內(nei) 因。這兩(liang) 個(ge) 故事,一個(ge) 牽涉外因,一個(ge) 牽涉內(nei) 因,合外內(nei) 之道,把外因與(yu) 內(nei) 因結合在一塊,構成了母親(qin) 教育小孩的一種最好的方式。
這個(ge) 道理人人都能把握,並沒有太深奧的玄機。它很簡樸,隻要你有一顆慈愛之心,就能做到。具體(ti) 到環境對於(yu) 小孩的意義(yi) 和小孩一定要好好學習(xi) 、勤奮學習(xi) 這兩(liang) 個(ge) 方麵,每一位母親(qin) 都可以成為(wei) 孟母,都可以像孟母那樣教育好小孩。
從(cong) “孟母教子”由故事形成傳(chuan) 統的角度看,“三遷”“斷機”所起的作用最大。
王應麟編寫(xie) 的《三字經》開篇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i) 相遠。”隔了四句,又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三字經》是中國曆史上家喻戶曉的童蒙讀物。把“孟母教子”故事由“五”的結構變成“二”的結構,亦即濃縮於(yu) “三遷”“斷機”兩(liang) 個(ge) 故事,是《三字經》獨具匠心、洞若觀火結出的碩果。
像“三遷”“斷機”這類故事,不僅(jin) 要通過《三字經》等童蒙讀物,講給母親(qin) 聽,講給孩子聽,還得借助人們(men) 喜聞樂(le) 見的載體(ti) ,譬如判詞、戲曲,講給老百姓聽。
以唐代打官司為(wei) 例,一般人沒什麽(me) 文化,必須請有文化的人幫著寫(xie) 判詞。《全唐文》有兩(liang) 篇判詞,一篇說“訓子多方,布被推賢於(yu) 孟母”,另一篇說“適彼樂(le) 土,雖美擇鄰之詞”。
意思是說:你們(men) 一定要像孟母那樣,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判詞在民間流傳(chuan) 較廣,是活生生地推動“孟母教子”由故事到傳(chuan) 統轉進的動力。
宋元以後,戲曲在這方麵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京劇就有兩(liang) 出戲《孟母三遷》《孟母斷機》,專(zhuan) 門演繹孟母如何教子。古代社會(hui) ,知識被讀書(shu) 人壟斷,戲曲對於(yu) 普通老百姓獲取文化、提升品德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
話還得說回來,“孟母教子”之所以能由幾個(ge) 簡單的故事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傳(chuan) 統,根本原因是它所表達的道理雖然“卑之,毋甚高論”,但卻“放諸四海而皆準”。
言外之意,它與(yu) 文字記載是否多、是否深刻的關(guan) 係不是很大,更不是必然的。
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無論判詞、戲曲,還是曆代文人寫(xie) 的墓誌銘、神道碑,諸如此類的文字記載都隻是表象的。
真正能讓孟母深入人心的東(dong) 西,不是文字記載,而是心心相印的人心本身。
唯其如此,人們(men) 相信“孟母教子”不隻是幾個(ge) 故事,而是跟自身生命密切相關(guan) 的傳(chuan) 統。
隻有生活在這種傳(chuan) 統當中,人們(men) 才能把上一代與(yu) 下一代之間那種血脈關(guan) 聯緊緊地維係在一起。
“孟母教子”由故事形成傳(chuan) 統,實質是“平常心是道”使然。有見於(yu) 此,統治者對於(yu) 孟母做過很多表彰,元、清兩(liang) 代尤甚。
1316年,元代封孟母為(wei) 邾國宣獻夫人。此前的1308年,孔子被封為(wei) 大成至聖文宣王;後此的1330年,孟子被封為(wei) 鄒國亞(ya) 聖公。
元代對孔子、孟子的尊奉,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仔細辨識1316年、1330年這兩(liang) 個(ge) 時間,可知對孟母的最高表彰先於(yu) 對孟子的最高表彰,其間仿佛有統治者因敬重孟母而更為(wei) 尊崇孟子之意。1738年,清代改封孟母為(wei) 鄒國端範宣獻夫人。
孟子被稱作聖人,孟母是否也可以稱作聖人呢?這裏講一段鮮為(wei) 人知的往事。
1923年舊曆二月二日,時值孟子誕辰日。鄒城開了一個(ge) 盛況空前的婦女大會(hui) ,據說參加者有上萬(wan) 人。她們(men) 倡議把孟母當作整個(ge) 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而且用了一個(ge) 詞——亦是筆者在孟子學文獻中第一次所見——把孟母稱作“女聖人”。
原文是這樣說的:“孟母為(wei) 肇啟亞(ya) 聖之女聖人,三遷教子,七篇傳(chuan) 家,尤足為(wei) 萬(wan) 世女範。”
不管能否被稱作女聖人,孟母永遠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所認可的最優(you) 秀、最偉(wei) 大的母親(qin) 。
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ei) 自省也。”(《論語·裏仁》)孩子步入社會(hui) 後,見賢而不思齊,見不賢而不內(nei) 自省,何嚐不是母親(qin) 的擔憂?
對於(yu) 母親(qin) ,人們(men) 一生一世在感恩,生生不息在回望。
以孟母為(wei) 代表、以孟子誕辰日設立中華母親(qin) 節的文化自信,即是植根於(yu) “孟母教子”這個(ge) 源遠流長、感人肺腑的中國故事之中!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