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張巡功罪論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17-06-15 20:53:28
標簽: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張巡功罪論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五月廿一日癸酉

           耶穌2017年6月15日

 

張巡的故事人人皆知:安史之亂(luan) ,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jun) 十三萬(wan) 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yu) 許遠等數千人死守睢陽。糧草斷絕,張巡殺妾饗士,複以城中百姓為(wei) 食。城破被執,罵賊而死。城破時,百姓隻剩下四百餘(yu) 人。具體(ti) 吃了多少人,史書(shu) 所載略有不同。《舊唐書(shu) 》卷一八七載:

 

“尹子奇攻圍既久,城中糧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慮將有變。巡乃出其妾,對三軍(jun) 殺之,以饗軍(jun) 士。曰:諸公為(wei) 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yi) 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將士,豈可惜此婦,坐視危迫。將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wan) ,人心終不離變。”

 

《新唐書(shu) 》卷一九二載:

 

“初,睢陽穀六萬(wan) 斛,可支一歲,而巨發其半餫濮陽、濟陰,遠固爭(zheng) ,不聽。濟陰得糧即叛。至是食盡,士日賦米一勺,齕木皮、煮紙而食,才千餘(yu) 人,皆臒劣不能彀,救兵不至…巡士多餓死,存者皆痍傷(shang) 氣乏。巡出愛妾曰: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yi) 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眾(zhong) ,寧惜一妾而坐視士饑?乃殺以大饗,坐者皆泣。巡強令食之。”“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wan) 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資治通鑒》卷二二0 載:

 

“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巡出愛妾,殺以食士,遠亦殺其奴;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既盡,繼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餘(yu) 才四百人。”

 

《舊唐書(shu) 》說“所食人口二三萬(wan) ”,《新唐書(shu) 》說“婦人老弱凡食三萬(wan) 口”。《資治通鑒》沒有說數據,但先吃婦人,後男子老弱,城破剩餘(yu) 才四百人。可見也是大量吃人。

 

張巡功罪,千古紛紜。當時唐室議功,對張巡就有爭(zheng) 論。《資治通鑒》記載:“議者或罪張巡以守睢陽不去,與(yu) 其食人,曷若全人。”友人李翰為(wei) 之作傳(chuan) ,表彰張巡“以寡擊眾(zhong) ,以弱製強,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師,師至而巡死”的大功,認為(wei) 功不掩過,眾(zhong) 議由是始息。曆代儒生文人也大多認同張巡“功大於(yu) 過”。

 

東(dong) 海認為(wei) ,張巡不是功大於(yu) 過,也不是過大於(yu) 功,而是罪大於(yu) 功。守城之功大,食人之罪更大。唐室禮當表彰其守城之功,儒家理當聲討其食人之罪。《春秋》之義(yi) 可以“以功覆過”,然食人乃罪之大者,最大的功勞也掩蓋不得。孟子說:“行一不義(yi) ,殺一無辜,而得天下,不為(wei) 也。”食人而保城,豈可為(wei) 耶?

 

縱然睢陽不守,縱然賊軍(jun) 攻破睢陽進入江淮,也不能食人。極而言之,縱然唐朝滅亡,也不能食人。因為(wei) 食人本身就是亡天下,比亡國更可怕。國可滅,人不可食,天下不可亡。死守睢陽,彈盡糧絕,繼之以死,便是盡心盡力盡責盡人事矣,其它事,聽天由命可也。關(guan) 此,王夫之《讀通鑒論》中的評論最為(wei) 到位:

 

“守孤城,絕外救,糧盡而餒,君子於(yu) 此,唯一死而誌事畢矣。臣之於(yu) 君,子之於(yu) 父,所自致者,至於(yu) 死而蔑以加矣。過此者,則愆尤之府矣,適以賊仁戕義(yi) 而已矣。無論城之存亡也,無論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

 

金儒王若虛亦有正見。其所作《滹南遺老集》有一條論及張巡,見卷二十九的《臣事實辨》:

 

或問張巡、許遠何如。曰:“忠矣,然而不仁。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仁者不為(wei) ,守一城而食人三萬(wan) 口,其忍為(wei) 之乎?寧使賊殺,豈容自食?故予嚐謂,其死節之名固千古不可磨,而食人之罪亦萬(wan) 劫不能滅也。”

 

或曰:“為(wei) 己則不可,為(wei) 國何害?”曰:“為(wei) 己與(yu) 為(wei) 國等耳,天下隻有一個(ge) 是。”

 

或又曰:“圖大事者,不顧其小。”曰: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三萬(wan) 口之命,而謂之小事,何邪?使江淮果由此而保,亦不足道,況其未必哉。為(wei) 巡等計,可走則走,不可則戰,戰不勝而死之,足以塞為(wei) 臣之責矣。國之存亡,付之天可也。蓋當時公論亦多尤之。李翰輩曲為(wei) 辨說,詎能服人之心?而史臣猥曰:議者遂定。嗚呼!去古逾遠,義(yi) 理不明於(yu) 天下,士大夫以名節自高,而卒不免害道者,可勝數哉!”

 

有人說為(wei) 自己吃人固不可,為(wei) 國家吃人又何妨?王回答,為(wei) 自己為(wei) 國家都一樣,吃人就是不行,就是錯。說得好,這個(ge) 回答值得當今愛國主義(yi) 者思考。“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其死節之名固千古不可磨,而食人之罪亦萬(wan) 劫不能滅也。”這兩(liang) 句話足以消除張巡功罪之爭(zheng) ,為(wei) 張巡蓋棺定論。

 

張巡曾在唐玄宗開元末年中進士,並非不學無術之人。但他經學修養(yang) 不足也是顯然的。有術,故能堅守窮城,堅定不移,精忠報國;不足,故犯下背天逆理反人類的吃人大罪!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