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多交有益之友,莫與下流者謀(餘樟法)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0-04-15 08:00:00
 |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自古以來對“無友不如己者”這句話理解紛岐,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與不忠不信者交朋友。“不如己者”不是指知識、學問、才能、地位、勢力等等方麵比不上自己的人,而是指忠信方麵“不象自己”。
東海有句話:“做事隻憑良心,不問成敗;交友唯問品性,不及其它”,交友要看品性,與孔子“同意”。“無友不如己者”也就是不交損友的意思。
孔子說:友有三益和三損。友直、友諒、友多聞,益友也;便辟、善柔、便佞,損友也。在這個學絕道喪的時代,很多人不僅僅是謅媚逢迎、見風使舵、是非不明、優柔寡斷、虛偽下流、腹內空空而已,而是明目張膽地坑蒙拐騙、以友為壑,以殺親殺熟、害朋害友為榮。交上這樣的朋友,自然於事有害於德有損,難免敗事傷德損儒害道,不僅是於己不利自降身份而已,可不慎與。
品質不良者在政治和法律層麵自當得到基本尊重,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一切依法辦事,那是當然的。但是,在交友方麵,在私人領域,如何選擇朋友,與什麽人交往,則是每個人的自由。一般正派人士都不願意與品質不良者為伍,何況儒者?
這不是勢利,而是自尊自重,是對品德的重視,體現了儒家的道德威嚴。如果說是歧視,這是正常的道德歧視。對於小人惡人不反感、不鄙視,那才是不正常的。
東海當年曾常常“友不如己者”,與某些品質惡劣的反儒派交往,飽嚐彼輩的“厲害”之後,終於深感孔子“道不同不相為謀”及“無友不如己者”等聖訓的英明。
東海當年稱詩霸,作酒雄,廣交友,有遍交天下英雄士的雄心。也確實交了不少正派、正義之士,同時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特別是上網以後,舊習不改,誤交了個別完全不值得交往、交流和對話的“反儒家、反中華”人士,因而深受其毀、飽受其謗。好在覺悟得早,“過則勿憚改”,敢不快快改正乎。多交有益之友,莫與下流者謀,這是自我提醒,也算作為經驗之談貢獻給各位同仁吧。
現在對“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即使政治立場相近相通,道德品質相類相似,如果文化立場不同,也很難“相為謀”,絕對“謀”不成任何事情,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謀”出一地雞毛。與那些反儒派的交往,讓我深深認識到這一點,讓我常常提醒自己,離開他們遠些、再遠些。好在我與他們的交往都不深入,並大都局限於虛擬世界。
反儒人士即使品質好的眼光多有問題,你做的任何事、說的任何話,都有可能遭到他們莫名其妙的誤解歪曲。連孔孟程朱曆代大儒在他們的小眼裏都是壞蛋乃至騙子,何況別人,何況今人?如果文化立場不同,雙方品質又懸殊,那就更不用說了,絕對隻會南轅北轍你死我活,任何好事正事頭事都會被“攪”得一塌糊塗臭不可聞。
當然,正事大事“不相為謀”,不一定絕對“老死不相往來”,更不表示與之為敵。文化、政治立場不同不一定反儒,更不一定品質惡劣,立場不同,不妨求同存異,也不妨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當的啟蒙教化----正因為不同,才需要文化啟蒙和道德教化。對於某些品質惡劣的反儒派,明知其花崗岩腦袋一時無法“開啟”的,避之則吉,遠之為上。
2010-3-29東海老人餘樟法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www.biodynamic-foods.com)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