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怎樣讓“熊孩子”知禮?聽聽清華教授有何高論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7-06-05 20:13:12
標簽:

怎樣讓“熊孩子”知禮?聽聽清華教授有何高論

受訪人:彭林

來源:《北京晨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五月初十日壬戌

          耶穌2017年6月4日

  

 


  

 

【作者介紹】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cong) 事先秦史等曆史文獻學和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偏愛經學,尤其注重對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yi) 禮》、《禮記》)以及中國古代禮樂(le) 文化的研究。


《北京晨報》編者按:六一剛過,孩子們(men) 收到禮物的同時,也收到了不少對“熊孩子”的抱怨,在商場破壞弄亂(luan) 商品,在博物館亂(luan) 扔垃圾,甚至在表演的舞台上當場“噓噓”……

      

《論語》中,孔子的兒(er) 子孔鯉經過中庭,孔子問他“學《禮》了嗎”,孔鯉回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中國是禮儀(yi) 之邦,“彬彬有禮”“禮儀(yi) 之邦”“禮樂(le) 仁義(yi) ”……在中國人的語境中,這些都是好詞,然而一旦具體(ti) 到“禮”本身,意義(yi) 卻往往會(hui) 發生顛覆,尤其是一百年來,“禮”幾乎成為(wei) 陳舊、教條的代名詞。

 

在今天這個(ge) 傳(chuan) 統複興(xing) 的年代,我們(men) 究竟又該怎樣教會(hui) 孩子以禮待人?向傳(chuan) 統禮儀(yi) 學習(xi) 究竟是否合適?“傳(chuan) 統禮樂(le) 文化”的研究者,清華大學教授彭林說:“其實沒人能真的複古,禮也並不就等於(yu) 落後,每一個(ge) 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禮儀(yi) ,這恰恰也是文明的財富。”

 

做禮儀(yi) 老師要慎重

 

近年來,隨著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和流行,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恢複傳(chuan) 統的儀(yi) 式,穿古裝、行古禮蔚然成風。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習(xi) 傳(chuan) 統禮儀(yi) ,也有一些學校,會(hui) 把禮儀(yi) 老師請到學校來教。

 

然而,禮儀(yi) 老師教的真的就是“古禮”嗎?彭林並不這麽(me) 認為(wei) ,他說:“做一個(ge) 傳(chuan) 統禮儀(yi) 的老師談何容易,最起碼那些禮學的經典要讀過吧”。可是,真正要把傳(chuan) 統的禮學經典研究透徹又怎是短時間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彭林奉勸大家,“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傳(chuan) 統禮儀(yi) 的同時,真的要衡量一下,弘揚的究竟是傳(chuan) 統禮儀(yi) ,還是披著傳(chuan) 統外衣的西洋禮儀(yi) 。我沒有去看過太多這樣的儀(yi) 式,就以見到過的來看,確實少有特別好的。”

 

真的複古不可能

 

和學習(xi) 傳(chuan) 統禮儀(yi) 的風氣相對,也一直有批評認為(wei) 這是複古的行為(wei) ,不適宜孩子學習(xi) ,不過彭林覺得,真正的複古是不可能的。彭林說:“誰也沒有這個(ge) 本事真的複古,經常有人以此為(wei) 借口,覺得複古不好,所以拒絕傳(chuan) 統禮儀(yi) ,這其實是說不通的。”

 

複古不可能,泥古同樣也不可能,彭林說:“總有一些從(cong) 古至今流傳(chuan) 起來,在今天依舊為(wei) 人們(men) 所接受的東(dong) 西,禮並不就是落伍的代名詞,事實上,即便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禮也不斷地在變化和適應社會(hui) 的發展。《禮記》裏說,禮,時為(wei) 大。人們(men) 以前用手抓飯,後來不也有了餐具嗎?以前坐在席子上,後來不也有了椅子嗎?我們(men) 知道,在日韓等地,他們(men) 也保存著大量傳(chuan) 統時代流傳(chuan) 下來的禮儀(yi) ,這也說明,古代的禮不一定就過時了,總有一些可以存活到今天,並且和現代社會(hui) 相融合,為(wei) 什麽(me) 拒絕孩子學習(xi) 呢?”

 

禮是民族的文化

 

中國是“禮儀(yi) 之邦”,但禮並非中國獨有,各個(ge) 文明都有自己的傳(chuan) 統禮儀(yi) ,這些禮儀(yi) 有的消失了,有的流傳(chuan) 下來,有的改變了形態,彭林說:“禮儀(yi) 所表達的,是社會(hui) 良好運行的規範,是人類在集體(ti) 中自處的智慧。人生活在集體(ti) 中,究竟想要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際關(guan) 係?是弱肉強食,還是共存共贏?共存共贏的規則,其實就是禮。”

 

每一個(ge) 民族發展的經曆不同,生存的環境不同,最終形成的禮也各有特點,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孩子,同樣也因為(wei) 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質。彭林認為(wei) :“英國的禮和法國的禮不一樣,中國的禮和希臘的不一樣,每一個(ge) 民族都有自己的禮,這是民族文化的特征,值得珍惜。我們(men) 處在社會(hui) 轉型的時代,我們(men) 對禮儀(yi) 的態度也在變化,但我想,不能完全否定我們(men) 自己的,去學習(xi) 別人的,外來的禮儀(yi) 我們(men) 可以接受,但不能讓它代替我們(men) 自己的禮。

 

  


沒人強迫你跪拜

 

在眾(zhong) 多傳(chuan) 統的禮儀(yi) 中,跪拜無疑是受到批評最多的,尤其對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孩子來說,對長輩、老師跪拜是天經地義(yi) 的,但在現代社會(hui) 是否合適?彭林覺得,跪拜今天更是一種自由的選擇。他說:“跪拜也分情況,很多人覺得跪拜是儒家的禮,其實在以前,人們(men) 席地而坐,來了客人,彎腰行禮,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跪拜的禮儀(yi) 。所以,把跪拜說成是儒家獨創,首先就是錯的。而且,跪拜也非中國獨有,國外也有很多跪拜的禮儀(yi) 。”

 

和傳(chuan) 統的跪拜相比,現代社會(hui) 中的跪拜更多是一種自覺和自由的選擇,彭林說:“沒有人會(hui) 去強迫另外一個(ge) 人跪拜,一般都是在特殊的場合、節點自發的跪拜,比如過年給長輩拜年、家中有老人去世等。如果一個(ge) 人覺得鞠躬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況,也無可厚非,同樣的,有人選擇跪拜,也是個(ge) 人的自由。我常講一個(ge) 例子,南京一所小學起火,一位班主任衝(chong) 進火場救了6個(ge) 孩子,自己卻失去了生命。那位老師出殯的時候,6個(ge) 孩子全跪在地上,我不知道批評跪拜的人,見到此情此景又有何感想。”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