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鄉(xiang) 賢論壇”在山東(dong) 舉(ju) 辦,學者聯署發布《唐村宣言》
伟德线上平台綜合 西曆2017年5月30日,時值端午佳節,“中國新鄉(xiang) 賢唐村論壇”在山東(dong) 省鄒城市唐村鎮舉(ju) 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社會(hui) 實踐者、鄉(xiang) 賢代表及山東(dong) 各級地方領導幹部,一起參加了此次論壇,並聯署發布《中國新鄉(xiang) 賢唐村宣言》。
鄉(xiang) 賢治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鄉(xiang) 賢治理對鄉(xiang) 土中國的穩定、發展和繁榮起到了關(guan) 鍵性作用。
中共中央連續三年“一號文件”、國家十三五規劃以及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都明確要求“建設新鄉(xiang) 賢文化”。因為(wei)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創新鄉(xiang) 賢文化,打造“新鄉(xiang) 賢”群體(ti) ,能夠為(wei) 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村繁榮富強、農(nong) 民安居樂(le) 業(ye) 的提供強有力支撐。
“要繼承和弘揚有益於(yu) 當代的鄉(xiang) 賢文化,發揮‘新鄉(xiang) 賢’的示範引領作用,用他們(men) 的嘉言懿行垂範鄉(xiang) 裏,涵育文明鄉(xiang) 風,讓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鄉(xiang) 村深深紮根。”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hui) 上也明確強調。
作為(wei) 新鄉(xiang) 賢治理的先行者,唐村鎮從(cong) 2016年開始全麵推進“儒風唐韻”新鄉(xiang) 賢文明行動,探尋激活農(nong) 村發展的新途徑,成果顯著,成效斐然。
唐村鎮先後建成潘榛圖書(shu) 館、鄉(xiang) 賢文化展覽館、鄉(xiang) 賢公園、如鬆工作室,舉(ju) 辦鄉(xiang) 賢新春茶話會(hui) 、小鄉(xiang) 賢閱讀工程、鄉(xiang) 飲酒禮,發掘潘氏家祠的廉政教育意義(yi) ,通過聚鄉(xiang) 賢轉村風、聚鄉(xiang) 賢傳(chuan) 家風、聚鄉(xiang) 賢惠民生、聚鄉(xiang) 賢促發展、聚鄉(xiang) 賢保平安,聚鄉(xiang) 賢強黨(dang) 建,持續推進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譜寫(xie) 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的美麗(li) 篇章。
山東(dong) 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出版管理處處長劉子文、濟寧市委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孫愛民、孟子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趙永和、鄒城市委副書(shu) 記薑永偉(wei) 出席論壇。鄒城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高兆波主持論壇。唐村鎮新鄉(xiang) 賢代表介紹相關(guan) 經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中秋,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星,蘇州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劉百淞,中國古村之友創始人湯敏等嘉賓發表主題演講。
與(yu) 會(hui) 領導幹部、學者嘉賓、鄉(xiang) 賢代表共同簽署了《中國新鄉(xiang) 賢唐村宣言》,以實際行動回饋鄉(xiang) 村,開啟新鄉(xiang) 賢治理的風氣,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附:《中國新鄉(xiang) 賢唐村宣言》
中國新鄉(xiang) 賢唐村宣言
2017年5月30日,農(nong) 曆端陽,國內(nei) 部分著名鄉(xiang) 賢文化研究專(zhuan) 家,出版家,濟寧市、鄒城市的有關(guan) 領導和鄉(xiang) 賢代表等共聚山東(dong) 鄒城市唐村鎮,研究中國古代鄉(xiang) 賢的曆史,調研唐村培育新鄉(xiang) 賢的做法,思考新鄉(xiang) 賢在今天的意義(yi) ,深感推動新鄉(xiang) 賢事業(ye) 責任重大,共同發表《中國新鄉(xiang) 賢唐村宣言》,內(nei) 容如下:
鄉(xiang) 賢是鄉(xiang) 裏中德行高尚的人,鄉(xiang) 賢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中國農(nong) 業(ye) 文明曆史悠久,鄉(xiang) 村一直是社會(hui) 的基礎。由於(yu) “皇權不下縣”的傳(chuan) 統治理模式,一代代鄉(xiang) 賢成為(wei) 鄉(xiang) 村中國的基石,他們(men) 在鄉(xiang) 村社會(hui) 穩定、風習(xi) 教化、扶貧濟困、推動鄉(xiang) 裏公共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鄒魯之地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孔子、子思、孟子等在這裏鄉(xiang) 居生活,是鄉(xiang) 賢中的聖人。此後兩(liang) 千多年,代代鄉(xiang) 賢於(yu) 斯薪火相繼,鄉(xiang) 賢文化綿綿不絕。
在當前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央連續三年“一號文件”、《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兩(liang) 辦《意見》倡樹新鄉(xiang) 賢的大背景下,山東(dong) 鄒城唐村鎮積極培育新鄉(xiang) 賢,通過聚鄉(xiang) 賢強黨(dang) 建,聚鄉(xiang) 賢轉村風,聚鄉(xiang) 賢傳(chuan) 家風,聚鄉(xiang) 賢惠民生,聚鄉(xiang) 賢促發展,聚鄉(xiang) 賢保平安,以“儒風唐韻”新鄉(xiang) 賢文明行動帶動傳(chuan) 統文化的回歸,找到激活農(nong) 村發展的新動能,效果初現。欣慰之餘(yu) ,我們(men) 倡議:
中國文化的根在鄉(xiang) 村,鄉(xiang) 村建設的意義(yi) 關(guan) 乎國家和民族。
要大力傳(chuan) 承鄉(xiang) 賢傳(chuan) 統文化聖火,建設儒風鄉(xiang) 韻、文明禮儀(yi) 的新鄉(xiang) 賢社會(hui) 。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想得起鄉(xiang) 賢;要發揮新鄉(xiang) 賢作用,倡樹新鄉(xiang) 賢典型,問計民生,共謀發展,培育新鄉(xiang) 賢成長壯大的土壤;還要創造條件,形成機製,以鄉(xiang) 情鄉(xiang) 愁為(wei) 紐帶,壯大新鄉(xiang) 賢隊伍,吸引和凝聚各方賢士支持家鄉(xiang) 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文明和社會(hui) 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聯署人:姚中秋,韓星,劉百淞,湯敏,劉子文,孫愛民,楊大衛,楊義(yi) 堂,薑永偉(wei) ,高兆波,高勝
(責任編輯 吹劍)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