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宋朝學者的撩妹技巧:不會這一手羨慕也沒用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17-05-23 15:20:29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宋朝學者的撩妹技巧:不會(hui) 這一手羨慕也沒用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我們(men) 都愛宋朝”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四月廿八日庚戌

          耶穌2017年5月23日

 


  

 

鷓鴣天

 

畫轂雕鞍狹路逢,

 

一聲腸斷繡簾中。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wei) 櫳,

 

車如流水馬如龍。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幾萬(wan) 重。

 

這首小詞的作者,叫做宋祁(998~1061),是北宋著名的大才子,與(yu) 兄長宋庠“俱以文學名擅天下”,時人稱“二宋”。天聖二年(1024),宋氏兄弟同年進士及第,殿試之時,小宋文采更勝大宋,因此禮部原擬宋祁為(wei) 狀元,宋庠為(wei) 第三名。但垂簾聽政的劉太後認為(wei) ,弟弟應該讓兄長一頭。便將宋庠擢為(wei) 第一,而置宋祁於(yu) 第十。不過坊間還是將宋祁視為(wei) 狀元,以“兄弟雙狀元”相譽之。

 

宋庠、宋祁雖是同胞兄弟,但性格卻大不相同。宋庠老成持重,“儉(jian) 約不好聲色,讀書(shu) 至老不倦”;宋祁卻風流瀟灑,很會(hui) 享受生活,喜歡舉(ju) 辦文藝沙龍,常與(yu) 賓客“會(hui) 飲於(yu) 廣廈中,外設重幕,內(nei) 列寶炬,歌舞相繼,坐客忘疲,但覺漏長,啟幕視之,已是二晝”。不知不覺一夜就過去了。小宋還給他們(men) 的文藝沙龍起了個(ge) 名字,叫“不曉天”。他與(yu) 歐陽修合作修《唐書(shu) 》,伏案疾書(shu) 時也極講究享受:“垂簾燃二椽燭,媵婢夾侍,和墨伸紙。遠近皆知為(wei) 尚書(shu) 修《唐書(shu) 》,望之如神仙焉”。

 

相傳(chuan) 有一年元宵節,宋庠在書(shu) 院內(nei) 秉燭讀《周易》,聽說宋祁“點華燈,擁歌妓,醉飲達旦”,不由皺眉。次日,宋庠便托人給弟弟遞話:“相公寄語學士:聞昨夜燒燈夜宴,窮極奢侈,不知記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學內(nei) 吃虀飯時否?”當時宋庠為(wei) 參知政事,相當於(yu) 副宰相;宋祁為(wei) 翰林學士,所以才說“相公寄語學士”。

 

宋庠問宋祁:兄弟,你還記得咱們(men) 未發達之時,呆在州學內(nei) 就著鹹菜喝稀粥的苦日子嗎?這是提醒弟弟:做人不可忘本、貪圖享受;要憶苦思甜,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宋祁給哥哥的回複,卻讓宋庠一時無語:“寄語相公:不知某年吃虀飯是為(wei) 甚底?”當初我們(men) 就著鹹菜喝稀粥,發奮讀書(shu) ,為(wei) 的是什麽(me) ?不就為(wei) 了過上今日這種舒服的生活嗎?

 

對於(yu) 兄長的告誡,宋祁頗不以然,但有一回,他卻被一名老農(nong) 教訓得心服口服。話說某年孟冬,京郊田園一片豐(feng) 收景象,宋祁帶了隨從(cong) 、乘著馬車,來到郊野視察,見到田野裏稻穀堆積如山,收獲的農(nong) 民欣然自得,麵無感恩之色。

 

宋祁便上前向一位老農(nong) 作了一揖,慰勞說:“老丈辛苦了!今年看來收成不錯啊。感謝老天爺眷顧,感謝天子洪福,讓子民共沾雨露。”

 

老農(nong) 看了宋祁一眼,笑得前俯後仰,說道:“何言之鄙也!子未知農(nong) 事矣。”閣下這話何其鄙陋!一聽就知道對農(nong) 事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宋祁趕緊請教。老農(nong) 說:我依時勞作,在春氣萌動的時候犁地、播種、澆灌、除草,“以趨天澤”;冬天,萬(wan) 物蟄伏,養(yang) 精蓄銳,我又整治土地,“以複地力”。今日每一粒稻米的收獲,都得自我每日辛勤的勞動,怎麽(me) 成了老天爺眷顧?我自食其力,依法納稅,官府不能剝奪我勞動的權利,也不可以搶走我稅後的餘(yu) 糧,今日的收成與(yu) 歡樂(le) ,都是我應該享有的,哪裏是皇帝的恩賜?我年歲已高,“閱天下事多矣”,吃過的鹽多過你吃過的米,走過的橋多過你走過的路,從(cong) 未聽說過自己不勞作而等老天爺保佑、自己不努力而靠皇帝恩賜的道理。

 

老農(nong) 說完,丟(diu) 下宋祁,揚長而去。

 

宋祁“引車而歸”,回到家,將老農(nong) 的話老老實實記錄下來,篇名《錄田父語》。隨從(cong) 問他:“先生為(wei) 什麽(me) 對那個(ge) 山野老農(nong) 這麽(me) 客氣?分明是我們(men) 有道理,他說的沒道理,回去找他辯論。”宋祁說:“不可。老丈說得很好。”

 

這件軼事,顯示出宋祁的見識與(yu) 胸襟,非一般俗吏可比。至於(yu) 小宋的文學才情,更是沒得說了。他寫(xie) 過一首《玉樓春•春景》,其中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非常驚豔,坊間萬(wan) 人傳(chuan) 誦,宋祁也因此獲得一個(ge) 雅號:“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shu) ”(宋祁官至工部尚書(shu) ),簡稱“紅杏尚書(shu) ”。

 

《鷓鴣天》是宋祁另一首傳(chuan) 世的佳構。此詞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二句,一字不改地引用了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車如流水馬如龍”這一句,則是集自南唐詞人李煜的《望江南》詞;“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wan) 重”也是化用了李商隱《無題》詩的“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wan) 重”。在古典詩詞創作中,這不叫抄襲,而是集句。至高境界的集句,要做到“妙合無痕,自然渾成,一如己出”。

 

  

 

說起來,宋祁的這首《鷓鴣天》,還藏著一個(ge) 有趣的故事。說話有一天,宋祁路過汴京繁台街,恰好遇見幾輛馬車駛過,原來是大內(nei) 的嬪妃、宮女出來行街。宋祁來不及回避,隻得站得街邊。卻見其中一輛馬車掀開了簾子,一位漂亮的麗(li) 人探出頭來,對著宋祁輕輕喚道:“小宋。”宋祁“驚訝不已”,一時也看呆了。等恍過神來,車隊已經遠去,麗(li) 人消失於(yu) 茫茫人海。

 

宋祁悵然若失,回家便寫(xie) 下這首《鷓鴣天》。他用“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描述與(yu) 深宮麗(li) 人街頭邂逅的情景,借用“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暗示這一次偶遇生出來的微妙情愫,最後借“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wan) 重”詩,表達了對這場注定要無疾而終的邂逅的失落與(yu) 無望之情。

 

你想啊,對方可是深宮之內(nei) 的女子啊,“侯門一入深似海,從(cong) 此蕭郎是路人”,怎麽(me) 可能跟他宋祁有結果呢?

 

但事情尚未結束。

 

宋祁為(wei) 街頭偶遇的宮女寫(xie) 了一首《鷓鴣天》的故事,很快在京城流傳(chuan) 開來,還傳(chuan) 入了宮禁,連宋仁宗都聽說了。

 

仁宗皇帝便問宮人:那天是“第幾車子,何人呼小宋”?一名宮女說:“是我叫的小宋。以前曾在內(nei) 宴見到翰林學士宋先生,左右內(nei) 臣都叫他小宋。那天恰好在路上遇見了,便向他打聲招呼。”

 

仁宗心裏有數。又叫來宋祁,不動聲色地說:聽說宋學士寫(xie) 了一首《鷓鴣天》,“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wan) 重”。

 

宋祁一聽,大驚失色,“惶悚無地”,心道:這下完了。

 

仁宗笑道:“其實,蓬山也不遠。”當下,將那位宮女許配給了宋祁。正是:一場豔遇引出一首小詞,一首小詞引出一樁姻緣。

 

清初的大文人王士禎,對宋祁的豔遇非常羨慕:“蓬山不遠,小宋何幸得此奇遇。……此老一生享用,令人妒殺。”但你再“羨慕嫉妒恨”也沒有用,首先,你得有小宋那樣的才情;更重要的是,世間得有像宋仁宗那樣開明、有人情味的君主。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