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宋朝人已經開始讀報紙:民間“媒體”竟敢偽造詔書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17-04-21 16:57:12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宋朝人已經開始讀報紙:民間“媒體(ti) ”竟敢偽(wei) 造詔書(shu)

作者:吳鉤

來源:節選自吳鉤著《宋:現代的拂曉時辰》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年三月廿五日戊寅

          耶穌2017年4月21日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上的書(shu) 店)

 

一個(ge) 生活在宋朝的知識分子,如果他關(guan) 心時政,他可以每天都市場上買(mai) 一張報紙,上麵通常刊登有最近的政治新聞與(yu) 社會(hui) 奇聞。

 

至遲從(cong) 北宋末開始,汴梁市場上已出現商品化的報紙,《靖康要錄》載:“淩晨有賣朝報者。”這裏的“朝報”顯然不是官方出版的邸報,因為(wei) 邸報是免費發給政府機關(guan) 的報紙,不會(hui) 進入市場。報販子叫賣的“朝報”實際上應該是民間雕印與(yu) 發行的“小報”,隻不過假托“朝報”(機關(guan) 報)之名而已。

 

南宋時臨(lin) 安城有了專(zhuan) 門的報攤,《西湖老人繁勝錄》與(yu) 《武林舊事》記錄的杭州各類小本買(mai) 賣中,都有“賣朝報”一項,可見報紙零售已成為(wei) 一種可以養(yang) 家糊口的職業(ye) ,它的背後,肯定又隱藏著一個(ge) 靠出版報紙營利的行業(ye) 。

 

那麽(me) 南宋的新聞小報究竟是一種怎麽(me) 樣的報紙?一份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的臣僚奏疏透露了比較詳細的信息:

 

“近年有所謂‘小報’者,或是朝報未報之事,或是官員陳乞未曾施行之事,先傳(chuan) 於(yu) 外,固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傳(chuan) 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諫百官之章奏,以無為(wei) 有,傳(chuan) 播於(yu) 外。訪聞有一使臣及合門院子,專(zhuan) 以探報此等事為(wei) 生。或得於(yu) 省院之漏泄,或得於(yu) 街市之剽聞,又或意見之撰造,日書(shu) 一紙,以出局之後,省部、寺監、知雜司及進奏官悉皆傳(chuan) 授,坐獲不貲之利,以先得者為(wei) 功。一以傳(chuan) 十,十以傳(chuan) 百,以至遍達於(yu) 州郡監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報為(wei) 先,而以朝報為(wei) 常,真偽(wei) 亦不複辨也。”(《宋會(hui) 要輯稿•刑法》)

 

研究新聞史的台灣學者朱傳(chuan) 譽先生根據這條史料,推斷出南宋小報具有如下特征:

 

一、有人“專(zhuan) 以探報此等事為(wei) 生”,也就是說,已經專(zhuan) 業(ye) 化。

 

二、“坐獲不貲之利”,可見是商業(ye) 行為(wei) ,並且是一種很賺錢的事業(ye) 。

 

三、新聞來源“或得之於(yu) 省院之漏泄,或得於(yu) 街市之剽聞”,可知範圍很廣,並不限於(yu) 宮禁,道聽途說也在采訪之列。

 

四、內(nei) 容如詔令、差除、台諫百官章奏,多為(wei) 朝報所未報,因而被稱為(wei) “新聞”(友情提示:宋朝人已經用“新聞”一詞來指稱民間小報了)。

 

五、“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報為(wei) 先,而以朝報為(wei) 常”,可知小報較朝報受人歡迎。

 

六、“一以傳(chuan) 十,十以傳(chuan) 百,以至遍達於(yu) 州郡監司”,可見發行之廣。

 

七、所謂“撰造命令”、“又或意見之撰造”,也就是言論欄,相當於(yu) 今日報紙的社論。

 

除了上麵朱傳(chuan) 譽先生提出來的這七點,我們(men) 還可以根據另外的史料,將南宋小報的特征補充完整:

 

八、小報養(yang) 有一批采訪消息的“報料人”、“記者”,據《朝野類要》載,“有所謂內(nei) 探、省探、衙探之類,皆衷私小報,率有漏泄之禁,故隱而號之曰‘新聞’。”這裏的“內(nei) 探”、“省探”、“衙探”都是暗中服務於(yu) 小報的報料人,他們(men) 為(wei) 小報老板提供新聞,當然也從(cong) 小報老板那裏獲取報酬。

 

九、小報為(wei) 定期出版,“日書(shu) 一紙”投於(yu) 市場,發行覆蓋麵達於(yu) 州郡,這樣的報紙肯定不是手抄報,而是印刷品。宋代印刷業(ye) 非常發達,印製小報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其實早在北宋熙寧年間,市井中就有人刊印時政新聞賣錢:“竊聞近日有奸妄小人肆毀時政,搖動眾(zhong) 情,傳(chuan) 惑天下,至有矯撰敕文,印賣都市。”(《宋會(hui) 要輯稿•刑法》)

 

十、小報為(wei) 民間所辦,新聞采寫(xie) 與(yu) 發行傳(chuan) 播均擺脫了官方控製,一些小報膽大妄為(wei) 的程度可能超乎我們(men) 的想象,如北宋大觀四年(1110),有小報刊登了一份宋徽宗斥責蔡京的詔書(shu) ,但這份詔書(shu) 是小報杜撰出來的,屬於(yu) 偽(wei) 詔,放在其他王朝,這無疑是誅九族的大罪,但在北宋末,這起“輒偽(wei) 撰詔”事件最後卻不了了之。

 

南宋初,又有小報偽(wei) 造、散布宋高宗的詔書(shu) ,令高宗非常尷尬,不得不出麵澄清。當然宋政府也一再發布法令,企圖“嚴(yan) 行約束”小報,但總是屢禁不止,從(cong) 中也可以想見宋政府對於(yu) 社會(hui) 的控製力並不嚴(yan) 厲。

 

  

 

(清代的京報)

 

今天的新聞史著作通常將十七世紀才出現的《法蘭(lan) 克福郵政總局報》或者《新到新聞》、《萊比錫新聞》當成世界上最早的日報。但以南宋小報出現的特征來看,我們(men) 完全有理由說,風行於(yu) 十二世紀的南宋小報才是世界最早的日報,而且其品質跟近代新聞報紙已經相當接近。

 

指出這一點,並不是為(wei) 了滿足“我們(men) 祖上曾闊過”的虛榮,我隻是想說明:華夏文明有自發近代化的內(nei) 在動力。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