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教材編纂座談會在四川大學召開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7-03-07 22:52:49
標簽:



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在四川大學召開

來源: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初十日癸巳

           耶穌2017年3月7日

 

 

 

2017年3月5日下午兩(liang) 點半,學習(xi) 貫徹兩(liang) 辦《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在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複性書(shu) 院舉(ju) 行。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納通醫療集團董事長趙毅武,原中國醫藥集團副總經理卞俊峰,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劉學智,湖南大學教授、嶽麓書(shu) 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山東(dong) 師範大學教授、《孔子研究》主編王鈞林,山東(dong) 大學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日本學習(xi) 院大學教授、四川大學講座教授王瑞來等先生參加座談。

 

 

 

座談會(hui) 學習(xi) 了兩(liang) 辦《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聽取了舒大剛教授關(guan) 於(yu) 儒學學科建設的設想以及儒學教材編纂的規劃,教材編纂者對編好教材交流了各自的心得。舒大剛教授在“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教材編撰”的報告中指出,儒學在中國傳(chuan) 統學術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近百年發展中卻遇到挫折,當前儒學發展及人才培養(yang) 受到沒有學科依托和教材支撐的局限。舒教授根據傳(chuan) 統的孔門“四科”以及後來的儒學發展實際,提出在儒學一級學科之下設立經學、德行、政事、義(yi) 理及辭章與(yu) 考據五個(ge) 二級學科,又根據儒學學科實際提出了儒學的學科結構及教材設想,整套教材由儒學通論、儒學通史、儒家思想等“八通”,儒家經典研讀,及其他儒學專(zhuan) 題研究構成。在編纂方式上,擬以約請專(zhuan) 家編寫(xie) 和公開招標兩(liang) 種方式進行,力求保證教材質量,產(chan) 生精品。

 

隨後,劉學智教授、朱漢民教授、王鈞林教授、顏炳罡教授、郭齊教授、楊世文教授和彭華教授相繼就儒學學科建設與(yu) 儒學教材編纂發表了極富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劉學智教授高度評價(jia) 了舒老師所作的報告,重申了儒學學科設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劉教授強調,新的儒學教材編撰一定要保證質量,盡量吸取已有成果的長處,下功夫出精品,要在學術界站住腳。

 

朱漢民教授指出,我們(men) 要積極主動,走在政策前麵,推動儒學教育和人才培養(yang) 的發展。儒學的困境在於(yu) 其傳(chuan) 統知識結構與(yu) 現代教育體(ti) 係的扞格,儒學學科的建設要結合時代的變化,將經典進行現代人的再詮釋。將《荀子》納入經典體(ti) 係就是極有現代眼光的創新,“八通”與(yu) “專(zhuan) 題”的大框架也是富有意義(yi) 的嚐試,但應該注意在具體(ti) 教材編撰過程中的重複問題。

 

王鈞林教授認為(wei) ,儒學學科的建設和儒學教材的編撰屬於(yu) 儒學的傳(chuan) 承發展,因為(wei) 儒學在近現代遭受挫折之後,再也不能恢複它曾經的地位,所以這種發展比創新發展更為(wei) 重要。舒大剛教授提出的體(ti) 係比較完備,也具有可行性,但仍然有可以討論的地方。王教授尤其強調了五經的重要地位和經學的建設,在教材編撰上要在經學方麵更有側(ce) 重。

 

顏炳罡教授強調,當今的儒學學科重建不是發思古之憂情,我們(men) 必須麵對當下的現實,認識到在新的條件下重構儒學學科是我們(men) 今天所麵臨(lin) 的挑戰。我們(men) 的目的在於(yu) 培養(yang) 傳(chuan) 統儒學的研究者和創新者、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儒學的教學者以及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儒家的躬身實踐者、信奉者。

 

王瑞來教授談了自己與(yu) 儒學的不解之緣,並談了對儒學的展望。王教授指出,在理論空白、信仰缺失的時代,儒學必將成為(wei) 中國的顯學。舒教授提出的編撰大綱非常完整、體(ti) 係嚴(yan) 密,但是在實際編寫(xie) 中一定要注意明確體(ti) 例,避免內(nei) 容重複。王教授提出了儒學與(yu) 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話題及“儒學社會(hui) 史”同樣應當納入教材體(ti) 係。

 

郭齊教授指出,我們(men) 在具體(ti) 的建設過程中會(hui) 遇到各種始料不及的問題,比如儒學學科體(ti) 係的劃分就還需要在具體(ti) 實踐中邊做邊解決(jue) 。在儒學教材的編纂方麵,作者的遴選還應該更加慎重,每一個(ge) 專(zhuan) 題必須要由研究有素的專(zhuan) 家承擔。在完善的體(ti) 例之下,每一位作者要盡量符合統一規劃,要避免專(zhuan) 著式的教材。

 

楊世文教授指出,編教材需要沉潛,教材的數量不在多而在精。楊教授認為(wei) 儒學的學術體(ti) 係有三大塊,即儒學理論、儒學曆史和儒學文獻,每一塊應該有通論,在每個(ge) 大塊下麵還可以分出子課題。在編撰過程當中,要做到研究與(yu) 普及的統一、文獻與(yu) 義(yi) 理的統一、述與(yu) 作的統一三個(ge) 統一,要注意度的把握,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彭華教授從(cong) 《出土文獻導讀》的寫(xie) 作出發,在會(hui) 上分享了具體(ti) 的教材編撰心得。彭教授認為(wei) ,《爾雅》與(yu) 《說文》、《春秋》三傳(chuan) 都應該采取分開的方式。《孔子家語》已經被出土文獻證明不是偽(wei) 書(shu) ,彭教授建議將其也納入教材體(ti) 係。教材編撰上,字數不宜過多,用繁體(ti) 字出版,彭教在具體(ti) 編撰體(ti) 例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許寧教授、陸永勝教授、潘斌副教授,李曉宇博士、李東(dong) 峰博士等發表了自己對儒學學科建設及儒學教材編撰的看法。

 

座談會(hui) 由尹波教授主持,來自山東(dong) 、陝西、山西、貴州、四川等地高校的專(zhuan) 家學者、國際儒學研究院全體(ti) 師生五十餘(yu) 人參加了座談。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