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張其成:設立“國學”一級學科,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終身教育體係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7-03-06 16:44:04
標簽:
張其成

作者簡介:張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縣人。出生於(y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張一帖”醫學世家,為(wei)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理事。

原標題:建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終身教育體(ti) 係

作者:張其成(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初八辛卯

          耶穌2017年3月5日

 

   


全國政協委員張其成


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zhuan) 題闡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作,也是第一個(ge) 用國家重大工程的方式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全民行動綱領。

 

實施這一工程不是為(wei) 了傳(chuan) 承而傳(chuan) 承,而是為(wei) 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服務,為(wei) 其提供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yang) 。《意見》提出要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的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ti) 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ti) 育教育、社會(hui) 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yu) 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

 

一、存在問題

 

目前,中小學及大學已經開始重視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教學,社會(hui) 力量辦的各種“書(shu) 院”也層出不窮,然而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學內(nei) 容的選擇上雜亂(luan) 無序、不統一、不規範、不係統的問題較為(wei) 嚴(yan) 重,國學經典碎片化,教育手段形式化;教學目的不清晰甚至曲解,沒有意識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而不是為(wei) 了應試拿高分;教學方法生硬僵化,學用脫節、知行不一;重視表麵的形式儀(yi) 式,忽略內(nei) 容的體(ti) 驗應用;“書(shu) 院”教育參差不齊,監管不到位;“國學”一級學科沒有建立。

 

二、建議:

 

1.製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終身教育的條例或法規。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人在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包括教育體(ti) 係的各個(ge) 階段和各種方式,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hui) 教育;既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我國已把“終身教育”列入《教育法》,但還沒有具體(ti) 的條例或法規,應該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列入終身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明確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目的、任務、內(nei) 容、形式、方法等。習(xi) 近平指出:“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xi) 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很有益處。”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的教育,有助於(yu) 樹立文化自信,樹立道德信仰、精神信仰。

 

2. 建立健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終身教育體(ti) 係。《意見》要求“以幼兒(er) 、小學、中學教材為(wei) 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ti) 係。編寫(xie) 中華文化幼兒(er) 讀物……修訂中小學道德與(yu) 法治、語文、曆史等課程教材。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必修課。”建議集中多學科力量,遴選從(cong) 幼兒(er) 到成年、從(cong) 學校教育到社會(hui) 教育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教學內(nei) 容,建立健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終身教育體(ti) 係。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要以經典教育為(wei) 核心,國學經典具有原創性、典範性、權威性、長效性,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ti) 。要探索不同階段國學經典教育的內(nei) 容與(yu) 方式,熟讀經典、感悟經典,不要將經典碎片化。可以借鑒台灣中小學《國語》、《國文》課本尤其是《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內(nei) 容安排,逐級加大國學經典原文比例。此外,還要重視國醫、國藝進校園、進家庭、進社區,探討戲曲、書(shu) 法等高雅藝術,中醫、養(yang) 生、武術等傳(chuan) 統健身方法在終身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設立“國學”一級學科。目前國內(nei) 已有多所大學設立國學院,招收國學本科生、研究生,但至今沒有相應的學科、學位。長期以來,我們(men) 實行的是前蘇聯專(zhuan) 才教育與(yu) 文史哲分科的模式,而國學的最大特征是以經典為(wei) 根本、文史哲不分家,這符合中國立德樹人、培養(yang) 通才、“士人”的育人傳(chuan) 統。現行的人文學科的劃分,湮沒了國學的本來麵貌,使得國學的精髓很難保留與(yu) 傳(chuan) 承。《意見》要求“加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學科建設,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jia) 值和傳(chuan) 承意義(yi) 的絕學、冷門學科。”建議參照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一級學科的做法,設立“國學”一級學科,下屬經學、小學等二級學科。並設立國學學士、國學碩士、國學博士學位。培養(yang) 國學——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師資人才。


4. 支持民間力量辦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基金會(hui) ”、“書(shu) 院”。取消“基金會(hui) ”申報要找業(ye) 務主管單位的規定,放開民間辦學限製,鼓勵民間開辦“基金會(hui) ”、“書(shu) 院”。探索基金會(hui) 辦書(shu) 院的模式。書(shu) 院是唐宋至清代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其特點是以道德教育為(wei) 架構、以講會(hui) 為(wei) 辦學特色、以導學結合為(wei) 教學方法,自主辦學,自由講學。書(shu) 院式教育有助於(yu) 提高國人人文素養(yang) ,回歸教化人心、提升人格的本體(ti) 功能。同時加強對“書(shu) 院”教育的監管,製定相關(guan) 管理條例,整治社會(hui) 各類“書(shu) 院”教育培訓的亂(luan) 象。

 

5. 改進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倡導知行合一、學用結合的教學方法,變“教”為(wei) “育”,以文化人,汲取“書(shu) 院式”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以實踐為(wei) 主的體(ti) 驗式教學方法,寓教於(yu) 樂(le) 、寓教於(yu) 行。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融入家庭、學校、社會(hui) ,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在對待父母、師長、同學的態度、言行上,加以應用、實踐。不要采用知識灌輸的方法,要不斷提高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塑造靈魂、培育人格、啟迪智慧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