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文獻典籍 傳(chuan) 承中華文化
作者:韓永進(國家圖書(shu) 館館長)
來源:中國文明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初二日乙酉
耶穌2017年2月27日
20世紀初,梁啟超在《新民叢(cong) 報》發表文章,熱情洋溢地說:“四千餘(yu) 年之曆史未嚐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幾千年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ye) 的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品格、中國氣派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正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始終滋養(yang) 著華夏民族,也孕育著華夏子民最深沉的精神品格和價(jia) 值追求,成為(wei) 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發展進步的精神標識,更是今天中華民族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底氣和自信來源。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把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上了新的曆史高度,對在全國範圍內(nei)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做出了戰略部署,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責任擔當。
中華文明五千年來一脈相承、從(cong) 未中斷,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用文字記載曆史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尚書(shu) ·多士》雲(yun) ,“惟殷先人,有冊(ce) 有典。”國有史,方有誌,家有譜。從(cong) 古老的甲骨卜辭、青銅銘文、碑銘石經,到書(shu) 寫(xie) 在簡帛、紙張上的書(shu) 籍,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歲月裏創造出浩如煙海的典籍。這些文字與(yu) 典籍,鐫刻著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是中國之精神,民族之靈魂,是破解中華民族曆經磨難而綿延發展的精神密碼,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曆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ti) 係,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不僅(jin) 是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更是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決(jue) 現實問題、助推社會(hui) 發展的文化基礎。
習(xi) 近平同誌指出,“中國古代大量鴻篇巨製中包含著豐(feng) 富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內(nei) 容、治國理政智慧,為(wei) 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wei) 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nei) 容,為(wei) 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禮記》“大同世界”的理想,《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儒家典籍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民為(wei) 貴,社稷次之,君為(wei) 輕”的主張,體(ti) 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禮記·禮運》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周易》雲(yun)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管子·牧民》提出禮義(yi) 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春秋繁露》認為(wei)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顏氏家訓》“整齊門內(nei) ,提撕子孫”,體(ti) 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自強不息、敬業(ye) 樂(le) 群、扶危濟困、見義(yi) 勇為(wei) 、孝老愛親(qin) 等中華傳(chuan) 統美德。《全唐詩》至今仍是世界詩歌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顆明珠,宋詞更是成為(wei) 與(yu) 唐詩並列的“一代之文學”,《太平禦覽》《文苑英華》《永樂(le) 大典》《四庫全書(shu) 》等典籍整理成果斐然,《營造法式》《本草綱目》《農(nong) 政全書(shu) 》《天工開物》等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重要影響。這些文化成果滋養(yang) 了中華民族獨特豐(feng) 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其中蘊含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促進社會(hui) 和諧、鼓勵人們(men) 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nei) 容。
可以說,文獻典籍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作為(wei) 珍貴而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記載著中華民族的輝煌曆程,銘刻著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創造,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保護好、傳(chuan) 承好這些文獻典籍,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重要內(nei) 容;研究好、利用好這些文明遺產(chan) ,是弘揚中國精神、傳(chuan) 播中國價(jia) 值的時代命題。
《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實施國家古籍保護工程,完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定製度”,對進一步推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提出了新要求。
國家圖書(shu) 館作為(wei) 國家總書(shu) 庫,其收藏的文獻典籍是曆朝曆代無數有識之士以對文化和典籍的銘心之愛,竭盡財力、智慧乃至生命代代相守、傳(chuan) 承至今的民族瑰寶,是今天人們(men) 了解和學習(xi) 我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實物資料,是先輩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年來,國家圖書(shu) 館在傳(chuan) 承和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保存保護、挖掘闡發、傳(chuan) 播推廣和展示利用方麵開展了一係列工作。2007年啟動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是新中國曆史上首次由國家主持開展的全國性古籍保護工程,由國家圖書(shu) 館組織實施。經過社會(hui) 各界近十年來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全國古籍保護工作機製,國務院公布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為(wei)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提供了典籍文獻基礎。2016年4月正式啟動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以“激活經典、熔古鑄今、立足學術、麵向大眾(zhong) ”為(wei) 目標,從(cong) 浩如煙海的傳(chuan) 統文化典籍中精選《詩經》《論語》《史記》等100部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書(shu) 目,深入淺出地進行解讀,發掘典籍蘊涵的時代價(jia) 值,推動傳(chuan) 統經典普及傳(chuan) 播,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怡情養(yang) 誌、涵育文明中煥發新的生命力。今年將完成首批10部圖書(shu) 的編纂出版。
在新的曆史時期,國家圖書(shu) 館將根據《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要求,聯合全國各級各類圖書(shu) 館,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和國家文獻戰略儲(chu) 備庫建設項目為(wei) 抓手,推動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you) 秀典籍中蘊含的曆史智慧能夠更好地服務當代,服務社會(hui) 。同時,國家圖書(shu) 館將力爭(zheng) 在“十三五”時期基本完成全國古籍普查工作,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通過數字化服務、縮微複製、整理出版、展覽展示等多種方式,增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國家圖書(shu) 館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獻典籍的守護者,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者,在依托典籍深入闡發中華文化精髓方麵承擔著神聖的曆史使命。我們(men) 將進一步踐行習(xi) 近平同誌“讓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的要求,為(wei) 人們(men) 提供真正有價(jia) 值又符合時代精神的典籍服務,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潤澤人們(men) 的心靈,推動社會(hui) 的發展,為(wei) 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