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書院舉辦研討會,尋找改善生態環境的標本兼治之道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7-01-11 21:32:13
標簽:

 

原標題:大變革時代中的文明、秩序與(yu) 生態危機

來源:“弘道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臘月十四日戊戌

           耶穌2016年1月11日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但是隨著工業(ye) 化的不斷推進,生態危機日益凸顯。尤其是近年來,霧霾籠罩在中國大地,困擾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深愛著這片土地而又飽受霧霾之害、誌在重建良好秩序的儒家學者,對此全民關(guan) 心之大問題,不能不有所回應。

 

為(wei) 此,弘道書(shu) 院於(yu) 2017年1月11日邀請儒門同道,基於(yu) 儒家義(yi) 理,整全視野,尋找改善生態環境的標本兼治之道。

 

弘道書(shu) 院院長姚中秋教授首先在致辭中指出,當下的生態危機正引發社會(hui) 群體(ti) 間相互猜疑和指責,並且中華文明的正當性也遭到質疑。致力於(yu) 複興(xing) 文明的儒者應有所擔當,直麵生態問題並思考解決(jue) 之道。

 

 

 

(劉悅笛先生)

 

霧霾圍城,必有其緣起,社科院劉悅笛研究員認為(wei) ,當今中國麵臨(lin) 的霧霾問題是人為(wei) 原因造成的,不能脫離人而思考霧霾治理。麵對霧霾,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中的人化自然的視角思考如何實現人與(yu) 自然的融合,將美學引入環境倫(lun) 理之中,建設美善合一的基本價(jia) 值觀。

 

 

 

(韓星先生)

 

霧霾的治理當然不能停留在價(jia) 值觀層麵,中國人民大學韓星教授提出了相對完整的體(ti) 係,指出解決(jue) 霧霾問題需要改變中國當今的發展模式,以中國傳(chuan) 統的天地人一體(ti) 的有機整體(ti) 宇宙觀的發展模式為(wei) 導向,擺正經濟發展的位置,尊重需求的同時節製欲望。

 

 

 

(姚中秋先生)

 

生態環境關(guan) 係到每一個(ge) 人的生存,所以汙染的治理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參與(yu) 。姚中秋教授認為(wei) 在霧霾治理中人人有責,政府、企業(ye) 、個(ge) 人都應當擔負起責任,並提出當今中國應當重新選擇生活之道,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基礎上,從(cong) 儒家義(yi) 理超越物質維度考慮發展問題。

 

 

 

(方朝暉先生)

 

清華大學方朝暉教授認為(wei) 以經濟為(wei) 中心的發展模式,曆史陰影下的富國強兵思維模式,以及進化論的曆史觀,導致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不得安寧、無暇顧及環境問題,解決(jue) 環境問題之道在於(yu) 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社會(hui) ,使人們(men) 能夠在天人合一的生態環境下追求寧靜閑逸的生活。

 

  

 

(任文利先生)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任文利副研究員從(cong) 敬畏與(yu) 節製的角度展開了論述,指出政府和人民都要對天有敬畏之心,在依靠天地萬(wan) 物生存的同時要擔負起社會(hui) 責任,改變以物質以及人欲為(wei) 主導的發展模式,並結合《周易》中的“節”卦討論了如何實現節製。

 

 

 

(王心竹女士)

 

毫無疑問,以經濟為(wei) 中心的發展模式是當下生態危機的重要因素。中國政法大學王心竹教授認為(wei) 應當改變以經濟為(wei) 主導的績效考量標準,更多關(guan) 注人與(yu) 環境,在滿足人的生存上思考節用問題,同時還要強調個(ge) 體(ti) 道德和人對於(yu) 自然的責任。

 

 

 

(楊恒均先生)

 

在霧霾肆虐的日子裏,許多人對霧霾治理持悲觀態度。楊恒均先生則認為(wei) ,既然APEC藍、閱兵藍能存在,那麽(me) 我們(men) 就要相信霧霾是可治理的。但是實現此所付出的代價(jia) 也是相當巨大的,因為(wei) 其關(guan) 切於(yu) 眾(zhong) 多企業(ye) 以及個(ge) 體(ti) 的生存。因此,霧霾治理需要協調多方利益,將是一個(ge) 長期過程。

 

 

 

(梁濤先生)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梁濤教授指出當下直線進化論思維模式給中國環境帶來嚴(yan) 重危害。強調了當下中國應當回歸中國傳(chuan) 統中循環往複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追求財富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導向。

 

 

 

誠如姚中秋教授所言,霧霾治理,人人有責,生態危機已經到來,逃避無濟於(yu) 事,唯有正視問題才能尋求解決(jue) 之道。希望籠罩在這片土地上的霧霾能夠喚醒每個(ge) 人的責任心,從(cong) 自身做起,從(cong) 現在做起,勠力同心,共同抗霾,相信霧霾終將散去。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