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儒家十大熱點

欄目:年度大事記暨十大熱點
發布時間:2016-12-30 21:16:44
標簽:儒家十大熱點
伟德线上平台

伟德线上平台創辦於(yu) 西元二〇〇八年,以承續儒家文明、推動中華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堅持儒家立場、民間身份、公益性質,以“立場明、水準高、信息新”為(wei) 工作標準,重點發布當代儒家的最新国际1946伟德成果、社會(hui) 熱點評論及民間社會(hui) 實踐信息,努力打通學術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隔閡。編發《儒家郵報》(電子),主持出版儒生係列圖書(shu) ,組織、支持開展各種思想文化活動。


2016年儒家十大熱點


  


編者按:在《2016中國大陸儒門大事記》的基礎上,伟德线上平台評選出年度十大熱點,涉及建言諫議、公共政策、国际1946伟德、文化事件等各個(ge) 方麵,反映了中國當代儒家的最新發展狀況。現予公布,進退得失,以資當世。伟德线上平台編輯部於(yu) 孔子2567年暨耶穌2016年12月30日


(一)大陸儒學研究界主動認同“大陸新儒家”,批評“大陸新儒教”

(二)“回到康有為(wei) ”以重思近現代中國立國之道

(三)是否應“老實大量純讀經”,民間少兒(er) 讀經第二次大討論

(四)河北省15名人大代表聯名建議恢複縣級以上“文廟”建製

(五)《孔子研究》創刊30周年

(六)學者聯合倡議中國高校設立儒學一級學科

(七)中馬青年回儒交流峰會(hui) 在山東(dong) 曲阜開幕

(八)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成立

(九)第二屆全國書(shu) 院高峰論壇發表《東(dong) 湖宣言》

(十)學者聯名呼籲保護鄉(xiang) 村傳(chuan) 統喪(sang) 葬禮俗



    (一)大陸儒學研究界主動認同“大陸新儒家”,批評“大陸新儒教”


 


“大陸新儒家”是相對於(yu) 現代“港台新儒家”或“海外新儒家”而指稱的一個(ge) 思想流派或學術群體(ti) ,活躍於(yu) 當代中國大陸,主要述指從(cong) 蔣慶、陳明、康曉光到唐文明、曾亦、幹春鬆等一批主張儒家文化儒教說的儒家思想研究者和傳(chuan) 承者。


十年前“大陸新儒家”概念從(cong) 方克立口中道出或許具有偶然性,但它卻使大陸認同儒家的學者實現了這一認同由自在到自為(wei) 的轉變。長期以來儒家和新儒家、大陸新儒家的概念都被認為(wei) 具有負麵的色彩和定位,人們(men) 似乎傾(qing) 向與(yu) 之保持距離撇清關(guan) 係。


近年來,隨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口號的提出,儒家思想的發展環境趨暖,大陸新儒學的相關(guan) 論述也在對經學和康有為(wei) 的研究中豐(feng) 富拓展,並且在與(yu) 港台儒學的對話中表明了自己在問題意識、學術範式和經典譜係方麵與(yu) 牟宗三、徐複觀諸前輩先賢的不同取向和意趣。


也就是在2016年,儒學研究界部分學者在多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宣稱,這些所謂大陸新儒家其實應該叫做大陸新儒教,他們(men) 自己才是大陸新儒家。郭齊勇、李存山、吳光、黃玉順、梁濤、趙法生等認為(wei) 他們(men) 對儒學和民主關(guan) 係的認知,對儒家思想的哲學化表述傳(chuan) 承著五四以來的傳(chuan) 統和港台新儒家精神氣質。但是,大陸新儒家並不隻是在大陸的港台新儒家或現代新儒家,它應該意味著與(yu) 此前儒學論述具有某種特色的新論述。


無論如何,這一爭(zheng) 論表明儒家儒學的概念基本已經完成了去妖魔化的過程,而在這一旗號下相互批評,則應該可以視為(wei) 儒家思想光譜豐(feng) 富和儒家思想陣營壯大的標誌。


(二)“回到康有為(wei) ”以重思近現代中國立國之道


在晚清與(yu) 民國的大轉換中,康有為(wei) 因緣際會(hui) 地對帝國轉型諸問題有著最為(wei) 清醒的把握,即在維持疆域不改變、群族不分裂的前提下實現現代國家和國族建構的目標。近年來,大陸新儒家在問題意識、學術範式和經典體(ti) 係上日益成熟成型,也越來越清晰地體(ti) 認到康有為(wei) 的重大思想史和現實意義(yi) 。也因此,一批大陸新儒家被冠名為(wei) “新康有為(wei) 主義(yi) ”或自名為(wei) “康黨(dang) ”,甚至一些被認為(wei) 是左派立場的學者也對康有為(wei) 表現了極大興(xing) 趣。


2016年,《原道》等刊物連續刊發“回到康有為(wei) ”專(zhuan) 題,重磅推出係列文章,從(cong) 國家建構與(yu) 國族建構的近代史未竟任務出發,求解近現代中國立國之道。論者既包括儒學界的“康黨(dang) ”,還包括所謂的“工業(ye) 黨(dang) ”乃至左派,在所屬學科建製上也較為(wei) 廣泛,涉及儒學、政治學、法學等多個(ge) 學科。相關(guan) 單位還舉(ju) 辦了專(zhuan) 題學術會(hui) 議。


“回到康有為(wei) ”命題的提出表明,越來越多的學者們(men) 體(ti) 認到,問題,而不是主義(yi) ,才是當代中國學者所應堅持的品格,更是當代中國治理所應立足的原點。



(三)是否應“老實大量純讀經”,民間少兒讀經第二次大討論


     


因一封民間讀經少年的來信,同濟大學柯小剛教授對王財貴先生的“老實大量讀經”理論和做法提出質疑,引發了自2004年以來的第二次讀經大討論,各方空前關(guan) 注和爭(zheng) 論,儒家學者內(nei) 部也進行了認真討論。


這次討論與(yu) 上次讀經爭(zheng) 論不同之處在於(yu) ,爭(zheng) 論各方並不反對少兒(er) 讀經。正如這場爭(zheng) 論的當事人之一柯小剛教授所講的,他的批評並非針對讀經本身,而是針對某種讀經方法的批評,這種批評的目的在於(yu) 促進讀經教育的良性發展,避免因不當方法引起的對讀經教育的整體(ti) 否定。


若說十年前因蔣慶先生而引發的讀經大討論是第一階段,今天的讀經進入了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爭(zheng) 論的是該不該讀經,第二階段爭(zheng) 論的是該怎樣讀經,是為(wei) 進步。故而,此次討論有助於(yu) 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弘揚儒家教育理念,有助於(yu) 推進對民間讀經的深入認識和了解,也有助於(yu) 促使民間讀經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四)河北省15名人大代表聯名建議恢複縣級以上“文廟”建製


  


2016年1月12日,在河北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hui) 議上,高士濤等15名河北省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guan) 於(yu) 恢複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文廟”建製的建議》,建議全省縣級以上城市恢複“文廟”建製,認為(wei) 這是弘揚中華文化和樹立民族自信心的迫切需要,以使弘揚中華文化工作有場所依托。


對這次河北省人大代表率先在全國提出恢複文廟建製的舉(ju) 動,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主任陳明教授認為(wei) “適逢其時,刻不容緩”,希望政府能從(cong) 善如流,采納儒家學者和人大代表的意見,順勢而為(wei) ,高度重視孔廟的特殊文化地位,激活其原有的教化功能,充分發揮孔廟應有的作用,推動中國文化複興(xing) 。


在中國文化複興(xing) 日益從(cong) 思想潮流、民間呼聲發展成為(wei) 執政黨(dang) 文化自信源泉的背景下,恢複“文廟”的建言是一項值得期待的製度性行動,是當代儒學與(yu) 公共領域互動的寶貴探索。



(五)《孔子研究》創刊30周年


 


2016年4月28日,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十三五”學術規劃研討暨《孔子研究》創刊三十周年紀念座談會(hui) 召開。錢遜、牟鍾鑒、陳來、郭齊勇等著名儒學專(zhuan) 家,以及全國知名學術期刊代表二百多人齊聚北京,共商儒學發展與(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對《孔子研究》給予高度評價(jia) ,認為(wei) 《孔子研究》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以“引領儒學複興(xing) ”為(wei) 使命,無論題材選擇、發稿標準還是編排質量等方麵,都是名副其實的一流學術刊物,已成為(wei) 全國儒學研究的一麵旗幟。


此次會(hui) 議公布了《孔子研究》創刊三十周年“特別貢獻獎”“優(you) 秀論文獎”,通過了新一屆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了學術委員103人,推舉(ju) 了顧問29名。陳來被選舉(ju) 為(wei) 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王中江、李存山等被選舉(ju) 為(wei) 副主任,饒宗頤、許嘉璐、馮(feng) 其庸、杜維明、成中英、張豈之等被推舉(ju) 為(wei) 顧問。


會(hui) 議還審議通過了《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工作條例》和《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十三五”學術規劃》。據了解,“十三五”期間,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發展的總目標是:力爭(zheng) 在儒學研究、學術交流和文化傳(chuan) 播方麵,實現三個(ge) “走在全國前列”,成為(wei) “引領儒學複興(xing) 、深耕精神家園”的重要陣地。


《孔子研究》見證了三十年來儒學發展的曲折曆程,在下一個(ge) 三十年中,儒學將進一步以新的光彩見證並參與(yu) 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征程。


(六)學者聯合倡議中國高校設立儒學一級學科


      


2016年6月11日,“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儒學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在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複性書(shu) 院舉(ju) 行。來自陝西、湖南、山東(dong) 、四川、重慶等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眾(zhong) 多學者專(zhuan) 家,圍繞中國儒學學科的建設、儒學教材的編纂以及儒學人才的培養(yang) 等問題進行研討。


劉學智、朱漢民、王鈞林、舒大剛、顏炳罡等知名學者聯合倡議在中國高等院校設立儒學一級學科。座談會(hui) 就此達成初步共識,並形成了《設置和建設儒學學科倡議書(shu)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幹和中國學術的中堅,在經典體(ti) 係、發展曆史、国际1946伟德、文獻積累、信仰體(ti) 係、道德倫(lun) 理、實踐功能、教育經驗等方麵有自成體(ti) 係的完整設計,完全具備設置一級學科的各項條件。


在當前社會(hui) 背景下,設置和完善儒學學科,時機成熟,迫在眉睫。儒學一級學科的倡設,不僅(jin) 將為(wei) 儒學研究提供建製化的安身之所,更將為(wei) 中國學術提供本土化的立命之基。



(七)中馬青年回儒交流峰會在山東曲阜開幕


   


2016年8月13日晚,中馬青年回儒交流峰會(hui) 在山東(dong) 曲阜召開。此次會(hui) 議由中華儒士社聯合禪道商學院、北京大學馬來西亞(ya) 校友會(hui) 、馬來西亞(ya) 國際回教大學校友會(hui) 、傳(chuan) 承中國遊學會(hui) 以及知崇文化聯合主辦,論壇主題為(wei) “不同的文明·同一個(ge) 未來”,會(hui) 議圍繞此主題開展華夏傳(chuan) 統禮儀(yi) 展示、兩(liang) 國禮俗講解、儒伊文明學術交流、中馬學者對話、中馬青年領袖講演、參謁孔廟和尼山聖境等係列活動。


論壇立足於(yu) 儒家文明和伊斯蘭(lan) 文明的互動交流,致力於(yu) 中馬兩(liang) 國青年友誼的植根與(yu) 延展,旨在促進馬來西亞(ya) 華人與(yu) 馬來人之間的互認互知,構建和諧的種族關(guan) 係。論壇簽署了持續推進世界文明交流宣言,就尊重文化多樣性,秉持對話與(yu) 合作精神,持續舉(ju) 行文明交流論壇,文化交流促進經濟交流等六項內(nei) 容達成共識。


積極開展文明對話與(yu) 回儒交流,不僅(jin) 是對現時代文化多元與(yu) 文明衝(chong) 突格局的因應,也源自儒學兼容並包、恢弘氣象的文化基因。


(八)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成立


  


2016年9月3日,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成立大會(hui) 暨學術研討會(hui) 在複旦大學舉(ju) 行,聘請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擔任上海儒學院院長,複旦大學教授謝遐齡擔任理事長。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是從(cong) 事儒學研究和傳(chuan) 播的學術機構,為(wei) 複旦大學校設研究院,以繼承和闡揚中華文明傳(chuan) 統、探索江南儒學的學術精神、推動儒學現代化、確立儒家思想的全球地位為(wei) 使命。


來自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dong) 、廣東(dong) 、湖北、四川以及香港、韓國、日本等地的70多位學者出席了本次大會(hui) ,並圍繞“儒學與(yu) 世界文明對話”“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創新”等主題展開學術研討。


自2006年中國大陸首家國學院於(yu) 北京成立以來,以上海儒學院為(wei) 代表的儒學高端研究機構的不斷湧現,為(wei) 儒學發展注入了學院派的生命力,也提出了新的時代命題。


(九)第二屆全國書(shu) 院高峰論壇發表《東(dong) 湖宣言》


  


2016年9月10日至11日,“中華國學傳(chuan) 統與(yu) 當代書(shu) 院建設研討會(hui) 暨第二屆全國書(shu) 院高峰論壇”在武漢舉(ju) 行,郭齊家、唐翼明、郭齊勇、王守常、林安梧、舒大剛、趙法生、鄧洪波、肖永明、劉強等25位知名國學專(zhuan) 家,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40家書(shu) 院負責人以及相關(guan) 國學機構代表近百人,先後在經心書(shu) 院和問津書(shu) 院交流切磋,探討當代書(shu) 院如何賡續人文傳(chuan) 統、提升辦學品質、擔當新時期的社會(hui) 責任。


與(yu) 會(hui) 的40家書(shu) 院形成共識,聯合發表了《東(dong) 湖宣言》,呼籲在辦學宗旨上端正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以經典為(wei) 中心,延續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自治、自由、自立、自重,堅持獨立性、批判性、化民成俗的純粹性與(yu) 理想性,因應時代,返本開新,把書(shu) 院辦得更健康,讓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義(yi) 一代一代地傳(chuan) 承下去。此次活動由湖北省國學研究會(hui) 、經心書(shu) 院、武漢大學國學院聯合主辦。


書(shu) 院和文廟都是儒家傳(chuan) 統道場,民間書(shu) 院或者半官方半民間書(shu) 院的日益壯大和自律發展,是儒學複興(xing) 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力量。


(十)學者聯名呼籲保護鄉(xiang) 村傳(chuan) 統喪(sang) 葬禮俗


 


2016年11月3日,澎湃新聞發布了由餘(yu) 敦康、牟鍾鑒、張祥龍、林安梧、李景林、黎紅雷、解光宇、傅有德、黃玉順、王愛平、顏炳罡、王琛發、韓星、鮑鵬山、趙法生、楊春梅、幹春鬆、梁濤、方朝暉、吳飛、劉樂(le) 恒等二十一位學者聯名發表的呼籲書(shu) ,引起社會(hui) 巨大反響和強烈關(guan) 注。


呼籲書(shu) 指出,有的地方政府以殯葬改革的名義(yi) 取消農(nong) 村傳(chuan) 統喪(sang) 葬立意,強行廢除中華文明中延續三千多年的喪(sang) 葬禮儀(yi) ,不但剝奪了村民以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禮儀(yi) 悼念逝去親(qin) 人的權利,也必將構成對於(yu) 中國大陸僅(jin) 存的儒家人生禮儀(yi) 的致命打擊。在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建民族精神家園的今天,這種做法令人深感詫異。為(wei) 避免對岌岌可危的鄉(xiang) 村傳(chuan) 統文化造成更大傷(shang) 害,呼籲有關(guan) 部門立即製止上述不當舉(ju) 措。


生養(yang) 死葬,禮之大本。傳(chuan) 統喪(sang) 葬禮俗可以因時損益,但慎終追遠之禮義(yi) 不可廢棄。此次呼籲和數年來類似建言聯名者眾(zhong) ,涉及麵廣,充分說明儒家禮義(yi) 的持久生命力與(yu) 廣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