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第三分會場)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第三分會(hui) 場的學術討論,於(yu) 18日下午、19日上午在線上騰訊會(hui) 議順利召開。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第二分會場)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第二分會(hui) 場學術研討於(yu) 18日下午、19日上午在線上騰訊會(hui) 議順利舉(ju) 行,本會(hui) 場共有四個(ge) 小組參與(yu) 論文發表、評議、討論。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第一分會場)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第一分會(hui) 場,於(yu) 18日下午、19日上午在線上騰訊會(hui) 議順利召開。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主題發言(二)

7月18日-19日,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以線上會(hui) 議的形式順利舉(ju) 行。繼7月18日上午八位學者的主題發言後,大會(hui) 於(yu) 7月19日下午閉幕式之前,舉(ju) 行了第二階段的主題發言。這一階段的主題發言共分為(wei) 兩(liang) 場,第一場主題發言的主持人是浙江大學董平教授,進行主題發言的有景海峰、龔雋、劉澤亮、唐文明四位專(zhuan) 家學者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7月19日下午五點,在第二階段的大會(hui) 主題發言環節順利落幕後,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迎來了閉幕式,這也是本次大會(hui) 的最後一個(ge) 環節。閉幕式由貴州省貴陽孔學堂高等研究院研究員、貴陽孔學堂文化傳(chuan) 播中心副主任肖立斌教授主持,他主持了閉幕式分會(hui) 場總結、大會(hui) 總結與(yu) 致謝三項議程。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開幕式順利召開

7月18日,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以線上會(hui) 議形式舉(ju) 行。此次會(hui) 議由中華孔子學會(hui) 、中華孔子學會(hui) 陸九淵研究委員會(hui) 、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陽明文化研究園龍崗書(shu) 院、武漢大學陽明學研究中心主辦。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華孔子學會(hui) 陸九淵研究委員會(hui) 會(hui) 長、武漢大學陽明學研究中心主任、本次會(hui) ···

【周海生】嚴私德 樹家風

淳正家風,家國興(xing) 盛。中華民族素有重家庭、講家教、守家風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在曆史的長河中積澱發展為(wei) 一種濃鬱醇厚的家風文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men) 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而對於(yu) 黨(dang) 員幹部的家風建設,他則更為(wei) 明確地指出“黨(dang) 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清···

【陳建洪】緣在赤子心——紀念張祥龍老師

回想起來,從(cong) 北京到魯汶的求學生涯、從(cong) 天津到珠海的教學生涯,無一例外。故此,希望穿過遺忘的河岸,找回一些記憶中的煙火,不至於(yu) 全然忘卻。

“返本開新:張祥龍先生與中國哲學”會議紀要

為(wei) 了紀念張祥龍先生,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hui) 在6月27日下午特別設立了“返本開新:張祥龍先生與(yu) 中國哲學”專(zhuan) 題小組,張祥龍先生的同事、好友和學生在紀念會(hui) 議中談及了張先生的學問、人格風範以及對自己的影響。會(hui) 議開始前播放了張祥龍先生紀念短片,展示了先生的生平和學思曆程。

【林伯海】傳中華家訓家教家風樹新時代文明新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中華優(you) 秀家訓家教家風曆史文化資源的賡續弘揚,對此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6月8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考察時再次強調:“家風家教是一個(ge) 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產(chan) 。”在邁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men) 要進一步賡續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家訓家教家風,塑造新時代文明新風。

【劉飛飛】懷念張祥龍老師

張老師是知生的智者,也真正體(ti) 驗了“朝死的存在”。在死的逼近中,他處之泰然,仍說“我很高興(xing) ,也很幸福,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們(men) 沒有錯”。所以他是真正知生知死的人。疾病並沒有帶來絕望,絕望當然也就無從(cong) “致死”。所謂生死,皆可成為(wei) “緣在”在世之“熱思”。隻是當這“熱思”冷卻下來時,老師已經不在。

【韓婷婷 王芳明】《聰訓齋語》與家風

我國古代家教家訓肇端久遠,其中清代張英所著《聰訓齋語》影響甚遠。張英通過言傳(chuan) 身教及所著《聰訓齋語》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為(wei) 人稱道的“江左第一家風”並為(wei) 後世傳(chuan) 承。

【張一信】緬懷張祥龍為學為人:6月25日張祥龍老師線上紀念會

平時的詩經會(hui) 講,我都是潛水。今天被柯老師點到了,發言驚慌失措,不知所雲(yun) 。回過神來,想到了有很多受益於(yu) 張祥龍老師的地方。去年詩經會(hui) 講才知道張祥龍老師,去參加視頻會(hui) 議是因為(wei) 那是柯老師的老師,我很好奇作為(wei) 很喜愛的老師的老師是什麽(me) 樣子的人。

伟德线上平台全體同仁敬挽張祥龍先生(附交往記錄)

適中西際會(hui) ,究窮典冊(ce) ,道心堪作千秋繼。觀夷夏分殊,剖判源流,文德須為(wei) 百世歸。

【楊丁宇】舅祥龍先生挽詞三首

憶昔當年會(hui) ,家藏萬(wan) 卷書(shu) 。識人真伯樂(le) ,作著似相如。 文比唐韓愈,經真漢仲舒。死生今有命,心卻不空虛。

【韓星】痛悼張祥龍先生

負笈遊學會(hui) 通中西印參悟古今智驚聞賢哲其萎 杏壇設教論衡孔老易複見天地心痛悼鴻儒遽歸

【趙法生】憶張祥龍先生下鄉

著名學者張祥龍先生去世,學界一片悲聲。記起多年前,曾邀張先生到下鄉(xiang) 考察鄉(xiang) 村儒學,往事曆曆在目,先生已然作古。

【柯小剛】齊家如何平天下?張祥龍對特朗普的預見和對黑暗森林法則的破解

今天重讀張老師的《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很慚愧地發現,這本書(shu) 雖然是我自己向他約稿並出版於(yu) 我主編的“經典書(shu) 寫(xie) ”叢(cong) 書(shu) 中,但當我再次翻開此書(shu) ,卻發現幾乎就像沒讀過一樣。

智識讀書會與輔仁讀書會聯合舉辦“重溫張祥龍先生的哲學思想”專場讀書活動

6月12日下午智識讀書(shu) 會(hui) 與(yu) 輔仁讀書(shu) 會(hui) 以“重溫張祥龍先生的哲學思想”為(wei) 題合辦了一次線下暨線上專(zhuan) 場讀書(shu) 活動,以《現象學導論七講》的第一講為(wei) 閱讀文本。

“出入中西堂奧”——悼念張祥龍先生丨知止讀書會

為(wei) 表達對張祥龍教授的憂思懷念之情,“知止”同人特刊出2016年7月31日張祥龍教授在“知止”第39屆沙龍上的演講文字,願以文字相托,緬懷追思,祥龍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