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在南寧青秀山舉行

10月31日上午,由中國東(dong) 方文化研究會(hui) 陽明文化委員會(hui) 、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旅遊區管委會(hui) 共同舉(ju) 辦的紀念王陽明先生誕辰550周年活動暨王陽明教育思想研討會(hui) 在南寧市青秀山舉(ju) 行。

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 國圖公開課推廣經典閱讀

為(wei) 紀念我國著名思想家、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國家圖書(shu) 館30日舉(ju) 辦國圖公開課“此心光明——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百部經典》閱讀推廣特別活動。

【陳延斌】吳越錢氏世家文化及其時代價值

世家文化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家”最早指門第高貴、世代為(wei) 官的人家,後則泛指人才輩出且世代延續的大姓氏大家族。從(cong) 孔孟顏曾這些聖賢之家到江州陳氏、吳越錢氏、浦江鄭氏、山西裴氏等,許多世家,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對社會(hui) 產(chan) 生著深遠影響。作為(wei) 傳(chuan) 統中國的望族和江南的世家,···

【吳國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家庭教育的重要滋養

重視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ge) 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徐梓】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勸學

有一次,年幼的孟子逃學回家,他的媽媽割斷了正在織的布,教誡他,一個(ge) 人如果不勤於(yu) 讀書(shu) 學習(xi) ,怠於(yu) 修德習(xi) 業(ye) ,就如同一個(ge) 靠織布為(wei) 生的人半途而廢,就不能供給一家人的飲食衣服了。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經》中“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核心思想是勉學,即勸勉子弟刻苦攻讀、努力學習(xi) 的意思。

【徐大明】祥龍在天 人間吉祥——張祥龍先生百日祭

我曾設想,如果有合適的機會(hui) 或創造合適的機會(hui) ,先生和他的同誌,對講課的內(nei) 容稍作語言轉換,講給我們(men) 的黨(dang) 政機關(guan) 特別是領導幹部,講給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校的學員,講給國學民間團體(ti) 和其他文化團體(ti) ,講給大的社區,那麽(me) ,文以載道和文以化人的效果可能會(hui) 更好。

紀念王陽明誕辰暨龍場悟道“陽明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2年8月18日,由貴州省儒學研究會(hui) 指導、修文陽明文獻研究中心主辦的紀念王陽明先生誕辰550周年暨龍場悟道515周年“陽明文化遺產(chan) 保護研究與(yu) 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hui) ”在貴陽市修文縣中國陽明文化園龍岡(gang) 書(shu) 院舉(ju) 行。

師母張德嘉與哲嗣張泰蘇在張祥龍教授追思會上的發言

父親(qin) 過早的離世確實是很遺憾的事,因為(wei) 他是如此地熱愛生活,但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想,麵對死亡的過程對於(yu) 他也同樣是一場哲學體(ti) 驗,其豐(feng) 富性與(yu) 思維深度甚至可能超出他之前的一切體(ti) 驗。父親(qin) 最終離世時非常安詳,或許真的是悟出什麽(me) 了吧。

【吳中勝】古代家訓文化源流探微

“家訓”是指家庭內(nei) 部的規訓,即父祖對子孫、家長對家人、族長對族人的直接訓示、親(qin) 自教誨,也包括兄長對弟、妹的勸勉,夫妻之間的囑托等。在我國古代,作為(wei) 一種家庭教育的形式,它是維係和發展一個(ge) 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紐帶。

【張曉華】終極處的領會——再思張祥龍老師的“哲學概論”通選課

我反思二十年來從(cong) 老師那裏學到哪些現象學和中西哲學的東(dong) 西呢?可能不僅(jin) 僅(jin) 是各種理論、知識、概念與(yu) 如何著書(shu) 立說,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話語去說、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大千世界紛繁蕪雜的現象及其變化,還有應對千變萬(wan) 化人生勢態的不變的底線與(yu) 原則。

【李峻】滄海月明桴不歸——追憶祥龍師

尼山真境久睽違,返日誰將戈麈揮。法借二西達緣在,時成六位入幾微。燕山雲(yun) 暗龍飛去,滄海月明桴不歸。今夜夢回故園裏,先生含笑坐遙帷。

張祥龍教授追思會發言概要

2022年7月27日,正值張祥龍教授的“七七”,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暨北京大學哲學係外國哲學教研室,於(yu) 北京文津國際酒店為(wei) 已故北京大學哲學係張祥龍教授舉(ju) 辦追思會(hui) 。來自全國各地近百位學者同仁與(yu) 張祥龍教授的家屬共同追思張祥龍教授。

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2022年7月18-19日,由中華孔子學會(hui) 、中華孔子學會(hui) 陸九淵研究委員會(hui) 、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陽明文化研究園龍岡(gang) 書(shu) 院、武漢大學陽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在線上以騰訊會(hui) 議形式舉(ju) 辦。

【蔡祥元】“先生移我情矣” ——追憶恩師張祥龍先生

他不僅(jin) 重溯了儒家的思想道統,在這方麵接續並推進了現代新儒家的工作,更深刻地推動在現代哲學視野下對儒家哲理的重構;而且在道家、釋家、兵家等方麵也都給出了富有思想新意的闡釋,為(wei) 後學提供了方向。可以說,他用自己的思想和生命實踐重新“激活”了中國哲學的智慧,也在真正意義(yi) 上實現了中西哲學的會(hui) 通。

【趙敦華】祥龍之道

祥龍的“道”融合在子孫後代的生命之中,也融合在海德格爾所說的命運共同體(ti) 的“天命”,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天道”之中,正如他的成名作《海德格爾與(yu) 天道》一書(shu) 顯示的那樣。

【Georg Stenger】 紀念張祥龍教授

我們(men) 向偉(wei) 大的思想家和鼓舞人心的哲學家鞠躬,這是一位不可思議的人物,他開啟了思的空間、發現了道路。

【倪梁康】“孑然弗倫,洗然無塵” ——處士張祥龍七七四十九日追思

祥龍也許是我一生中找到的唯一合拍的同道,或者至少可以說,在哲學自身本質中的朋友。

【李旭】如崗如川——親炙恩師張祥龍先生的感念

恩師雖然以哲學教授的身份行於(yu) 世,但留給我們(men) 的遠不隻是概念思辨、邏輯論證的專(zhuan) 家著述,而是讓自己窮究、體(ti) 證的哲理獲得了飽滿的生命、身體(ti) 與(yu) 形象。如果用恩師所重視的“象”來形容的話,大概可以說恩師的為(wei) 學為(wei) 人既象一眼清泉、一道川流,又象一道綿亙(gen) 的山脈,既有智者的靈動活潑,也有仁者的溫厚莊嚴(yan) 。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第五分會場)

7月18日14時,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大會(hui) 第五分會(hui) 場學術會(hui) 議如期在線上舉(ju) 行。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宋代理學的發展脈絡,對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等人的學術思想,理學與(yu) 佛教、道教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以及其對王陽明思想的影響等諸多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和熱烈討論。

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第四分會場)

7月18日上午,隆重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暨“從(cong) 朱熹到王陽明”學術研討會(hui) 於(yu) 線上順利召開。7月18日下午14時,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大會(hui) 第四分會(hui) 場學術會(hui) 議如期在線上舉(ju)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