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龍】當務之急,恢複香港法治和發展基礎

香港反修例運動綿延數月,從(cong) 和平示威一步步發展為(wei) 極限施壓式的暴力衝(chong) 擊,已經公然挑戰憲法和基本法權威、中央政府權威、國家主權安全,嚴(yan) 重損害了香港非常珍貴的法治精神,損害了香港市民的根本福祉和根本利益,也嚴(yan) 重傷(shang) 害了包括700多萬(wan) 香港同胞在內(nei) 的全中國人民的感情。當持續的暴力因素累加到一定程度時,香港的法治與(yu) 民意的歸位就···

【蔣芳】讀經少年歸來

十多年前,“讀經運動”進入高潮,國內(nei) 湧現了近百家讀經學堂,大批少年從(cong) 傳(chuan) 統教育體(ti) 製中跳出來,進入讀經學堂求學。然而,讀經到底是在培養(yang) 人才,還是在毒害孩子?從(cong) 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爭(zheng) 論不休。

【齊義虎】優化一國兩製,亟需修法補洞

中國雖然承諾香港高度自治的大原則五十年不變,但不等於(yu) 在具體(ti) 的法律製度上不能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進行調適修補。一國是兩(liang) 製的前提,隻有夯實一國的基礎,才會(hui) 讓兩(liang) 製健康成長。為(wei) 了香港能更好地自治,中央應該拿出政治勇氣和政治決(jue) 斷力,實事求是地檢討《基本法》的製度漏洞,擔負起中央政府的憲製責任,由全國人大進行修訂。

【劉海波】完善香港、澳門《基本法》人大釋法機製的建議

香港、澳門《基本法》“特別行政區法院提請——人大常委會(hui) 解釋基本法”這一機製的運轉並不暢通。一國兩(liang) 製的複雜性、基本法的框架性、香港法治的特點,聯邦製普通法國家司法權的安排,都說明完善此人大釋法機製對“一國兩(liang) 製”的成功極為(wei) 關(guan) 鍵。

【田飛龍】“反修例”升級動搖香港核心價值

事實上,陳雲(yun) 與(yu) 戴耀廷本身都可能未必充分估計到其理論誤用和濫用的嚴(yan) 重政治後果。不過,任何理論之風行,也絕無可能僅(jin) 僅(jin) 是理論家的咒語功夫,而是與(yu) 香港社會(hui) 深層次的精神困境有關(guan) 。

【朱承】超越新文化運動的“文化對待觀”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曆史上思想文化製度的大轉型、大變革的社會(hui) 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中,強化了晚清以來的“文化對待觀”,具體(ti) 表現為(wei) 古與(yu) 今的對峙以及中與(yu) 西的劃分。古今、中西的文化對立,雖然在當時促進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啟蒙,但同時也在觀念上帶來了文化激進主義(yi) 與(yu) 文化保守主義(yi) 的對立、中國文化與(yu) 西方文化的對立,開啟了後來思想文化···

【穀敏】《袁氏世範》不失為“《顏氏家訓》之亞”

在中國古代家訓史上,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家訓書(shu) 籍,那就是北宋袁采所撰的《袁氏世範》。清代四庫館臣給予它極高評價(jia) ,認為(wei) 它“不失為(wei) 《顏氏家訓》之亞(ya) ”。該書(shu) 不僅(jin) 為(wei) 教誨袁氏子孫所寫(xie) ,也寫(xie) 給“田夫野老、幽閨婦女”,說理深入淺出,別具一格,海內(nei) 外不少學者均對此書(shu) 有研究。

【專訪】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剖析香港風暴十問十答

香港反逃犯條例的一係列遊行、集會(hui) 反映了香港許多深層次矛盾,參與(yu) 人數之多不論是民陣還是警方的統計數字,都是香港史無前例的高峰。

【林安梧】儒教釋義:儒學、儒家與儒教的分際

儒教是教,不折不扣,是沒有爭(zheng) 議的,他確是一個(ge) 宗教,隻是這樣的一個(ge) 宗教是有別於(yu) 西方一神論的宗教,他是覺性的宗教、可大可久的宗教。這個(ge) 宗教當然具有教化意義(yi) 。但是記住所有的教化意義(yi) 在中國來講都是內(nei) 透到我們(men) 生命的源頭,上透到宇宙造化根源。

【劉育章】姚崇:自築“藩籬”傳家風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博物館裏,收藏有人稱“救時宰相”的唐代名相姚崇親(qin) 書(shu) 的“藩籬”碑碣。該碑碣長85厘米,寬53厘米,厚12厘米。右上題款“大唐開元三年”,左下題款“姚崇題”,中間楷書(shu) “藩籬”兩(liang) 個(ge) 大字。這是時年六十五歲的姚崇在開元三年(715年)回陝州硤石故裏時揮筆留下的,是目前全國唯一發現的姚崇手跡。

【楊桂萍】“伊儒會通”:伊斯蘭文明與儒家文明的交融與對話

中國穆斯林得儒家文明和伊斯蘭(lan) 文明之滋養(yang) ,既保持伊斯蘭(lan) 教的獨特信仰,也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通過以儒詮經,賦予伊斯蘭(lan) 教以獨特的中國文化內(nei) 涵,使中國伊斯蘭(lan) 教具有鮮明的中國氣象。同時,通過以經詮儒,用伊斯蘭(lan) 文明豐(feng) 富儒家文明。伊斯蘭(lan) 教以先天來降、後天複歸的環形世界觀理解宇宙變化及人的生活世界的轉換。伊斯蘭(lan) 教的存在論有關(guan) ···

【陳弘毅】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從法律專業視角而非政治廣場視角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爭(zheng) 議引發嚴(yan) 重的政治衝(chong) 突,導致特區政府宣布暫停修例程序,開展進一步的公眾(zhong) 谘詢和民主協商。修例本於(yu) 港府善良動機以處理涉台嫌犯移交及一體(ti) 解決(jue) 香港與(yu) 其他司法管轄區未簽署移交協議條件下的個(ge) 案移交法律基礎問題。

【田飛龍】反修例運動拖累香港法治

反對派從(cong) 一開始就缺乏認真且專(zhuan) 業(ye) 性討論修例法律細節的意願,而是抓住修例對香港人敏感安全心理的衝(chong) 擊性,無限製地放大恐懼感,製造謠言,進行非法律和非理性的誤導與(yu) 動員。當然,僅(jin) 僅(jin) 依靠反對派自身的蠱惑與(yu) 動員是絕無可能造成今日之對抗態勢的,國際勢力在中美貿易摩擦尖銳化的敏感時刻積極介入幹預,也是非常重要的推波助瀾因素。

“儒學價值及其現代命運:五四運動百年紀念”人文高端論壇紀要

如果說長程的曆史總是遵循“正—反—合”的辯證邏輯的話,那麽(me) ,在整整一百周年之後,世變時移,是不是也該輪到一度被置於(yu) “新文化”對立麵的“儒學”,在更高的層次上與(yu) “五四”握手言和了呢?

【陳忠海】古代家訓中的廉政文化

中國人一向重視家庭建設,重視良好家風的培養(yang) 與(yu) 傳(chuan) 承。作為(wei) 家風的重要載體(ti) ,家訓曆來也受到人們(men) 的重視,在古代眾(zhong) 多著名家訓中,廉政文化是所強調的重要方麵之一,至今仍值得學習(xi) 和借鑒。

【邵鳳麗】社會治理視閾下“以禮治家”的曆史實踐 ——以浙江省浦江縣鄭氏家族祭禮為例

傳(chuan) 統祭禮的曆史傳(chuan) 承對當代推進基層社會(hui) 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yi) 。宋元時期,浙江省浦江縣“義(yi) 門鄭氏”在“以禮治家”思想的指導下,遵循行於(yu) 今不悖於(yu) 古的禮儀(yi) 原則,依照朱子《家禮》製定《鄭氏家儀(yi) 》。在祭禮的施行過程中,不僅(jin) 表達了後人對祖先的崇拜,同時也對族人的言行、思想進行規範和管控,實際上祭禮已經成為(wei) 鄭氏家族加強家族管理的重要···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穿越千年的蘇州吳中葉氏家訓

蘇州吳中葉氏,源出春秋楚國葉公沈諸梁。東(dong) 漢末年,葉氏子孫、光祿大夫葉望因避亂(luan) 從(cong) 青州渡江,居住於(yu) 丹陽郡句容,成為(wei) 江南葉氏始祖。葉望曾孫葉琚,任錢塘(今浙江杭州)縣令,愛民如子。葉琚次子葉儉(jian) 為(wei) 晉散騎常侍、折衝(chong) 大將軍(jun) ,東(dong) 晉建武元年(317)任括蒼(今浙江麗(li) 水)太守,後遷居鬆陽卯峰懷德裏。葉氏傳(chuan) 到第九代葉逵,就是吳中葉···

【馮靜武】為學 為人 為官 ——李光地的家規、家訓及當代啟示

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頭人,清初著名理學家、易學家。

【徐梓】好家訓家風成就好家庭——談家訓、家風及其相互關係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曆來講究家國一體(ti) 。家是國的基本元素,國則是大家,好的家庭家教家風支撐和彰顯著國的風範、氣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問題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qin) 情。

【激辯】儒家信仰與同性婚姻能否兼得?(方旭東 範瑞平 鄧小虎 唐健 李勇 謝廣寬)

同性婚姻是否應當合法化?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法律問題,也是一個(ge) 倫(lun) 理問題。不幸的是,倫(lun) 理討論似乎不受待見,持有不同觀點的學者們(men) 樂(le) 得三緘其口。《中外醫學哲學》本期所登載的三篇主題論文及十五篇回應論文生動顯示,倫(lun) 理討論富有學術成效,其實大有可為(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