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馬卡斯】新冠病毒與文明衝突:從儒家世界的表現來看

過去兩(liang) 個(ge) 月,我一直在亞(ya) 洲旅遊,從(cong) 巴基斯坦到菲律賓,中間曾在印度、尼泊爾、新加坡、馬來西亞(ya) 和越南短暫停留。這幾個(ge) 月正好是新冠病毒疫情迅速擴展的時期,從(cong) 我們(men) 日常新聞中微弱的回聲快速成長為(wei) 我們(men) 人生最重大的事件,疫情已經成為(wei) 穀歌趨勢曆史上最大的故事。

【楊朝明】災妖不勝善政

“災妖不勝善政”,這話出自孔子之口,可謂明確而響亮。天災地妖、詭異反常給世人以儆戒警醒,因此人不能坐待“天命”。人之敬慎,要體(ti) 現在行動中。越是敬慎,越要積極主動。災難紛至遝來,容易擊垮理性,越是這樣的時候,越需要讓光照進黑暗,要從(cong) 容機智,以國家的行動力,形成凝聚力、抗災力。

【白彤東】在新冠疫情下看劣質文化與劣質製度(上)

全球化和中國於(yu) 其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使得這種緊張造成的惡果能夠越來越迅速地影響全球(這也是這次新冠病毒比SARS影響大的一個(ge) 重要原因)。這裏的“文化”問題是任何人群迅速致富都會(hui) 帶來的文化差異問題,而不是中國文化的問題。這裏更重要的是政治問題,即國家治理的問題。

【郭沂】條陳十三策:反思新冠災疫,完善國家治理

回到首爾的每一天,仍然在緊盯疫情的動態,目光隨著病毒的腳步聚焦鑽石公主號、日本、新加坡、韓國、意大利、伊朗、美國、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在這整個(ge) 過程中,除了緊張、恐慌、驚詫、擔憂和悲傷(shang) 之外,當然也有思考和反省。身處首爾,不免特別關(guan) 注韓國的經驗,故略陳數端。

【張鳳篪】疫中雜記(十四)

今天想先說幾個(ge) 與(yu) 疫情無關(guan) 的事情。一是前幾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

【謝遐齡】良好的國家治理有三個主要環節——對新冠疫情的一點省思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告訴我們(men) ,國家治理的難度有多大。我國治理難度有深刻曆史原因——1957年把提出陸賈建議的人士看作向黨(dang) 進攻的右派分子,繼續任用軍(jun) 官轉業(ye) 治國。在理論槪念上,沿用奪取政權的體(ti) 製機製實施治理;把政治、社會(hui) 動員與(yu) 國家治理混淆。良好的國家治理有三個(ge) 主要環節。一是闡明國家治理的理念。二是根據理念闡發係統的理···

【張祥龍】高科技是必要的,但高科技崇拜是有害的——對新冠瘟疫的一點反思

我們(men) 確實需要一部法律上的乃至思想上的“科技反壟斷法”,禁止某一種科技對於(yu) 整個(ge) 國家和民族的各種資源及意識空間的獨霸。那樣的話,不僅(jin) 高科技的弱處無法得到填補,它的毒副作用也會(hui) 越來越大,我們(men) 也就沒有一個(ge) 長遠的安全未來。

【董衛國】人文立本,居安思危——對己亥疫情的觀察與反思

己亥疫情,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體(ti) 製的僵化和科層領導的官僚主義(yi) 作風應該深刻反省,教育理念和專(zhuan) 業(ye) 人才的人文關(guan) 懷值得反思,部分政府管理者的理念需要反思。痛定思痛,我們(men) 的教育應該人文化,人文應該以身後的曆史文化為(wei) 依托,在曆史理性之中顯示人文的要義(yi) 。既然我們(men) 不是曆史虛無主義(yi) ,既然我們(men) 是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者,那麽(me) 現代···

儒家學者關於災疫之後國家治理的諫議

遭此新冠災疫,盡管舉(ju) 國上下齊心協力渡過劫難,但創痛甚巨,也暴露出國家治理存在諸多很多問題,希望能正視反思、調整改變,這才是“多難興(xing) 邦”之義(yi) ,亦是中華民族複興(xing) 的中國夢之基礎。現將伟德线上平台師友部分建言輯錄,以供執政者決(jue) 策參考。

【林安梧】大白其情、敬畏生命:「新冠病毒肆虐」的哲學省思

天下蒼生能回到本位,病毒也回到本位,都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le) 其俗」。天地自然的共同體(ti) 、血緣人倫(lun) 共同體(ti) 、政治社會(hui) 共同體(ti) 、文化教養(yang) 共同體(ti) ,人們(men) 在「天地親(qin) 君師」的四個(ge) 共同體(ti) 的場域結構之中,大白其情,敬畏以之,也就能安身立命。

【周景耀】今日之禍,根本在於觀念與思想偏失過甚

武漢新冠病毒,引發一係列病毒,既有新冠文人病毒,也有“停課不停學”的新冠教育病毒………它們(men) 糾纏在一起,昭示出各種製度與(yu) 思想上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觀念與(yu) 思想偏失過甚而有今日之禍。而百年來之學問越講越狹,越講越謬,或是高頭講章,虛談性理,酸文假醋,麵對現實,全無思想力量,徒然一碗雞湯而已,弊大利薄。近來五內(nei) 如焚,衡諸···

【李競恒】不斷重建自治共同體的中國史

在一些啟蒙派知識分子看來,中國傳(chuan) 統隻有官府和臣民,而沒有社會(hui) 中間層的自治文化傳(chuan) 統,這其實是基於(yu) 各類偏見和誤解形成的錯誤史觀。如果客觀理性地審視曆史,應該能承認,以儒家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國主流傳(chuan) 統,有著強大的曆史生命力。

【郭齊家】汲取中華文明力量,贏取抗疫勝利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men) 應該靜心沉思,回顧經典,汲取中華文明的精髓,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賦予自己最深沉和堅定的力量。

【李偉】天道、人道、醫道與疫情防控

疫,這一中國古代史書(shu) 中的常見名稱,是由各種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體(ti) 引起的傳(chuan) 染性疾病。自有人類,疾病就伴隨而生,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傳(chuan) 染性的。

【姚中秋】組織力是天,死生由國家

孔子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曆史已經證明,人群組織,尤其是其最高級形態——國家,在相當大程度上就是生人之天;人口死亡率,或者換一個(ge) 說法,每個(ge) 人的生存概率,是由其所在國家的組織化程度決(jue) 定的。

【田飛龍】發哨文之發燒事件是對新治理的規範期待

壟斷信息與(yu) 屏蔽哨聲,不僅(jin) 壓抑了表達自由,也挫傷(shang) 了社會(hui) 成員相互預警及官民互動合作的信任基礎,總體(ti) 上增加了民眾(zhong) 對權力的不信任及治理體(ti) 係的控製成本。尋求善治,不是僵化的“消聲”,而是保護哨聲預警機製,官民互信互動,社會(hui) 合作治理。期待疫情過後,吹哨者不再恐懼而有榮耀,當政者不懼哨音而有敬畏。

【邱睿】吳江柳氏家族

明清時代吳江地區文化發達,諸個(ge) 文學家族在中國文學史上聲名卓著。從(cong) 明代到清初,吳江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世家為(wei) 陶莊袁氏和葉家埭的葉氏。陶莊袁氏以袁黃為(wei) 代表,著有《袁了凡綱鑒》。葉家埭的葉氏,以葉紹袁一門風雅聞名,全家詩文編成《午夢堂集》。

【田飛龍】多重風險治理大考中的民族複興之路

無論是西方的主動帶節奏、脫鉤還是對國內(nei) 民眾(zhong) 情緒的精準煽動,抑或國內(nei) “反建製”力量的有意政治引導和重新聚集對新時代改革的幽怨敵意,都需要國家治理實現真正的現代化,有效展開包括信息治理、央地治理、文化治理、法律治理和共同體(ti) 治理在內(nei) 的觀念與(yu) 製度的結構性變革。這一變革不是有些分析文章指明的、模仿西方的顛覆性政治變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