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海明】敬悼張祥龍老師

傳(chuan) 道振鐸祥師音容猶在,釋西闡印龍德中道長存。

【蔣慶】敬悼張祥龍先生仙逝

昔龍場會(hui) 語,惻然誠篤,追慕夫子,世間猶有真儒者。今鶴使來召,怛化扶搖,相逢海翁,天上豈無論道人。

【吳飛】緣在知幾——張祥龍老師的哲人之思

這個(ge) 深知有生必有死的緣在,麵對最終極的邊緣問題,仍然在以其思想中生生不息的偉(wei) 大力量,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為(wei) 的不是虛幻的價(jia) 值,不是不變的靜止存在,而是永遠活潑潑的生命力量,依然可以感受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ti) ”的生命之美。在這精神的驚濤駭浪中,他經常引用的這句詩應該最能描述他的狀態:“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yun) 變態中。”

【姚海濤】素未謀麵,私淑諸人——憶張祥龍先生

驚悉張祥龍先生去世,竟悲傷(shang) 不能自已,草此小文,回憶先生,以為(wei) 紀念。

【柯小剛】至情至性:重溫張祥龍老師最後的論學影像

是啊,人生的癡情……在張老師那裏,恐怕沒有比對孔子的癡情更癡的癡情了,連最後的歲數都一樣……

【白彤東】最後一位君子——敬悼張祥龍兄

祥龍兄1949年生人,今年73歲,是孔子的年齡。對一個(ge) 真君子,也許這是他的時間到了吧。但這麽(me) 想,並不能改變我們(men) 對世間失去了最後的君子而感到傷(shang) 感與(yu) 哀慟。

【齊義虎】敬挽張祥龍老師

從(cong) 現象學到孔夫子,學兼中西通一貫;自尊德性而道問學,性達天人第一流。

【方朝暉】敬悼張祥龍先生

學貫東(dong) 西,究天道終極,先生之超邁絕群;道通古今,闡人倫(lun) 至理,先生之儒雅大風。

【王瑞昌】挽儒哲張祥龍先生

孔仲尼,李老聃,海德戈,治一爐東(dong) 西哲學;智思力,實存感,真情性,修通身表裏賢人。

【劉青衢】感其氣象,愛其思想——張祥龍先生千古

張祥龍先生以現象學方法極力闡發孝道,卓立學界,意義(yi) 甚大。這樣的孝道首先固然發生在每個(ge) 人的家庭父子之間,然推而廣之,師弟之間,先賢與(yu) 後學之間,莫不有孝道存焉。尤其從(cong) 廣義(yi) 的文化立場看,我們(men) 每一個(ge) 儒生,每一個(ge) 對華夏文明抱有溫情與(yu) 敬意的中國人,對炎黃祖先,對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對孔子,何嚐沒有孝道,何嚐不應該盡孝呢?這···

【毛朝暉】悼念張祥龍先生

未來,我還會(hui) 開設“比較哲學”,還會(hui) 指導學生研讀張先生的《海德格爾思想與(yu) 中國天道》,也還會(hui) 重溫與(yu) 張先生雪泥鴻爪的交往,而張先生那長須拂胸、古服古行、仙風道骨的形象也必然會(hui) 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為(wei) 我傳(chuan) 遞源自他那獨特的精神世界深處的緣在訊息。

訃聞丨張祥龍先生逝世

當代“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張祥龍先生,於(yu) 2022年6月8日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先生治學廣泛,著述等身,以現象學與(yu) 中國思想的相互激蕩與(yu) 會(hui) 通為(wei) 方法,歸本於(yu) 儒,終成一家。先生是當代儒學複興(xing) 運動中的一麵旗幟,他提出的很多發人深省的觀點已經成為(wei) 中國思想的路標,為(wei) 同道、後學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唐文明】敬悼張祥龍老師

道通天地,與(yu) 至聖先師同壽,立德功言於(yu) 九州;思入風雲(yun) ,與(yu) 海德格爾同遊,匯中西印為(wei) 一流。

【張祥龍】我與賀麟的師生緣

賀先生個(ge) 子不高,在家裏還常帶著一頂軟帽,帽沿下露出白發。人極溫和可親(qin) ,說話之間不時露出真正快活的微笑。他的眼睛尤其清亮,在激動時會(hui) 放出異彩。

【白彤東】需要澄明的幽暗意識——在張灝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

一個(ge) 有追求的學生或者學人,總會(hui) 想他能去為(wei) 這個(ge) 世界貢獻點什麽(me) 東(dong) 西,正麵和建設性地貢獻點什麽(me) 東(dong) 西,而不隻是去傳(chuan) 播別人的思想。張先生已經在開始做這樣的工作。這種情況下我們(men) 如果不能做其他事情,不如就好好讀讀張先生的書(shu) 。也許我們(men) 未來有機會(hui) 的時候,能為(wei) 世界文明的豐(feng) 富與(yu) 深刻做出一些貢獻。

【徐波】幽暗意識與儒家思想的新展開

真正跟張灝先生結緣是非常偶然的一個(ge) 機會(hui) 。我在港科大第一年的TemporaryAdvisor(臨(lin) 時導師)是陳榮開老師。我做他RA(ResearchAssistant,即研究助理)的時候,工作剛好就是整理張灝先生的bibliography(書(shu) 目)。這個(ge) 工作本來是不要求去讀那些書(shu) 的,但是陳榮開老師希望我盡可能去把那些論文和書(shu) 中篇章都找到,所以自己也花了很多工夫···

【孫明】現代中國史學義理之路上的高大身影 ——紀念張灝先生

“現代中國史學的義(yi) 理之路”,這個(ge) 題目不一定準確,我不能確知張灝先生的學術本位,在他心中史學與(yu) 義(yi) 理究竟是怎樣的關(guan) 係。但是,張灝先生的研究確實給“現代中國史學的義(yi) 理之路”這個(ge) 中西古今之間的大哉問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啟示。

【成慶】追思張灝先生——思想史研究的典範

本文為(wei) 成慶老師在4月27日“張灝先生追思會(hui) ”上的發言,經作者審定,刊發於(yu) 此,標題為(wei) 編者所擬,感謝成慶老師授權轉載!

【孫明】現代中國史學義理之路上的高大身影 ——紀念張灝先生

作為(wei) 一個(ge) 後輩學人,我無緣得見張灝先生,沒有任何的往來。但是我從(cong) 90年代末開始,讀張灝先生的著述二十多年,特別是在自己的學習(xi) 和思考要進入到一個(ge) 新的領域,或者有一些現實中的困惑的時候,往往都會(hui) 把張先生的書(shu) 拿出來讀,包括這兩(liang) 年我想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政治傳(chuan) 統,也反複地讀張先生的書(shu) 。

【丘為君】追憶張灝先生早期的国际1946伟德發展與生活點滴

本文為(wei) 丘為(wei) 君老師在4月27日“張灝先生追思會(hui) ”上的發言,經作者審定,刊發於(yu) 此,並由編輯部做出必要的技術性處理,感謝丘為(wei) 君老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