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山區學校捐書(shu) ,翻撿書(shu) 架,上下翻找,左右騰挪,不慎打碎茶壺茶杯。
《資治通鑒-漢紀一》:韓生說項羽曰:“關(guan) 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見秦宮室皆已燒殘破,又心思東(dong) 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ang) ,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韓生退曰:“人言楚人休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烹韓生。
(《駁五經異義(yi) 》:“昔者楚昭王曰:‘不穀雖不徳,河非所獲罪。’言境內(nei) 所不及,則不祭也。魯則徐州地,《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以昭王之言,魯之境界亦不及河,則所望者海也,岱也,淮也,是之謂三望。”
《書(shu) ·禹貢》雲(yun) :“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感應雷神王船山先生的“黃中”精神,先導範旭東(dong) 先生的“永久黃”精神,一陽來複,“春風動雷雨”,複興(xing) 中華文化正道必然成功!
某學生身體(ti) 受傷(shang) ,須靜養(yang) 修養(yang) 一年餘(yu) ,建議她每日讀書(shu) ,並且用毛筆抄寫(xie) 讀書(shu) 筆記。囑雲(yun) :寫(xie) 自己的話,學著寫(xie) 簡潔,向文言靠。
四十年前的1983年,我進入孔老夫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之年, 是我生命成長的關(guan) 鍵一年。我善根淺薄,慧根愚鈍,毅力不強,人生觀和潛意識形成,良知體(ti) 悟和堅守,人格結構以至能力建設,基本上在這一年完成,為(wei) 以後的生命成長打下初步的基礎。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cong) [chong1]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
偶然於(yu) 《近思錄》中見一則語錄言程明道先生(即程顥),大為(wei) 吃驚,其與(yu) 清儒何異?而迥非空談心性者。
年初,羅烈傑先生於(yu) 住宅收拾出一麵牆,即通常說的白壁,國人習(xi) 慣多以書(shu) 畫裝飾,雅稱補壁。先生學識宏富、人情練達,既擅文采,又通書(shu) 法,於(yu) 是自撰《築窩記》,書(shu) 而張諸壁。我幸先睹為(wei) 快,遂憶清人劉大櫆《萬(wan) 柳堂記》所言之意,正可映照先生《築窩記》之旨
【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集解】杜預曰:「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zi) 乎?』此製作之本旨。又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斯不王之明文矣。」夫《關(guan) 雎》之化,王者之風。《麟之趾》,《關(guan) 雎》之應也。然則斯麟之來,歸於(yu) 王德者矣。《春秋》之文,廣大悉備,義(yi) 始於(yu) 隱公,道終於(yu) 獲麟。
翻開一本解《易》的書(shu) ,往往會(hui) 看到這樣一些內(nei) 容:河圖、洛書(shu) 、太極圖、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64卦方圓圖……似乎這些都屬於(yu) 《周易》的基礎知識,不知不足以為(wei) 《易》。
何以見體(ti) ,何以發用?唯工夫而已。即用見體(ti) ,非邏輯認知也,乃實證體(ti) 悟也。依體(ti) 起用,非教條強製也,乃工夫推動也。所謂工夫,即見體(ti) 致用之實踐方法也。無工夫,不能見體(ti) ;無工夫,不能承用。體(ti) 用為(wei) 綱領,工夫為(wei) 節目。不知體(ti) 用,則工夫無統屬;不做工夫,則體(ti) 用無真機。此學有本體(ti) ,是為(wei) 宗旨;有理則,是為(wei) 持循;有工夫,是為(wei) 把柄;有···
聖學精要,在乎體(ti) 用二字。體(ti) 者,本體(ti) 也;用者,發用也。天地萬(wan) 物必有根源,即體(ti) 也;萬(wan) 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即用也。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斯乃聖人大圓境界,亦示學者以修己安人之無上心法,垂千萬(wan) 世,不能易其辭也。
荀氏《易》注曰:“尊卑貴賤,衣食有差,謂之理財。”(繫辭下集解)
住“墳景房”,古人心理比今人強大。
孔子者,五千年中華文明之中心也。所謂“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即是以孔子為(wei) 中心,孔子之前兩(liang) 千五百年——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是也,孔子之後兩(liang) 千五百年——有孟荀董何程朱陸王是也。
李先生謙虛地說:來南洋闖蕩創業(ye) 的華人,基本上都是窮苦華人,無士大夫讀書(shu) 人之家移民,因此,新加坡用了英國人留下的法治,而沒有發揮儒士大夫讀書(shu) 人的作用。
凡天下之亂(luan) ,國家之間相互傾(qing) 軋,根本在於(yu) 無王。當周幽王失去天下,平王東(dong) 遷,天下實質無王,從(cong) 此開始了列國爭(zheng) 奪的局麵。春秋經應運而作,當一新王,攝王道以治天下。
近聞網絡以《孟子》是人、斯人爲辯,竝有影印本、排印本截圖爲證,登熱搜第一。此孟子曰舜發於(yu) 畎畝(mu) 之中章,《語文》課本所學《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