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聽了四位專(zhuan) 家學者的報告,我這裏想談談個(ge) 人的一些感想,算不上是總結。當然,這個(ge) 感想不是以堅實的研究為(wei) 基礎,而是因第一位報告者梁濤先生的題目,與(yu) 最後的一位報告者薛柏成先生的題目,都是講“儒墨互補”的問題,我想就以此來談談自己關(guan) 於(yu) “儒墨互補”的感想。
儒學在這方麵如何發力,就涉及儒學研究的問題,一個(ge) 是登峰,另一個(ge) 是落地。登峰即講清楚儒學的特質、儒學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係。如果我們(men) 對儒學知之甚少,我們(men) 就無法真正了解中國。就像今天談文化自信,中華文化自信一定基於(yu) 中華文化自知。沒有文化自知,就沒有文化自信。沒有文化自信,就談不上文化自覺,文化自強也就無從(cong) 談起
17世紀開始,中國經典《易經》通過耶穌會(hui) 傳(chuan) 教士傳(chuan) 入西方,此後被譯成英、法、德、俄等語種在歐美發行,並受到西方哲學界、科學界等領域的廣泛關(guan) 注。
陽明心學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500多年前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所悟核心思想之一的“知行合一”至今被海內(nei) 外各方推崇。近日,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暢談陽明心學的起源,探究“知行合一”的真諦和當代價(jia) 值,解析陽明心學全球共鳴的緣由。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的價(jia) 值取向決(jue) 定了未來整個(ge) 社會(hui) 的價(jia) 值取向。2014年5月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綠樹婆娑的北京大學校園,在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專(zhuan) 門就“價(jia) 值觀”同青年學子進行交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人生的扣子從(cong) 一開始就要扣好”的生動比喻,來形容青年養(yang) 成正確價(jia) 值觀的重要性。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來,青···
為(wei) 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nei) 容的可接受性,《論語》無疑是最佳選擇。將《論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jin) 能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素養(yang) ,而且《論語》所折射出來的古人智慧對於(yu)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齊魯大地,孔孟之鄉(xiang) ,這是山東(dong) 人最自豪的文化光榮和曆史光榮。如果你思考這個(ge) 地方曆史上為(wei) 什麽(me) 能夠產(chan) 生那麽(me) 多的聖賢,為(wei) 什麽(me) 它成為(wei) 儒家的福地和龍興(xing) 之地,為(wei) 什麽(me) 孔孟之鄉(xiang) 的人民多耿直豪爽,那麽(me) ,這好像需要一種發生學的思維來理解一個(ge) 地方的傳(chuan) 統。
在上一篇中,韓建業(ye) 教授指出,“文化意義(yi) 上的早期中國”或“早期中國文化圈”萌芽於(yu) 8000年前裴李崗文化時期,正式形成於(yu) 6000前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廟底溝時代。這與(yu) 人們(men) 所熟知的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有何關(guan) 係?“文化意義(yi) 上的早期中國”對中華文明有何影響?
祖籍江西婺源(今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的朱熹,是中國宋朝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儒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為(wei) 朱子。朱熹及其門人後學創立的朱子學,不僅(jin) 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還跨越民族和地域,傳(chuan) 播至許多國家和地區,時至今日依然具有影響力和時代價(jia) 值。
今年3月舉(ju) 行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上,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習(xi) 近平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後,中國提出的又一項重要全球倡議。
2023年3月24-26日,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中國文化書(shu) 院作為(wei) 學術支持、三智書(shu) 院承辦、晨星項目特別資助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七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後現代心理學高峰論壇成功舉(ju) 辦。南京大學中國哲學、宗教學教授,南京圖書(shu) 館名譽館長,三智書(shu) 院院長徐小躍做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人文精神”主旨演講,今天,小編與(yu) 您分享其中第一部···
2015年,安徽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早中期楚簡(簡稱“安大簡”),數量較多、保存良好,是先秦文獻的又一重大發現,對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具重要價(jia) 值。
從(cong) 中國哲學的角度看,現在對強人工智能是否會(hui) 替代和毀滅人類的擔心,可能帶有西方文化的偏見。但是以孟子對人之為(wei) 人的理解來養(yang) 育類人之存在,也有其問題。在應對現有的人工智能的挑戰上,我們(men) 應該加強的,恰恰不是創造性教育,而是死記硬背和應試教育。
2023年4月3日晚上,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主辦的“曆史與(yu) 真理”——人文博雅高端講座青年學者係列第一講,邀請到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陳贇教授現場做了題為(wei) “以沃格林的視角看早期中國文明的生成與(yu) 轉型”的學術講座,文史部全體(ti) 教員以及部分研究生、在校學員共同參與(yu) 了本次活動,現場討論氣氛熱烈,交流深入。
炎帝神農(nong) 文化的核心要義(yi) 是什麽(me) ?具有怎樣的時代價(jia) 值?為(wei) 何能成為(wei) 兩(liang) 岸同胞的重要情感紐帶?近日,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理事朱建軍(jun) 就此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
位於(yu) 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為(wei) 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世稱“中華第一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祭祀黃帝陵已成為(wei) 凝聚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的精神紐帶。
一年一度清明節將至,尋根問祖、慎終追遠,以“同根同祖、中華共祭”為(wei) 主題的海峽兩(liang) 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成為(wei) 鄉(xiang) 愁的寄托。台灣民眾(zhong) 跨越海峽前來伏羲誕生地甘肅天水,甘肅天水亦組織伏羲文化交流團赴台參祭,已是有來有往。
理性止步的地方,愛還能清醒。所以關(guan) 鍵就是說愛怎麽(me) 理解,它隻是一種原發的情感,還是說情感裏麵已經包含了終極的真理,就剛才我們(men) 說的神秘體(ti) 驗,往往就說你感到你達到了一個(ge) 終極。這是一點感受。
改革開放以來,四川大學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先後完成《漢語大字典》(徐中舒主編,與(yu) 湖北學人合作)、《全宋文》(曾棗莊、劉琳主編)、《儒藏》(舒大剛總主編)、《儒學文獻通論》(舒大剛主編)、《中國儒學通案》(舒大剛、楊世文主編)、《朱熹文集編年評注》(郭齊、尹波編注)等大中型成果
我把儒家思想的“天地君親(qin) 師”概括為(wei) 四重共同體(ti) :“天地”是“自然共同體(ti) ”,“君”是“政治社會(hui) 共同體(ti) ”,“親(qin) ”是“血緣人倫(lun) 共同體(ti) ”,“師”是“文化教養(yang) 共同體(ti) ”。任何一個(ge) 人都離不開四重共同體(ti) 來生活,儒家重視人與(yu) 共同體(ti) 之間的恰當互動關(guan) 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