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和儒學的研究者,楊朝明思考更多的是關(guan) 於(yu) 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問題。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到2035年我們(men) 國家要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教育強國,這讓楊朝明歡欣鼓舞。他認為(wei) ,國家民族的強盛一定是文化的興(xing) 盛,一個(ge) 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一個(ge) 有文化立足點的民族,而中華民族的立足點,就是幾千年來綿延不斷的傳(chuan) 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就是要打破包括英國在內(nei) 的西方殖民者在文化和種族上的優(you) 越感,讓包括香港同胞在內(nei) 的中華民族能夠真正挺直腰杆站起來。我們(men) 要在香港社會(hui) 營造一種風清氣正的政治文化。“愛國者治港”也會(hui) 在香港社會(hui) 催生出一種新的知識需求,就是重新認識我們(men) 的國家。
書(shu) 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le) 每相親(qin) 。”這種手不釋卷的情愫,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可謂樂(le) 在其中。自去年全國政協委員讀書(shu) 活動舉(ju) 辦以來,楊朝明委員或就自己熟諳的領域為(wei) 其他委員釋疑解惑,或認真學習(xi) 聆聽其他委員真知灼見。線上線下的交流與(yu) 交鋒,讓讀書(shu) 成為(wei) 委員們(men) 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一種方式。
“書(shu) 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le) 每相親(qin) 。”這種手不釋卷的情愫,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可謂樂(le) 在其中。自去年全國政協委員讀書(shu) 活動舉(ju) 辦以來,楊朝明委員或就自己熟諳的領域為(wei) 其他委員釋疑解惑,或認真學習(xi) 聆聽其他委員真知灼見。線上線下的交流與(yu) 交鋒,讓讀書(shu) 成為(wei) 委員們(men) 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一種方式。
大家好,今年朱子之路的啟動儀(yi) 式已經開始了,主辦者讓我跟大家講幾句話。我想講什麽(me) 呢?因為(wei) 大家都是青年朋友,而且朱子之路走過的這幾個(ge) 點都是朱子青年時代經曆過的地方,所以我想講講青年朱子的成長之路,也可以說是涉及朱子的成長史吧。
中國經學的思維,具有極其獨特的方式和魅力,它是獨一無二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ge) 國家和民族所無法比擬和複製的,例如“疏不破注”、例如“述而不作”等等。這是一筆中華民族可貴和可觀的精神遺產(chan) ,是誰也不能抹煞的。隨著我們(men) 對外來先進學術思想與(yu) 方法的學習(xi) 與(yu) 運用,我國以經學為(wei) 核心的傳(chuan) 統學術思維方式一定會(hui) 在與(yu) 世界學術的融合和貫通中得···
以中國學術發展史為(wei) 基點,聯係我自己的工作,我認為(wei) 宋明理學研究在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我們(men) 攻克了朱子哲學這個(ge) 硬骨頭,在世界學術的範圍內(nei) 占據了朱子學研究的高地,超越了西方、日本和港台地區。如張立文先生1981年出版的《朱熹思想研究》,蒙培元先生的《理學的演變:從(cong) 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其重心也是朱子。實事求是地說,整···
守中書(shu) 院以“傳(chuan) 承經典,涵養(yang) 斯文,共學適道,守中達權”為(wei) 教育宗旨,秉持“以大學師資反哺中小學”的辦院理念,致力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教育傳(chuan) 播和普及推廣。
現代性不但是一項未完成的事業(ye) ,也是一個(ge) 開放的事業(ye) 。因此,對於(yu) 現代性也好,現代中國也好,社會(hui) 實踐主體(ti) 的思想能力、認識能力、反思能力以及批判力和想象力怎麽(me) 樣,肯定是很重要的。法治也是這樣。作為(wei) 一種製度安排,一種秩序類型,法治無疑是“現代中國”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要實行法治,實現它特有的功能,需要滿足的條件很多。就中···
張栻在《嶽麓書(shu) 院記》中提出了“蓋欲成就人才,以傳(chuan) 道而濟斯民也”的理學教育宗旨,強調培養(yang) 內(nei) 聖外王的人才,這對宋元明清的書(shu) 院教育均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這一教育宗旨包括兩(liang) 方麵:其一是“傳(chuan) 道”,即內(nei) 聖方麵的修身以道、講學以道;其二是“濟民”,即外王方麵的愛民、利民。二者合起來,就是張栻在《記》中希望的“得時行道,事業(ye) 滿天下”。可···
在中國文化史上被視為(wei)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其中所蘊含的智慧指導著中國先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麵麵。推動《周易》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既需要深化在學理層麵的探究與(yu) 闡釋,也需要推動《周易》文化在社會(hui) 層麵的普及與(yu) 在世界範圍的傳(chuan) 播,充分發掘其時代價(jia) 值。為(wei) 此,當代中國哲學工作者做出了一係列有益的探索。就···
我們(men) 今天為(wei) 中國、為(wei) 人類尋求善治之道,沒必要花費太多時間在西式憲政、民主的理論和製度上,當然還是要做研究的,但恐怕要保持反思、批判的態度;相反,現在應該更認真地對待中國自身的傳(chuan) 統和現實,從(cong) 中抽繹出普遍的價(jia) 值,發展出理論,重新想象並推動建設良好經濟政治製度。
一個(ge) 有深厚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的民族必然有自己經久不衰的經典。“經”是經久不易之書(shu) ,“典”是規範神聖的典冊(ce) 。“經典”具有根源性、典範性、權威性和永恒性,或是經過曆史淘汰,優(you) 勝出來的被證明是最有價(jia) 值的特殊文獻,或是對某個(ge) 領域產(chan) 生深遠影響的偉(wei) 大作品。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中華民族,擁有怎樣的文化經典呢?這些古老的經典對當今中國又···
孔子則講求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次第,修齊治平,才是大學。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把學問紮根在中國大地上,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政治學是經世致用的大學問,通人通儒的“通”就在調動一切知識資源來追求共同體(ti) 的公共福祉。希望大家在人大有更深的體(ti) 會(hui) 。
梁欽元老師是最後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長孫,近年來,他應高校及社會(hui) 各界各領域邀請,講解祖父《梁漱溟先生心目中孔子的人生態度》,關(guan) 於(yu) 祖父如何看待孔子,《人民周刊》的記者對他進行過專(zhuan) 訪,我們(men) 再次進行整理轉載,謹以此,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
不管是政治哲學還是政治學,我們(men) 研究規範性問題都需要曆史感,比如我在清華大學的同事汪暉老師認為(wei) ,不學哲學就不會(hui) 問這些規範性問題,但研究曆史,也有一些價(jia) 值觀。如果要研究當代政治,也一定需要曆史感才可以解決(jue) 問題。最後,我認為(wei) 曆史政治學研究中心非常重要。
近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為(wei) 宋明理學“正名”,在比較視角下澄清對“存天理,去人欲”命題的誤解,從(cong) 本體(ti) 論、人性論、認識論三個(ge) 維度闡釋理學之“理”的意涵,並強調理學思想體(ti) 係曆史定位的重要意義(yi) 。以下講座內(nei) 容摘編自主辦方提供的現場錄音稿,經陳來本人審定並授權發布。
傳(chuan) 統儒家的“生活政治”範式,將日常生活納入社會(hui) 政治領域予以思考,強調“存之所慎:齊、戰、疾”,防患於(yu) 未然,對傳(chuan) 統中國社會(hui) 的秩序維係和社會(hui) 穩定產(chan) 生了積極的作用。在危機來臨(lin) 之時,所要審思的不隻是對突發性公共衛生危機的處理方式,也應認真檢視傳(chuan) 統儒學文化現象及其行為(wei) 方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的誌向和傳(chuan) 統。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都應該擔負起曆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董仲舒思想雖經大家努力硏究,有了很大的進展,但還是遠遠不夠。可以說它仍然不出地方和我們(men) 這個(ge) 學術圈子的範圍。像西安,應該也是大力宣傳(chuan) 研究的地方,但基本上無董子的地位(林樂(le) 昌先生很重視研究董子,是個(ge) 人的事)。全國更談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