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曆史發展中,中華法製文明積澱了深厚的法律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法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創造力。中華法係在世界幾大法係中獨樹一幟,其中有很多優(you) 秀的思想和理念。言之有理工作室約請江蘇省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夏錦文,複旦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誌強,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顧培東(dong) ,為(wei) 我們(men) 展示中華法係的鮮明特色、文化底···
禮學是中國經學的大宗,丁鼎老師寫(xie) 過一篇《六經皆禮》的文章,對此做過很好的詮釋。禮樂(le) 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脈,更是學界的共識。如柳詒徵先生說:“禮者,吾國數千年全史之核心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禮”是對中華文化各層麵、各領域最具概括力的漢字。竊以為(wei) ,如果從(cong) 整體(ti) 上理解中華文明、儒家學說,禮比仁還更重要。
孔子有言,“告諸往而知來者”,重溫古典教育傳(chuan) 統,乃是為(wei) 了更充分地打開我們(men) 自己,讓我們(men) 足夠地廣闊,足夠地包容,足夠地去愛。重溫古典傳(chuan) 統,並不是讓我們(men) 固守傳(chuan) 統,回到過去,而恰恰是為(wei) 了更好地開啟當下,迎接未來,由此而更好地活在當下已至未來。
政治儒學即我們(men) 所談的廟堂之學,是對整個(ge) 國家製度,對政治製度,對朝廷、社會(hui) 製度的構建理念和曆史實踐。實際上來講,政治儒學對以往的民間組織同樣起到決(jue) 定性的影響和構建作用,其原因在於(yu) 中國文化一直是上下一體(ti) 、家國同構的性質。社會(hui) 組織從(cong) 古以來有一個(ge) 流變,最早三代有出現井田製,後來從(cong) 漢代到魏晉變為(wei) 門閥製度,宋以後出現了我···
這次來到聖城曲阜,確實有新的感受。尤其大家歡聚一堂,祝賀崇儒書(shu) 院創辦十周年,相信在座絕大多數的同仁對崇儒書(shu) 院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不得不欽佩,崇儒書(shu) 院在廣毅老師的帶領下,曆經坎坷,幾經顛沛流離,在這個(ge) 時代下確實是辦學不易!但是這10年,正如本次大會(hui) 的標語:十年磨一劍。書(shu) 院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在艱難困苦、篳路藍縷當中···
前些年,我有一個(ge) 學生,在美國讀博士。有一天突然給我來一封很長的郵件,講起他最近聽的一門課,歐洲中世紀哲學家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的著作導讀。課堂上,教授讓他們(men) 討論小布什總統援引阿奎納的言論為(wei) 伊拉克戰爭(zheng) 辯護的事情。我這個(ge) 學生說,他突然發現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有一個(ge) 非常深刻的用意,希望通過這些課,讓不同···
就學術進路而言,如果說,本科畢業(ye) 後我之所以選擇中國哲學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是受到了兩(liang) 個(ge) 人的重要影響,一位是方立天老師;1984年我在中國人民大學上本科二年級的時候,方老師最後一次給本科生上課,他不會(hui) 故作驚人之語,特別平實,講課和文章都是這樣。他講的先秦魏晉思想以及佛教文獻,正好是他的特長。他的課對我們(men) 影響很大,我們(men) 班當時有···
中國同西方交往交流由來已久,相互認識、相互影響的過程更持續千年。17至18世紀,中國文化曾在歐洲引發百年“中國熱”,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甚至將自己的書(shu) 房命名為(wei) “孔廟”,並取筆名“孔廟大主持”,足見中國思想文化曾對歐洲產(chan) 生深刻影響。
5月31日,完善選舉(ju) 製度條例正式刊憲生效。這一改革能否徹底結束立法會(hui) 內(nei) 部的政治亂(luan) 局,還香港一片政清人和的新氣象?為(wei) 解答這一問題,《橙新聞》在北京專(zhuan) 訪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理事田飛龍與(yu) 讀者分享他的看法。
這些年來,儒家的超越性問題已成為(wei) 中國哲學的一個(ge) 熱點問題。“生活儒學”創立者黃玉順先生近期發表的一係列相關(guan) 論文,引起了學界普遍的關(guan) 注。為(wei) 此,我們(men) 委托林孝斌博士進行了這次專(zhuan) 訪,以分享黃玉順先生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的最新思考。
北京師範大學李景林教授在敬德書(shu) 院2021年春季論壇上以《儒學德性修養(yang) 論的思想架構》為(wei) 發言主題,他從(cong) 儒家本體(ti) 與(yu) 工夫的角度,認為(wei) 教師須經“以身體(ti) 道”的工夫,方能真實擁有道體(ti) ,儒家著重於(yu) 生命存在的實現。儒家常從(cong) “德不可掩”“誠於(yu) 中”必“形於(yu) 外”的角度,強調“慎獨”的工夫,認為(wei) 人內(nei) 在的德性及其道德的抉擇,必會(hui) 影響和轉化其情感、氣質···
5月15日,“返歸六經:重光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高端學術論壇(點擊查看論壇內(nei) 容)在浙江大學馬一浮書(shu) 院舉(ju) 辦。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複旦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和浙江大學文史哲各學科的40多位專(zhuan) 家學者,旨在圍繞經學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豐(feng) 富內(nei) 涵、當代價(jia) 值等問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研討。
首先要更正一下,江南儒學這個(ge) 概念不能算我提出來的。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成立的時候,確定了工作計劃,其中一個(ge) 意向是要開展江南儒學領域的研究,這是上海儒學院的重點工作。但是上海儒學院的同誌手上都有自己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所以這個(ge) 概念提出來以後,沒有實質上啟動。我2018年離開浙江到複旦工作以後,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教授希···
但凡複古的形式,若無當代意義(yi) ,就會(hui) 成為(wei) 假古董。我們(men) 當代人,麵臨(lin) 民族文化複興(xing) 的機遇,要秉持的精神是什麽(me) 呢?就是“敬天法祖”。要緬懷祖先開拓的精神、繼承其功業(ye) 而貢獻於(yu) 新時代。同時,疫情嚴(yan) 重,我們(men) 也要彼此祈福。所以我們(men) 的啟幕儀(yi) 式,恢複了東(dong) 漢的儺(nuo) 舞趨疫,逐疫淨場。然後又依漢製禮敬先祖,奏《嘉至》《永安》、跳佾舞。這些歌···
樓先生微笑著跟我們(men) 攀談起來。他從(cong) 客廳中一幅老照片談起,談到中國文化名人、上世紀著名的“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先生。張伯駒一生傳(chuan) 奇,為(wei) 新中國捐獻了大量珍貴文物,晚年境遇卻十分艱難,甚至一度要靠親(qin) 戚朋友接濟。樓宇烈先生本人就幫助過他們(men) 。樓先生說,張伯駒一句話就把一生悲歡通通消解了。
幾年以前成立了複旦大學上海儒學院,這幾年走下來,工作的範圍,從(cong) 開始到現在,大概可以概括為(wei) 三個(ge) 麵向。這三個(ge) 麵向從(cong) 近到遠,展現出了上海儒學院有什麽(me) 特點、要做什麽(me) 事情:第一個(ge) 是立足江南,第二個(ge) 是麵向東(dong) 亞(ya) ,第三個(ge) 是放眼世界。立足江南是何俊教授負責的工作,麵向東(dong) 亞(ya) 是吳震教授負責的工作,放眼世界是孫向晨教授關(guan) 注的工作。立···
書(shu) 院在中國教育史、學術史、文化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地位,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從(cong) 唐代中期到清末書(shu) 院改製,書(shu) 院在中國曆史的大舞台上延續了千年之久,遍布全國各地的書(shu) 院有數千所之多。書(shu) 院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間,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辦學形式、管理製度、教學方法,成為(wei) 宋代以來中國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與(yu) 傳(chuan) 播、藏書(shu) 與(yu) 刻書(shu) 的···
他在采訪時表示,天命是中華民族的底色,是中國人自古及今的共同信仰,並進一步強調:傳(chuan) 統是活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蘇,是機遇更是使命,研究者不僅(jin) 要研究好典籍,還必須按照現代語境對儒學重新闡釋,即“創造性地轉述”。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報道《53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議“將教師節改在孔子誕辰日”》後,引發公眾(zhong) 廣泛討論。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是這53名全國政協委員之一,也是十多年間持續推動這一調整的參與(yu) 者之一。3月10日,澎湃新聞對楊朝明進行專(zhuan) 訪,他說,“關(guan) 於(yu) 改以孔子誕辰日為(wei) 中國教師節,我們(men) 一直進行著努力。”
有清一代之學,乾嘉考據最具特色。然而,清末以來一直飽受批評,甚至曾為(wei) 清亡背鍋。最近幾十年,學術界對於(yu) 乾嘉考據學的看法有了變化。如何看待乾嘉考據學在學理上的得失及其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學術的勾連?北京大學中文係、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漆永祥教授專(zhuan) 治清代考據學